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河北省玉田县的实证分析,本研究着重探讨了在中国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力配置、家庭决策权及家庭福利分配方面的性别变化,认为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产品的类型和企业的规模对妇女参与企业管理和程度有较大影响,而妇女是否参与工业劳动、是否参与管理与妇女参与家庭决策及福利的获得为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贸易分工理论的演变及其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易分工理论的演变经历过产业间贸易分工、产业内贸易分工的发展阶段,能有效地解释全部生产过程建立在一国国内或经济体内部的最终产品的贸易现象。然后随着现代加工贸易的发展,形成一种揭示中间投入品贸易现象的新贸易分工现象———产品内贸易分工,解释了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无法解释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贸易分工的理论演变,阐述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李火林 《浙江学刊》2002,26(6):88-92
人作为社会文化存在物 ,其需要域远远超出生物学意义上直接的机体生命界限。要满足人的多样性需要 ,必须对外部世界实现有分工掌握 ,并相互交换各自的掌握成果。现实的人在交往关系和分工中的地位决定其需要的满足程度。随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人对外部世界的有分工掌握和交换也越出了一国的界限 ,但各个民族在分工掌握的总体关系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科技领域的分工协作 ,又必须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4.
孙佳  程娜 《求是学刊》2012,39(4):61-64
分工理论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分工是产业组织的存在基础和变动原因.分工发展是推进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动力源泉,系统梳理分工理论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分工理论的演进对我国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也将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现代西方主要经济学者都对收入分配理论进行过系统的阐释,其中有科学的成分,也有非科学的成分,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来鉴别和扬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收入分配理论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需要不断地丰富和创新.从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借鉴西方收入分配理论中的一些启发性的学术观点,丰富和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现代西方主要经济学者都对收入分配理论进行过系统的阐释,其中有科学的成分,也有非科学的成分,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来鉴别和扬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收入分配理论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需要不断地丰富和创新。从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借鉴西方收入分配理论中的一些启发性的学术观点,丰富和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技术进步偏向性取决于技术进步收益率、要素稀缺性和要素相对生产率的增长率。通常技术进步偏向性使资本和技能型劳动生产率增长更快,资本和技能报酬更高并导致收入分配结构失衡。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及其偏向程度加深,资本报酬更高且在收入分配过程中更具掠夺性,导致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并恶化劳动力市场地位。而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使劳动力市场需求分化并出现技能溢价。若任凭市场经济自由发展,技术进步偏向性不断强化,技能型劳动需求增长、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和工资不平等现象持续存在,最终将阻碍一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一趋势与收入分配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经济学中,收入分配被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并且强调初次分配更关注效率,再分配更注重公平.其实,在收入分配的这两个层次之外,还有一种隐形的收入分配形式,这种分配发生于一些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劣势的人与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优势的人之间,这种转移相对于再分配的公平效应属于一种收入的逆向转移.收入分配逆向转移是收入分配市场化向社会各个领域侵蚀的结果,收入分配逆向转移所具有的收入差距放大效应是形成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不可小视的因素.要改变中国目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必须遏制收入分配逆向转移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当今人类面临着发展"不够"与发展"不和"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两大问题,必须超越竞争性发展,走竞和性发展之路。所谓竞和性发展,是指在和谐中发展并通过发展既"谋利"更"促和"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竞和性发展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是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动力机制与制衡机制的统一。实施竞和性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开展竞和性发展必须坚持竞争性原则、生态化原则、普遍受益原则和审美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张祥龙 《求是学刊》2006,33(2):32-37
中西哲学文献之间的翻译一直是困扰学术界的一个难题,这种不同语言之间的“不可译性”给不同学术传统之间的相互理解造成了巨大障碍。我们首先应该区分“可译”和“(意指的)可确定”,翻译的不可确定性并不会导致翻译的不可能性;其次,我们要区分那些待翻译文本中比较可确定其意义与比较不可确定其意义的部分;最后,在哲学文本的翻译上,我们应倡导多种译法并存的学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姚万禄 《社科纵横》2006,21(9):19-20
党对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探索,从计划经济的单一分配到市场经济的多种分配,经历了较长的历史时期,但全面实现创新,是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的决议中,这种创新表现在四个方面:一、确认了“劳动”在社会主义分配中的差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新实践。二、确认了“资本”在社会主义分配中的运用,是对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新发展。三、确认了“技术”在社会主义分配中的权利,是对马克思主义技术价值理论的新突破。四、确认了分配“差距”社会负效应的控制层次,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新丰富。  相似文献   

12.
在政治哲学和政治社会学的视野中,分配正义是关于社会是否公平和公正地对待每一个成员的权利与需要的理论问题,也是涉及社会的主要制度和政治、经济的安排能否促进社会的有序和谐发展的政治议题.人类社会是一个分配的体系,各种社会物品,如权力、财富、机会、收入、职位等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地分配,如何使人们的利益和负担的分配更有利于社会公正秩序的建立,构成了所谓的分配正义问题.而一个社会秩序的良好和有序与否,从其基础条件来看,就在于人们能否按照某种公正的程序平等地获得其社会生活必需的那些社会物品.就此意义而言,分配正义的问题是稳定与和谐的社会秩序的基础,一个建立起良好秩序的社会就是一个形成了公正秩序的社会.探讨分配正义理论的发展,将使我们对分配正义问题对构建和谐有序社会的意义产生更为理性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现实中的收入分配差距变动呈现出三个特点:各个群体的人均收入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居民总体收入差距扩大,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增长的负面作用日趋严重.30年来改革开放的事实表明,市场经济下多种分配方式的并存,的确时促进经济增长、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应是在继续发挥市场经济促进效率功能的基础上,通过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隽鸿飞 《学术交流》2005,4(7):14-20
对历史动力问题的传统理解,已经越来越不能解释当前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理解所依据的"经典表述"并未揭示马克思历史动力理论的全部内涵.马克思从人的本质及其生存方式出发,对历史发展动力问题从不同的层次做了全面的阐释,从而形成历史演进机制、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理论和两种生产理论.对历史动力的这三种不同的理解是统一的,只是由于三者言说的语境和探讨问题的层面不同,才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形式.但无论是在哪一种阐释中,现实的人始终是马克思立论的核心.正是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构成了历史发展的动力.这种理解的一个内在的逻辑结论就是,在未来社会中,现实的人自身的生产,必将成为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5.
彭必源 《探求》2002,(2):51-52,66
产权只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前提 ,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 ;按生产要素分配只能以生产要素在创造价值中的作用为依据。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特有的分配方式 ,在计划经济和自然经济条件下不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协议性国际分工与比较优势不仅应该协调而且也能够协调.借助于区域内经济一体化、区域间经济一体化和进一步完善的世界贸易组织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组织形式的充分发展,通过实行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战略性贸易政策来协调国际分工与比较优势,不仅可以扩大协议性国际分工的空间,避免比较优势陷阱,而且可以使经济全球化达到理想境地,使现实世界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8,(4):39-44
在弗雷泽和霍耐特看来,"后社会主义"状况下,正义的核心问题从再分配转向承认,"为承认而斗争"成为政治冲突的典型形式,但两人都认为经济领域的不平等依旧存在并不断加深,因此再分配斗争仍有必要。不过,前者采用一种"视角的二元论",将再分配和承认理解为正义的两个不可缺少且不可相互还原的维度,共同受制于参与平等这一规范原则;后者则坚持承认的规范一元论,认为再分配斗争是为承认而斗争的一种特殊形式,能够既通过发动合法的争论,又通过重新评价主流的成就定义而产生,同时寻求实现承认的平等原则和成就原则。  相似文献   

18.
如何实现分配正义,是人类社会的永恒命题。分配过程中"资源-机会-财富"的逻辑关联,是考察各种分配正义主张的关键视角。自人类社会产生政治文明以来,在分配的整个过程中,资源、机会、财富就具有特定的顺序。实现分配正义的要点在于:以社会基础性资源的严格平等为起点,经由社会机会的竞争性平等这个中介,实现社会物质财富的差别性平等这样的结果。按照如上框架推演,旨在为市场条件下构建合理的资源、机会和财富分配关系指明方向,进而在内容和形式上为各种分配机制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提供理论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现实功能和理论意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社会资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引介和初步运用上,对于社会资本的现实功能和理论意涵并没有作充分的提炼.从对社会资本理论的溯源来看,社会资本不能仅仅被视为一个时尚概念,作为"社会事实",社会资本具有一定的现实功能;同时,它还具有丰富的理论意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