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鸦搬家     
森林里,乌鸦正背着行李忙着搬家。百灵见了,问:“乌鸦姐姐,这么热的天,你忙着干什么呀?”“我要搬家。”乌鸦答道。“住得好好的,干吗要搬家呢?”“唉!这里的人都嫌我叫声太难听,大人们咒骂我,孩子们用弹弓打我,就连你不是也瞧不起我吗?”百灵说:“是啊,你的叫声实在让人不敢恭维。除非你能改变自己的叫声,不然的话,你即使搬到新家,那里的人也会讨厌你的呀!”在我们身边,总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哀叹周围的环境,埋怨不通情理的老板和同事,可他们从不在自身找原因,对这样的人,我们应大声对其断喝:改变自己,从现在做起!  相似文献   

2.
校园小编语     
uk编辑姐姐:您好!我是一名初中学生,我阅读了《阅读与作文》第9期,我之所以写此信给您,是因为看了“探究阅读”中的《你是否将感恩遗失在风里》。为什么丛飞叔叔会是这样的结局?我希望您能找到作者,让她告诉那位忘恩负义的小A,告诉他:“任何人做事情都是有所图的,有的图名、有的图利,至于他图什么,他图幸福!”让有困难的人得到帮助,让他们渡过灾难,让他们体会到什么是幸福!请帮我问一下他(小A):“你的心是什么颜色的?你的心被你遗漏在哪里?”我想对他们说一句:“请记住帮助过你的人,因为不是他们的付出,你将是另一种结局。”祝:杂志社越办…  相似文献   

3.
看轻你自己     
一位年轻作家初到纽约,马克·吐温请他吃饭,陪客有30多人,都是本地的达官显宦。临入席时,那位作家越想越害怕,浑身都发起抖来。“你哪里不舒服吗?”马克·吐温问。“我怕得要死,”那位年轻作家说,“我知道,他们一定会请我发言,可是我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一想起可能要在他们面前出丑,我就心神不宁。”“呵呵,你不用害怕,我只想告诉你,他们可能要请你讲话,但任何人都不指望你有什么惊人言论。”  相似文献   

4.
在走进职业指导室寻求帮助的众多青年求职者中,笔者发现,愿意讨论职业兴趣与未来发展的人为数不少。尽管他们的经历不同,但提问和感慨是一致的——“你说我的兴趣是什么”“你认为我适合干什么工作”“如果能从事一份感兴趣的工作,我一定会全力以赴”……由于过分看重职业兴趣,很多年轻人在兴趣中迷失了方向,他们一旦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就会将责任归咎于兴趣。  相似文献   

5.
我总看见两个我在吵架。一个是灵魂的我,一个是肉身的我。灵魂的我指责肉身的我:“喂,你这个肉乎乎的家伙,你明明是讨厌那些人,认为他们很猥琐很势利很浅薄很虚伪,可你却还要跟他们握手,寒暄,乱开玩笑,你不觉得你很无聊么?”肉身的我:“嗨,岂止是无聊呀,简直就是令人作呕!你没看见回家以后,我就总是赶忙去卫生间刷牙么?”  相似文献   

6.
蜜柚问问     
《可乐》2012,(4):57-57
觉得我的父母越来越不关心我了,做什么都说“忙”。而且爸爸从来没有开过我的家长会。 可怜天下父母心。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最关心你的人就是父母了。但是在作为你父母的同时,他们还有一个身份,成年人。这个身份会让他们面临很多社会、工作的复杂问题,可能会让他们产生一些负面情绪。作为孩子,你首先要理解自己的父母,谅解他们,相信他们对你说“忙”并不是一种敷衍行为。  相似文献   

7.
开心一刻     
《百姓生活》2012,(2):66-66
该死的轮胎 有一个医生上完紧急护理课后开车回家,在路上看到一个人躺在一辆汽车旁边一动不动,于是他赶紧跳下汽车,对躺在地上的人说:“我是医院的紧急救护医生,我可以帮你吗?”  相似文献   

8.
当你听到英美人对你的赞美和夸奖说:You flatter me时,万不可按汉语的表达习惯理解为“你阿谀奉承我”,实际上这是对你夸奖他们表示感谢的说法,相当于汉语中的“您过奖了”或“承蒙您的夸奖,非常感谢”。“阿谀”和“过奖”两词的意思在汉语中差距甚大,但在英语中却只用flatter这一单词来表达,可见英美人对flatter somebody看得并不象我们中国人那么严重,即它并不是贬意的。但flatter确含“拍马馅媚”之意,何时  相似文献   

9.
你懂吗?     
爸爸也很气愤,因为他的眉宇皱得很紧,但他却忍气吞声地接受他们的夹枪带棒的粗言。也许是他们骂累了吧,又或许是因为爸爸的妥协,他们终于止住了“滔天大论”,骑着他们颜色刺眼的摩托车“呼”地走了,留下车后排出的浓浓的黑烟……“爸,你干嘛让着他们,助长他们的气焰?”我生气地说。“你还小,你不懂。”爸爸疲惫的声音里透着无奈。我不懂吗?其实我也不很清楚。朋友,你懂吗?你懂吗?!广东@温细园  相似文献   

10.
什么事,吵得这么厉害?姐弟二人吵架,为什么没有人劝阻,却在一旁看热闹?还是让我们听听他们为何争吵吧。姐姐:“你又要去网吧,我不许你去!”弟弟:“我偏去,不去我心里闹得慌。”  相似文献   

11.
娱乐广场     
笑话与幽默越说越露馅吉姆驾驶着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坐着他的妻子、岳父和岳母。一交警拦下汽车,对吉姆说:“尊敬的先生,您是第一个通过我们这个路段没有违反交通规则的人,我决定奖给您100欧元。”“太好了,我正好用它办个驾驶证。”吉姆说道。“什么,你没有驾驶证?”警察惊诧道。吉姆的妻子对警察说:“别听他的,他说的都是醉话。”“怎么,你还喝酒了?”警察惊呼。岳母立即在一边责怪道:“我说过多少次了,驾驶偷来的车不要开得太快。”“怎么,这个车是偷来的?”警察再次惊诧道。吵声把坐在车后座睡着了的岳父…  相似文献   

12.
★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他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他们的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他们的人,他们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四人帮”用大搞迷信毒害人们,他们在推行迷信的时候,手里是举着大棒的,那就是打着“高举”“紧跟”的旗号强令别人迷信。他们自己大肆歪曲篡改马列,还叫别人照抄照搬。凡是书本上没有的话,你就不能说;凡是书本上没有的事,你就不能做。否则就给你扣上“反马克思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帽子。他们用这套精神枷锁禁锢人的思想,影响所及,人们说话、写文章不敢从实际出发,不敢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是跟着报上或文件上的调子转。记得文化大革命初期,我已“靠边站”了,管理我们的人常常把我们叫去开会表态。一次我看到报纸上有一段话,写得还好,发言时就引用了。不料话音刚落,就遭批判。我诚惶诚恐连忙分辩,说这段话是从报上抄的,并拿出报纸让他们看,结果弄得批判我的那个人相当尴尬。从此,我也得出一条“经验”,以后说话,还是不离“本本”为好,不然随时都有被抓辫子、扣帽子、打棍子的危险。至于这样做是否符合实际,能否解决实际问题,那就无法考虑了。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的编辑:你们好!在此向你们道一声“谢谢”,你们辛苦了!自从看了《阅读与作文》之后,我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可是《阅读与作文》的忠实读者,我非常喜欢贵刊,看了贵刊中“青春酷语”这个部分,我很羡慕他们,也想像他们一样和全国四面八方的人成为朋友,不知你  相似文献   

15.
《社区》2015,(9):8-8
“I You She”翻译成中文是“你、我、她(他)”的意思,这本是三个最普通的人称代词,平淡无奇,但如果你在四川省成都市的社区里打听一下,人们会告诉你,这是个很有名气的社会组织——“爱有戏”。“你、我、她(他)”包含了社区中的每一个人,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和连接。  相似文献   

16.
两个乞丐     
爱情需要双方共同付出一个男乞丐由北向南而行,一个女乞丐由南向北而行,他们相遇了。“啊!你那么像我,你的神情、你的服饰,以及你手中端着的空碗,与我毫无二致!”他说。“你也多么像我,尽管我是初次遇见你,但是我似乎很早以前就认识你。”她说。两个乞丐彼此吸引,他们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跟你拼了!”“我也正想跟你拼呢!来吧!”接下来会是一场火拼?对不起,让您失望了。刚才是“拼一族”的两个人在对话。他们不是要拼命,而是要拼饭、拼车、拼卡、拼唱……生活节奏太快,生活成本太高,人与人之间太冷漠,怎么办?拼吧。拼可以让你干瘪的荷包变得丰满一点,让你生活的圈子变得更大一点,让你结识的朋友更多一点,让你找到更多生活的乐趣。“拼”字代表的不是抠门,而是展示了一种精明与节俭的生活理念,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可乐》编辑部本期从诸多体验者中找到一个时尚美眉,带领大家体验一天的“拼”生活。  相似文献   

18.
真正的朋友     
随文 《社区》2003,(21)
一个年轻人掉到了河里,周围有两三百人,其中许多人不同程度地认识落水者,他们也急得跺脚,却想不出办法。只见一个人从人群中站出来,“扑通”一声跳进了水里,把落水者救起。落水者的父亲要重金酬谢这位勇士,他谢绝了,只说了一句话:“我是您儿子的朋友。”由此可见,熟人与朋友是有区别的。在短短的一生中,一个人可以拥有大堆的熟人,这些熟人他们可以陪你打牌聊天,可以为你拉点关系走点后门,但你无法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熟人只是我们生命偶尔投宿的旅店,住旅店自然胜过露宿街头,但它是需要报偿的。真正的朋友永远是心灵上的,他们是茫茫沙漠中…  相似文献   

19.
我的一个朋友是杭州郊区龙井村人,家里有5亩茶园、一个茶室、一块地,年收入二十多万。此外,他还有别墅、汽车以及大量的银行存款。一天,他在他充满阳光的别墅大客厅里,苦着脸对我说:“唉,你说这日子该怎么过下去呢?”这样一个拥有别墅、汽车的人,  相似文献   

20.
父母常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小时候不懂,只知道不能骗人,不能撒谎。但为何要“防人”,我实在想不明白。母亲对我说:“人心隔肚皮,你知道别人是真诚待你,还是虚伪地蒙你?”以致我老是觉得人一长大,看谁都不像好人,他们生活得很复杂,很疲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