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领导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又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胜利。同时,也犯过不少错误,包括一些严重错误,特别是一九五七年以后,在较长的时间内所犯的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以及在经济文化建设中其它“左”的错误,挫伤了干部和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人民的  相似文献   

2.
建国后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产生,有深刻的理论原因。把阶级斗争误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无论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还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介绍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时都把阶级斗争学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特别重视,并且夸大了阶级斗争的作用,他甚至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误认为是阶级斗争学说。偏离了科学的阶级划分标准,是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又一重要理论原因。在土地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套关于划分阶级的科学标准,但在合作化中,却把“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作为分析社会阶级关系的依据,从而偏离了阶级分析的科学性。以“政治态度”和“思想意识”划分阶级,是导致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错误估量的主要原因,也是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应该缩小也不应该夸大。”“无论缩小或者夸大两者都要犯严重的错误。”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坚决纠正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同时明确指出:“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既要反对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又要反对认为阶级斗争已经熄灭的观点。”②通过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动乱,人们  相似文献   

4.
斯大林曾经有一个公式,叫做“社会主义越胜利,阶级斗争越尖锐化”,王明照抄照搬套用过来,叫做“苏维埃运动越胜利,阶级斗争越尖锐化”,为肃反扩大化和机械过火的党内斗争制造了根据。建国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实际上也存在这个问题,就是照抄照搬了斯大林的这个公式,片面强调阶级斗争,搞扩大化,没有理论民主。  相似文献   

5.
如何正确认识、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这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来,我们犯过把阶级斗争扩大化、搞“以阶级  相似文献   

6.
从一九五三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公布到现在,经过二十六年多了。在这段长时间里,我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九五六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又经历了极不平凡的岁月。经济建设出现了几升几降,与之相适应在政治运动上也出现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起伏。民主和法制伴随着阶级斗争扩大化,相应出现了“左”倾法律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影响是深重的。特别从文化大革命以来,遭受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级的严重干扰和全面破坏,对民主和法制践踏殆尽。粉碎“四人帮”后,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及时提出加强民主和法制的时代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绝对化的长期错误,使现代化建设遭受严重挫折和逆转。造成这种严重失误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主义时期主要矛盾的理解偏差和对现实阶级斗争形势的估计失误;二是文化传统的深层影响。本文专题探析了传统的泛政治主义和斗争哲学对现代化建设的深层影响,这种影响的内在形态主要表现为政治“斗批”意识和两极对立思维方式,它的本质特征是一元独断主义。  相似文献   

8.
我们党在历史上多次犯过“左”倾错误。在民主革命时期,“左”倾错误曾经造成极大危害,几乎断送了中国革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后,又出现过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和一九六六年——一九七六年的“文化大革命”,犯了两次大的“左”倾错误,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没有得到完满的解决,斯大林犯了严重的错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有过严重的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问题取得了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正> 苏联在1935年到1938年间,开展了一次肃反运动,惩办了一批反革命分子,这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扩大化,给苏联及整个国际共运带来了十分深刻的教训。扩大化发生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包括客观的、主观的方面。其根本的社会历史原因是由于国内外敌人的破坏,但斯大林主观上的失误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本文仅对此作些分析。一、斯大林对阶级斗争的错误估计是肃反扩大重要理论依据应该指出,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及其它剥削阶级的斗争。并且,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当苏联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不失时机地调整了阶级关系,把这些反映在宪法之中。斯大林在《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中明确宣布:苏联社会“所有的剥削阶级都消灭了”。但是,斯大林对剥削阶级消灭后阶级斗争的状况和特点缺乏科学的  相似文献   

11.
自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资本主义国家就采取敌视的态度。它们除了用军事、政治的手段外,“和平演变”的手段很早就提出过。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看出了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军事威胁和“和平演变”的阴谋,早就提出了反“和平演变”的战略和对策,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反“和平演变”的政治运动。近四十年来,在反“和平演变”的问题上,我们党和国家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对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也由于某些右的思潮,在反“和平演变”的问题上,出现过阶级斗争扩大化,忽视经济建  相似文献   

12.
<正> 一九五七年,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开始转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发表了,系统地提出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我国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反复地证明了这一伟大理论的真理性。尽管毛泽东晚年离开了这一理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实践中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但这恰好从反面证明了两类社会矛盾学说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并处理了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大革命"是一个特殊时期.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全局性的"左"倾严重错误占据了指导地位.追寻历史,中共的"左"倾错误开端于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随后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为中心,在全国泛滥开来.1959年错误地批判彭德怀和"反右倾"运动,深化了"左"倾错误,开始把"阶级斗争"延伸到了党内.错误地提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是国内主要矛盾,在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形成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从而为"文化大革命"的全面爆发奠定了错误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失误不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历史的主流,而是次流.纵观党的70年历史,党确实犯过错误和有过失误,甚至重大失误.在民主革命时期,党曾有过包括象陈独秀和王明那样几乎使革命丧失殆尽的“左”和右的错误.在建国后的三十年时间里,党在领导工作中又出现了1957年反右派扩大化,1958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时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而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犯了三次“左”倾错误 ,二者共同根源在于没有正确地处理与资产阶级的关系。而最初对国民党性质错误判定是两次错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961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留下了许多值得学习的关于调查研究的思想和方法,但是,此次调查研究存在一定局限,使之没有阻挡住日后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趋势和“左”的错误。1961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坚持和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方面的成功经验和行之不足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服从和服务于政治这个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根本特点决定了毛泽东一生哲学思想的发展变化。掌握了毛泽东的哲学思想的这一特点 ,我们就能够把握毛泽东一生哲学思想发展演变的脉络。早期的革命斗争推动毛泽东由唯心主义、二元论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参加和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 ,推动毛泽东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七届二中全会报告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 ,埋下了急于提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祸根 ,急于求成的思想造成了理论上一系列的主观片面性。对 1956年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的正确立场 ,促使毛泽东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观察社会主义社会 ,创立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1958年对反冒进的错误批判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使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发生严重偏差。从郑州会议开始纠“左” ,到庐山会议后期反右 ,经过三年经济困难 ,到七千人大会 ,再到八届十中全会。随着政治上纠“左”反右的起伏跌宕 ,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也随之经历反复。从八届十中全会到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毛泽东的哲学思想越来越紧跟阶级斗争。《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作论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毛泽东晚年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问题上的“左”倾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1)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阶级、阶级斗争理论的新探索的主要成果可以归纳为“三论”、“九点”,构成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阶级斗争理论的完整的体系,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之一。(2)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的“阶级斗争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的命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实质上是坚持运用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倡导和成功运用的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精神的阶级分析、调查研究、具体分析三者统一综合运用的方法。(3)“既要反对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又要反对认为阶级斗争已经熄灭的观点”这样一个命题体现了开展两条战线斗争,反对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阶级斗争问题上的“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这样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政治化倾向依时间顺序分为四段。即:五四时期到40年代,从“为人生”到“为政治”,50年代到“文革”前夕,“左”倾路线升级,“文革”十年,阶级斗争扩大化,90年代初期,极左思想回潮。本文对其进行了提纲挈领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当前仍然存在的阶级斗争,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有效专政的一个关键。”他在报告中精辟地阐述了党中央关于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问题的基本方针。关于阶级斗争的问题,在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我们党在认识和处理上发生过严重的“左”的错误,后果是极其严重的,教训也是十分深刻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果断地提出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错误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六中全会通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