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电大《现代汉语讲义》中说“一些双音词的第二个音节需要变调,读成轻声。”也就是“读得轻短”。学员们在学习到此章时常常提问:到底哪些双音词的第二个音节要轻读呢?书上只说“一些双音词”,并没有说明哪些双音词。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探  相似文献   

2.
抛秧早稻秧苗入土浅,早生快发,分蘖节位低,有效穗数多,因而具有增产优势。但抛秧早稻易倒伏,出现沤黄及穗头谷粒发芽现象,增加了收割难度,会影响产量,降低了稻谷的品质。防止抛秧早稻倒伏应抓好以下五条: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1—2017年中国稻谷主产区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价格对稻谷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及其“倒逼效应”和“累积效应”。研究发现,稻谷主产区平均生产技术效率较高,达到0.8385,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劳动力价格与稻谷生产技术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由于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倒逼效应”,平原地区劳动力价格对稻谷生产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强;由于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的“累积效应”,相比前期,后期累计形成的较高的劳动力价格对稻谷生产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减弱。在农村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的过程中,应重视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4.
《楚辞·卜居》屈原问卜于郑詹尹,詹尹听完屈原的申述,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逯,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古代俗谚,说明长短的相对性。尺固长于寸,但用于更长处亦有所短;寸固短于尺,但用于更短处亦有所长:长短随所用而不同。此语常偏取  相似文献   

5.
论及入声,常常涉及何休对《公羊传》、伐字的那条“长言之”、“短言之”的注。顾炎武认为:“长言之则今之平上去声也,短言之则今之入声也。”段玉裁认为:上古去、入合一而分短入、长入,后世以长、短为条件分化为入声、去声,所以他说:“伐字今人读房越切,此短言也,”孔广森也曾注意过何休的这条注释,但孔广森是否认上古有入声的,所以他认为“去声之中自有长言、短言两种读法,每同用而稍别畛域,后世韵书遂取诸阴部去声之短言者壹改为诸阳部之入声。”以上三家对上古有无入声(以及去声)  相似文献   

6.
“出”、“具”二字在唐笔记史料中分别含有“贬官”和“穿戴 ,整理 (服饰 )”的意思 ,而《汉语大字典》缺此义项 ,今引例补充说明之。  相似文献   

7.
意达 《新天地》2017,(1):8-9
近日,一则报道又把“中国大妈”推进人们视线.英国小镇基德灵顿原本普普通通,可是2016年夏天的每周都有一车中国的大爷大妈来此参观,拍一些普通民居、花园、教堂等照片,当地居民对此一头雾水,并对“神秘旅行团”充满好奇——原来,大妈们来此只是因为拒付丘吉尔故居门票,而被旅行团给“扔”在这附近.不过,这种无心的巧合却给当地经济带来积极影响,从此一个寂寂无名的小镇变成“国际化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8.
范弗拉森在反驳科学说明的“覆盖律模型”和“统计相关模型”的同时,基于对“为什么-问题”和它的预设及语境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关于科学说明的语用学模型。它表明了说明是一种活动,是理论、事实和语境的三元关系,而不仅仅是理论与事实的符合,它还与认识主体在一定语境下的需要有关。但此模型的诸多特征显示,与其说它是科学说明,还不如说是历史说明。  相似文献   

9.
河姆渡文化"耜耕农业"说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耜的真正用途是认定河姆渡文化稻作农业发展阶段的关键,考古发掘新证据说明骨耜用来深掘灰坑和柱洞,它与干栏式建筑密不可分。生物学分析表明栽培稻是野生稻的一个亚种,栽培稻内的籼稻和粳稻之分不是亚种间的差别,而是气候生态型的差异;出现籼、粳和普通野稻组合是原始栽培稻的体现。前人夸大了河姆渡文化的稻谷数量,缺乏收割和加工谷物工具也是稻谷作为食物所占比例较小的反映。稻作不是河姆渡文化主要经济形态,定居的前提不一定以农业为主。这些观点动摇了河姆渡文化“耜耕农业”发展阶段说。  相似文献   

10.
传统手工艺文化的赓续不绝,离不开传播。以快手、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媒介凭借其形象生动的呈现方式,将口传身授的传统手工艺转换成短视频,对传统手工艺文化进行可视化传播,让传统手工艺“看得见”也“摸得着”,扭转社会对传统手工艺的“刻板印象”,从而让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能够重新认识和接受传统手工艺。文章梳理了“传统手工艺+短视频”文化传播发展脉络,并分析了短视频在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播中的创新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策略,以期让传统手工艺真正地“活起来”,在现代语境下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鬼影照片     
《阅读与作文》2014,(8):F0002-F0002
欧洲最大的、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大科学与技术盛典爱丁堡国际科学节即将举行。作为展览的一部分,工作人员正在征集些诡异照片。也就是人们所疑惑和恐惧的“鬼影”照片。专家表示,这些照片除了用来展览,最主要的是科学家们想从中找到解释所谓“超自然”现象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新华 《山西老年》2011,(2):12-12
据悉,国外的Twitter网站目前有62位首脑活跃其中。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爱秀照片。拉丁美洲是“微博外交”最流行的地区,其中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最善谈。奥巴马也用此社交网络,但要别人代笔。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粮食政策联动机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调研情况,结合协调理论,分析了东北地区粮食政策联动机制的实践困境及短、长期的联动机制构建。在粮食政策联动机制的实践方面,由于种植效益的差异和政策的不协调,导致东北地区大豆、稻谷和玉米供给存在“跷跷板”现象,这使得该地区无法保持粮食供给平衡且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粮食政策统筹联动短期性特征明显,但是结构调整存隐忧,尤其是水稻种植效益高导致“旱改水”倾向较为明显,造成了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据此,从短期和长期视域出发,提出完善东北地区粮食政策联动的目标任务、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魏城 《华人时刊》2007,(7):14-15
拆迁钉子户的报道可谓经常见诸媒体,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被称之为中国重庆“最牛钉子户”的业主杨武、吴苹夫妇了。虽然纠纷最后得到解决,但那张“孤岛”般的“钉子屋”照片在网上迅速传播,起到了任何洋洋洒洒的文字所无法企及的震撼效果。图像的作用,甚至能够超越文化、超越语言、超越种族。事发过程中,我去一个英国白人朋友家做客,他主动向我提起了这张“孤岛”照片。我问他是从哪儿看到这张照片的,他说是从英国报纸上看到的。  相似文献   

15.
“微时代”媒介技术使得“Vlog”移动短视频成为一种魅化的时间流而展开着“现时性”的人类学参与观察,而“情态”则主导并规定着这种以表述“他者”为中心的数字化影音叙事。在此,时间作为“Vlog”移动短视频的生成性本源,勾连着主体的内在体验与文本的外在形制;而空间则给予了视频文本作为一种影像民族志的场景参照,它既表征着他者化的生存样态,同时也在媒介与资本的共谋下形成了以“景观”为中心的空间拜物教。在此基础上,“Vlog”移动短视频在时空叠合中让观看的主体进入一种程序化的媒介仪式,进而获得了沉浸化的观感体验;这不仅指向一种以“注意力经济”为核心的劳动生产与资本增殖,也迫使我们反思“人”作为“类”在数字化媒介生存中面临的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操作电脑时,不小心把两年来保存在电脑里的照片全弄丢了。那些照片,有我的旅游照、儿子的生日照,还有全家福,我心疼至极。下载了数据恢复软件,弄了一天,还是无力回天。我叹息着对儿子说:“最可惜的是那些记录着你成长的照片!”没想到,儿子笑着说:“丢就丢了,照片虽然没了,我不是活蹦乱跳地站在你面前吗?”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的“此在”是存在“在世界之中”的“在”;是人在。本体论研究应当追问有人的世界之外的存在;时间、空间、因缘,三者应当既是独立的也是相互关联的,是可以相互说明的存在。凡事只有“彼在”,即在时、在场、在缘,方才可能存在,实在。让我们随从众多的“存在者”,通过海德格尔指示的“此在”,和我们揭示的“彼在”,去探寻回归“本体”的道路吧!  相似文献   

18.
姑母的遗产     
刘文良 《社区》2002,(12):21-21
这天,纽约市里几家大报同时登出了一则“寻狗启事”,上面写道:本人不幸丢失了一只叫贝比的狗,找到此狗并送回者,酬金10万元。启事上还附了一张贝比的照片。联系人为莫尔斯。  相似文献   

19.
一、元人贤的改名元代诗人贤字易之 ,色目人 ,葛逻禄氏 ,元代又译为“合鲁”,汉义为“马”。著有诗集 ,名《金台集》,还有《河朔访古记》,是从《永乐大典》辑出的残本。他有手写的《南城咏古》五言律诗一卷 ,刻入《三希堂帖》。我曾得到其原本墨迹照片一份 ,因原卷早已失踪 ,这份照片 ,即成至宝。不久又见到北京图书馆影印的于敏中自热河行宫致陆锡雄、纪昀 (当时在北京主编《四库全书》)的手札 ,其中提到贤的名字改译为“纳新”,深为诧异。以为“贤贤易色”出于《论语》,此色目人全用汉文为名为字 ,何须改译。又见清初译本《太祖武皇…  相似文献   

20.
老年朋友拍摄照片,很重要的题材就是拍“全家福”,“全家福”照片少则三五人,多则十几人,有的人数更多。怎样才能拍好“全家福”呢?笔者多年实践认为,只要从室外拍室内拍和人多人少几种情景入手,多动脑多实践,就能拍到好的“全家福”。“全家福”在室外拍,光线容易掌握,效果也好。首先要选好背景,可以是花草树木、远山近水等风光,也可以是各具特色的建筑、车辆和街景,以景衬人。其次将家庭成员排成一行,把人物和风景都充满画面,形成一个有观赏价值的照片。在室外拍摄“全家福”,拍摄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10点或下午4点左右,这段时间太阳光照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