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情简介职工祁某于2004年5月15日在某机械厂遭受事故伤害,之后经劳动保障部门和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认定为工伤并鉴定为伤残七级。双方就祁某的工伤待遇协商未果,祁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提起申诉。劳动争议仲裁委立案受理后认为,申诉人祁某发生事故伤害后已经劳动保障部门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伤残等级鉴定,被诉人某机械厂尚未参加工伤保险,应当依法支付申诉人的工伤待遇。关于被诉人认为申诉人违章操作和不服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结论(尚未履行申请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再次鉴定程序)的抗辩理由不能成立。劳动争议仲裁委向双方当…  相似文献   

2.
宋亚萍 《劳动世界》2016,(16):19-19
方某系辽宁省沈阳人,因工伤问题向辽宁省劳动鉴定委员会申请伤残等级鉴定,辽宁省劳动鉴定委员会受理此申请后,按照规定组织相关鉴定人员对其进行了鉴定,并于2013年12月13日向方某作出《致残程度再次鉴定结论通知单》,评定方某伤残程度为四级伤残,并且这个省级劳动鉴定委员会做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是最终结论。方某对该鉴定结论不服,于2014年2月17日向被告辽宁省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辽宁省人民政府于2014年2月18日作出《告知书》,称辽宁省劳动鉴定委员会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该复议事项不属于《行政复议法》规定的处理事项。方某不服,于2014年6月3日将辽宁省人民政府起诉到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3.
董平 《中国劳动》2001,(5):14-15
近一个时期,一些地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多次反映,在处理工伤争议案件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委的裁决不服,向法院起诉.法院对工伤案件的认定及伤残等级的依据及鉴定方式与劳动保障部门工伤认定和劳动鉴定委员会伤残等级鉴定结果有很大的差异,因而导致判决结果与劳动争议仲裁委的裁决相差甚远,当事人反映强烈,要求在工伤争议案件的审理上,劳动争议仲裁委和法院要保持审理依据、标准、方式的一致性,体现审理结果的公平性,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中学女教师王老师于2004年4月在县教育部门组织的体育比赛中不慎致伤手臂,后经劳动能力鉴定为七级伤残。伤后王老师曾多次申请县人事部门认定工伤并落实相关待遇.人事部门以无政策规定为由未予处理。2006年初.王老师申请劳动保障部门认定其受伤为工伤。从其受伤的时间看.似乎申请超过了受理的一年时效,但其工伤认定申请应予受理。2005年12月29日劳动保障部、人事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伤认定“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的具体情况确定。”[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案情简介周某于今年1月19日以要求某电缆厂(以下简称,电缆厂)支付工伤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费、一次伤残抚恤金、安装假肢费等共计29万元为由向某区劳动争议仲裁委提出申请劳动仲裁,仲裁委依法受理并组成仲裁庭进行审理。在审理中查明:周某当时是某茶厂(以下简称,茶厂)内退职工  相似文献   

6.
<正>案情简介周某于2010年7月10日入职某家具厂,任木工。某家具厂没有为其参缴社保。2010年10月22日,周某在工作过程中受伤,经认定为工伤。2011年9月28日,中山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周某为十级伤残。同年11月11日,周某申请仲裁,请求某家具厂支付相关工伤保险待遇。某家具厂不服该十级伤残鉴定结论,于2011年12日1日申请复查,复查结果维持原来十级伤残鉴定。某家具厂仍不服,向广东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申请重新鉴定。2012年3月27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向某家具厂发出《省级鉴定通知书》,通知周  相似文献   

7.
2005年4月3日,外来打工人员刘某在餐厅洗菜时突发疾病晕倒,在送往医院抢救的途中死亡。经用人单位多方查找并登报寻亲都未能找到其亲属,后经公安机关协助于2006年10月17日才与刘某之子小刘取得联系。小刘随即认领了父亲的遗物及骨灰。刘某的直系亲属在与用人单位处理善后事宜中,因刘某是否属因工死亡发生争执。2006年11月4日小刘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劳动保障部门认为,小刘的父亲死于2005年4月3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是2006年11月4日,已长达1年零7个月。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规定,小刘的申请已超过工伤认定时效,故不予受理。  相似文献   

8.
唐某是成都某物业管理公司职员,工作时不慎摔伤,被劳动保障部门认定为工伤,伤残等级鉴定为六级。在支付伤残赔偿金时,物业公司认为等级过高,申请对唐某的伤残等级进行重新鉴定。这一要求被法院予以否决。  相似文献   

9.
案情简介 去年10月7日,某建材厂因制砖机零部件松动,致使生产出来的砖坯成为次品.而当天厂里当班的机械保全工没来上班,为此,厂长发现后迁怒于在场的行政管理人员王某.由于受到厂长的无端责骂,王某突然猝死在工作岗位上.事发后,王某的家属刘某申请认定工伤,但厂里却以王某死于疾病为由不予申报,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在调查核实后依法认定王某工伤,由此引发争议.建材厂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劳动保障部门对王某的工伤认定.  相似文献   

10.
案情简介申诉人:刘某,某家具厂职工被诉人:某家具厂第三人:某艺品有限公司2002年4月,申诉人刘某向某区劳动争议仲裁委提出仲裁请求。要求被诉人支付其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伤残鉴定费及精神损害赔偿金。仲裁委受理后,经审查决定追加某艺品有限公司为第三人  相似文献   

11.
近日,新津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照《工伤保险条例》裁决一起工伤补偿案,汪某获赔1.6万元。这是《条例》实施后该仲裁委依照条例处理的首例工伤补偿案。农民工汪某2003年底到一公司务工,今年初在工作中受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伤残为10级。在与公司协商解决未果的情况下,汪某申诉到劳动争议仲裁委。仲裁委审理后认为,汪某因工受伤,鉴定为10级伤残,并有劳动部门的工伤认定结论,要求补偿有法律依据。为此,依法作出了上述裁决。工伤索赔 《条例》撑腰@赵有明 @王学瑛  相似文献   

12.
案情简介王某于2003年到某食品公司工作,任仓库保管员。2005年6月19日,王某在工作中受伤被送往医院治疗,被确诊为右股骨转子间骨折并住院手术治疗,当月30日伤愈出院。术后5个月和半年复查中,医院分别确诊右股骨无压痛、无叩击痛和骨折愈合。11月28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为工伤。经王某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于2007年4月30日作出鉴定结论,鉴定王某劳动功能障碍程度为九级。某食品公司没有为王某参加工伤保险。王某向某食品公司要求工伤保险待遇未果后,遂向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要求解除劳动关系,由某食品公司支付其医疗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就诊交通费,并按月工资1300元和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27567元的标准支付  相似文献   

13.
王某系某企业的职工.6月12日在工作中受伤。由于伤势过重.当即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全部由企业支付。7月13日.企业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提交了对王某的工伤认定申请.劳动保障部门以超过30日申请时效为由.不受理该认定申请。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新都区一桩普通的工伤认定却引发了长达一年的行政诉讼,其过程引人深思。2004年12月22日,在新都区大丰镇宏辉建材厂打工的田章林,按工长的要求在工地划线,不慎发生事故负伤。由于厂方迟迟没有落实工伤待遇,田章林于2005年5月自行向区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区劳动保障局遂于6月16日向宏辉建材厂送达工伤认定申请受理通知书,要求该厂在15日内举证,并明确告知其举证责任及有关事项。送达当日由宏辉建材厂业主白辉能的妻子签收。因宏辉建材厂逾期未举证,区劳动保障局依法调查取证,并根据调查核实的相关材料,于7月13日作出工伤认定决…  相似文献   

15.
案情简介 申诉人孔某于2000年3月进入被诉人某五金工具厂从事淬火工作,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同年7月7日,申诉人在工作时不慎被化学物质灼伤左眼,当时未经工伤认定.伤愈后,申诉人仍留在被诉人处工作.2002年5月24日申诉人左眼眼病发作,当天即离开被诉人处不再上班.其后,申诉人向被诉人要求享受工伤待遇未果.同年7月15日,申诉人向区劳动争议仲裁委提起仲裁,要求享受工伤待遇,区仲裁委遂委托区劳动保障局对申诉人进行工伤认定,8月28日区劳动保障局作出了认定申诉人是工伤的决定.  相似文献   

16.
案情简介:刘某2016年9月在公司搬运货物时不幸摔伤,造成右手骨折.同年10月,刘某因公司不愿承担医疗救治、误工工资等费用(该公司否认用工),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争议焦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劳动者工伤认定申请后,发现劳动关系存在争议且无法确认,可否作出中止工伤认定决定.  相似文献   

17.
郑某曾受雇于某机械加工厂,2005年7月9日上午在上班时突发疾病死亡。其家属认为郑某应属于因工死亡,于是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劳动保障部门经过调查了解,发现该机械厂并没有依法进行工商登记,于是以机  相似文献   

18.
案情简介47岁的杨某是江苏某集团公司的职工,于1986年11月11日上午上班时,因行车主钩钢丝绷断,被坠落的数10公斤的主钩砸伤,后经医院给予左前臂截肢手术治疗。杨某的单位对他的工伤事实从未否认,但一直未按照规定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2004年7月,杨某向区劳动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区劳动保障局以杨某发生工伤事故距今已有18年,已超过1年的法定申请时效为由,并依据国务院新的《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以下简称《条例》)作出不予受理决定。杨某不服,向市劳动保障局申请复议。市劳动保障局维持了区劳动保障局的《不予受理…  相似文献   

19.
<正>案情简介2014年12月25日,某集团有限公司向扬州市劳动保障局提交职工王某之父的工伤认定申请。受理后,因其提供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被出具该证明的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声明作废,扬州市劳动保障局向该公司下达了《工伤认定申请补正材料告知书》,要求补正死亡证明材料。2015年1月13日,该公司向该局提交《情况说明》,明确表示无法提供相关死亡证明材  相似文献   

20.
案情简介王某于2011年2月到陈某投资经营的某电器制造公司(该公司未依法登记备案)从事操作工作,月工资2000元。2011年8月,王某在操作中致左手受伤,同年12月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判定符合工伤情形,2012年1月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六级伤残。王某因工伤待遇等与某电器制造公司协商未果,提起劳动争议仲裁申请,请求裁决某电器制造公司一次性支付赔偿金和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仲裁委支持了王某一次性赔偿金的请求,驳回了王某二倍工资的请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