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尔巴赫(1723——1789)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的卓越代表,也是十九世纪勇敢的无神论思想家费尔巴哈以前的最杰出的无神论战士。在天主教施展淫威、封建专制制度施展暴行以及它们相互勾结、共同压迫和奴役人民的情况下,霍尔巴赫与法国其他唯物主义者一样,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举起唯物主义的大旗,揭露和批判宗教神学。霍布巴赫嬉笑怒骂,忽庄忽谐,笔墨酣畅,淋漓尽致地对神学的伪善以及在伪善的遮盖下对人民所造成的危害痛加挞伐,以刚  相似文献   

2.
费尔巴哈(LudwingAndreasFeuerbach1804-1872年)是19世纪德国杰出的无神论者,一生致力于批判宗教神学,他对宗教的研究和批判几乎是他一切著作的主题。费尔巴哈与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不同,不是把宗教简单地归结为人们的愚昧无知,他的无神论具有人本主义的性质。他从心理根源和认识根源上分析宗教的产生,把异化应用于对宗教本质的分析,他的宗教异化理论是揭露和批判宗教本质的主要理论武器,是他的无神论思想的核心。一、费尔巴哈的宗教界化理论费尔巴哈从人的心理状态去分析宗教产生的根源,认为“人的依赖感是宗教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让·梅利叶(Jean Meslier 1664—1729)是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作为神甫而有先进思想。其中的唯物主义思想尤其令人瞩目,并达到了哲学上可贵的高度,从而影响了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狄德罗和爱尔维修等人。 梅利叶的唯物主义思想是建立在他的无神论的基础上的。他认为无神论并不可怕吓人,不是反自然的世界观,相反,如果断定自然归因于神,由神所创造,那倒是荒谬的怪论。自然中存在的只有物质以及由物质运动而发生变化、从而造成的形形色色的现象。就物质来说,它是永恒的,是由自身而取得存在的存在物,不需要另外的存在物作为它的创造者。神学家或受神学思想蛊惑的人借口不理解物质的起源,“假定了另一种虚伪的原因,这种原因比  相似文献   

4.
1.普列汉诺夫在考察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哲学时,首先追溯了它同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历史哲学的关系。普列汉诺夫认为,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杰出代表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在历史哲学方面总的说来继承了法国唯物主义者关于“意见支配世界”的原则。他们对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的研究是站在唯心主义立场上的,“在这一点上他们和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者没有  相似文献   

5.
孙晶 《理论界》2003,(2):17-17
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家,在革命前为启发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而在法国兴起的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是法国大革命的前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意识形态的发展史上,宗教有神论观念和无神论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宗教有神论观念的产生比无神论更古老,早在阶级社会之前就产生了。随着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发展,人们最初的科学思维在同宗教有神论的斗争中产生,无神论思想才开始萌芽滋长。这种情况表现着“科学思维的萌芽同宗教、神话之类的幻想的一种联系”。①因此,蒙古族无神论思想的产生发展与宗教有神论有着密切的联系,要了解蒙古族无神论的萌芽思想,不能不对蒙古族的早期宗教作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哲学界流行着一种观点:旧唯物主义者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或者说旧唯物主义者否认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这种观点能站得住脚吗?否! 翻开西欧近代哲学史,从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者,到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再到十九世纪德国唯物主义者,他们不仅没有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对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相当多的论述。当然,也有不足之处。首先,从自然观来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无神论学会第四次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五年十月上旬在成都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会议主要划分为两个议题;一是就中国无神论思想发展史展开了讨论,着重对无神论研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如;中国无神论思想的起源问题、体系形成问题、特点及规律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二是就宗教学问题展开了讨论。会议主要对如何理解党对宗教的基本政策、我国宗教如何同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宗教  相似文献   

9.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是科学无神论的伟大奠基者。他在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吸取新的科学成就和批判地继承以往无神论思想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宗教的根源、实质、社会作用和它必然消亡的历史规律,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无神论成为具有完整科学性、鲜明阶级性和彻底实践性的理论。在马克思逝世一百年后的今天,重新学习他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代宗教问题,是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展开的反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是一扬激烈的深刻的阶级斗争,是思想领域内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斗争。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世界观是资产阶级主观唯心主义的经验主义和唯我主义的世界观,在彻底批判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世界观的同时,进一步揭露主观唯心主义的老祖宗——贝克莱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乔治·贝克莱(1684-1753)是十八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反动唯心主义的代表,他为宗教与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公开宣布他的任务是:对唯物主义与无神论作坚决的斗争,要反对无神论就必须反对唯  相似文献   

11.
拉法格的无神论思想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尔·拉法格不仅是法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和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传播者,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无神论者。在他的大量著作中,对宗教迷信的批判和对无神论思想的论证,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将对拉法格无神论思想的特点及其主要贡献作一粗浅的剖析。这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鲍威尔是青年黑格尔派的头面人物,是他的时代"神学领域的罗伯斯庇尔",一生致力于宗教批判与研究。他阐明了法国无神论启蒙的来源、成就与局限,认为宗教是自我意识的产物,上帝是异化为人的人。鲍威尔宣称自己是无神论者,并以上帝存在的价值为切入点,提出了在一定前提下宗教信徒及神学家是无神论者的论点。就否定神(上帝)而言,很难说唯物论的无神论与唯心论的无神论孰优孰劣。  相似文献   

13.
有一种看法,认为唯物主义是本然的无神论,而唯心主义则无须论证就必然是有神论。但事实上却不尽然。在公认的唯物主义者那里可以找到杂有有神论观点,而在唯心主义者二程(程颢、程颐)和朱熹那里却可看到许多精辟的无神论见解。对比,应从事实出发去探求,去说明。本文打算就程朱唯心主义体系中为何能容无神论思想作点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发生在十八世纪初的法国启蒙运动,是继十五、十六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之后的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法国启蒙运动的巨大影响,绝不止于法国。它的鲜明的政治口号和运动的规模以其斗争的彻底性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的统治,法国一下子成为欧洲各国资产阶级响往的革命圣地。在这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中,法国的资产阶级建立了完整的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体系,而这个完整的政治理论体系对于一七八九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为推翻路易十六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的政治大革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就资产阶级对于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作用而言,说十八世纪初的法国启蒙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更深刻于十五、十六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无神论学会、武汉大学、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等单位联合发起召开的中国无神论学术会议,1980年10月在武汉水运工程学院举行。与会同志一致认为,目前广大城乡宗教和封建迷信不同程度地有所泛滥。建议加强无神论宣传,反对封建迷信活动许多同志建议利用报刊、广播、文艺、电影等各种手段,多种形式,广泛地宣传无神论,揭露宗教、迷信的欺骗性;建议有关部门积极创办无神论  相似文献   

16.
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宣传无神论有密切的关系。无神论反对迷信,崇尚科学,否认鬼神的存在,认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上没有什么神灵和上帝,没有什么“造物主”,要把人们从蒙昧,落后的状态下推向文明和进步。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继承了人类历史上一切无神论思想的优良传统,又批判了各派无神论学说的错误和不科学的地方,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推广到社会现象领域中去,具体地研究了有神论和宗教的起源,正确地揭示了宗教的社会本质及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从而建立了一个新的,完整的无神论学说的思想体系,把无神论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17.
<正> 根据我们传统的说法,唯物主义者必定都是无神论者。一些哲学书籍都把它作为一条无可非议的命题加以肯定,如苏联敦尼克等人主编的《哲学史》(欧洲哲学史部分),就曾肯定地说:“唯物主义哲学家是无神论者”(见该书第3页)。类似的说法在其它书上也常见到。那么,这种传统的观点到底对不对呢?我们以为对此有必要提出来进行商榷。所谓无神论就是一种否定一切宗教信仰和鬼神迷信的学说。无神论的理论基础是唯物主义,但我们并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凡是唯物主义者都必定是无神论者。任何一个哲学家的  相似文献   

18.
国内哲学界对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的评介,有一个较为普遍的提法,即认为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把运动变化的原因完全归结于外部的驱使而没有内部的推动,即只承认事物运动变化的外因而否认内因。对于这一结论,笔者总感到有点绝对化了。众所周知,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是伏尔泰、卢梭、拉美特里、狄德罗、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这六人总的来说是决意从基督教的神学禁锢中挣脱、冲决出来的战斗思想家。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他们在唯物主义大道上前行的幅度并不一一等距。像伏尔泰、卢梭,他俩虽然竭力反对把事物运动变化的终极原因归属于基督教的世俗神,可却以自己创造的自然神取而代之作为“第一推动力”。如伏尔泰在《形而上学论》中就断言:“整个自然界,从最遥远的星辰直到一根草芒,都应当服从一个最初的推动者”。卢梭虽说从“自我”形体中察觉到人具有传来的运动和自发的运动这两  相似文献   

19.
胡适无神论思想的形成及理论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思想中的无神论思想是胡适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考察胡适无神论思想的形成及理论渊源 ,我们可以发现 :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他的潜移默化 ,使他逐渐成为一个“无鬼无神的人” ,并形成了其无神论思想的根基。二、近代自然科学的传入和普及 ,使其进一步丰富、发展了无神论思想。三、实验主义的“决定性影响” ,成为胡适反对有神论的根据和立足点 ,并一直成为其反对宗教“神”的武器。  相似文献   

20.
郭继兰 《理论界》2009,(4):116-119
英法两国的启蒙运动体现出的思想文化内涵有相似性,但也呈现出各自的品格和特点。英法启蒙思想家对待宗教的态度迥异,英国启蒙思想家对待宗教较为温和,产生了自然神论;法国启蒙思想家则非常激进,从自然神论走向了无神论。英法启蒙运动孕育了英国式自由主义传统和法国式自由主义传统,英国启蒙者思想家建立了“消极自由”的自由观,法国启蒙思想家则建立了“积极自由”的自由观。这些重大差别是经验理性和先验理性的映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