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哲学运思就是哲人们关于怎样建立哲学体系的思考以及由这种思考所得出的基本要求。综观黑格尔的哲学论著可以看出,黑格尔哲学运思的基本思想集中在《哲学全书》的三版序言,导言[概论逻辑学的性质]以及作为《小逻辑》导言的“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逻辑学概念的进一步规定和部门划分”这些章节中,而《小逻辑》作为黑格尔哲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又明显地体现和表现了黑格尔哲学运思的基本特征。本文以分  相似文献   

2.
对人权的法哲学沉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理论是我国近年才开始关注的一个问题。理论界一反旧时禁若寒蝉的状态,发表了许多论著进行探讨。在法学界,人们也由对它的激情批判、否定,转入了冷静客观的法哲学思考。夏勇《人权概念起源》一书的出版,可以说是这种思考的一个可喜的成果。 本书是作者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写成的。全书分“权利现象与权利概念”、“古代人权萌芽”、“近代人权概念的形成”三篇共六章,另有尾论“人权与人类和谐”及附录的几篇专论。作者以丰富的思想资料和比较缜密的理论分析,对古代权利与近代人权概念的形成以及人权的道德基础、要素、进  相似文献   

3.
面对时代的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哲学问题研究》读后陈尚伟近年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研究的论著问世很多,但立足于哲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则不多见。最近由天津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由吴振海、马俊迈主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哲学问题研究》一书在这方面作...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我国关于黑格尔哲学研究的论著颇丰,但着力于探索黑格尔哲学常青问题的专著并不多。王树人同志《思辨哲学新探》(1985年10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新探》,引文只标页码)一书在这方面作了有价值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富于启发性的新问题新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绪论是全书最精采的一个部分,而其中谈黑格尔哲学的现实意义,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2006,(6)
政治哲学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路径李佃来在《求是学刊》2006年第5期撰文《政治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路径》指出,无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还是新自由主义、社群主义,都是在一种反实证主义的思想氛围中出场亮相的,这意味着它们不管在论题上有多大差异,在思考人的存在方式上,它们是一致的,它们所提供的思考进路,不约而同地指向了生活世界的意义与政治活动的价值,实质上,这正是政治哲学(无论其形式)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强烈共鸣的最根本原因,也正是我们欲求以政治哲学解读推进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原发性内驱力。这一工作…  相似文献   

6.
冯契先生基本上没有写过专门讨论西方哲学的论著,唯一的例外大概是他为笔者和另一位作者合著的《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的西方哲学》一书写的序言。然而,这并不等于他没有深入研究过西方哲学。冯先生多次谈到他跟金岳霖先生读休谟的《人类理解研究》和布拉德雷的《现象与实在》的情形;他后来的著作——不管是构造他自己体系的三卷《智慧说》,还是系统反思中国哲学传统的《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和《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都充分反映出作者在西方哲学方面的深刻造诣。当然,他研究西方哲学的最终目的不在于理解西方哲学本身,而在于把它当作与中国哲学进行比较的参照系、把它当作提出自己哲学观点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导语: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研究领域中队伍最庞大,研究实力最雄厚,发表的论著也最多的学科,但是迄今为止,我们还几乎没有出现像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已经产生的思想大师,更没有产生多少真正有影响的理论,尽管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前苏联教科书体系的反思与批判,然而,在我们最新出版的一些马哲论著中,教科书体系的话语方式仍然留着浓重的痕迹。新世纪,中国的哲学研究,当然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当真正走向创造而不再仅仅是重复那种“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老路,这几乎是所有哲学工作者的共识。但是,怎样进行哲学创造?从何处起步?由哪里入手等问题还需要哲学工作者进行自觉、认真的思考和探索。张异宾教授创立的经典文本解读方式和写作方式突破了传统哲学解释框架,为探索哲学创造之路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他的代表作《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建构深度模式的一个划时代的口号。  相似文献   

8.
陈维新先生所著《文章写作方法论》已由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过去,有关文章写作的论著已有许多,但是从哲学角度探讨写作方法的尚不多见。本书序言作者陈鸣树先生说:“作者的理论框架极富思辨色彩”,具有“哲学意识”。陈先生所见的确不错。纵观历史与现实,任何一篇传世的好文章,其中总是蕴涵着一定的哲理意识,明晰也好,朦胧也好,总是给人以哲理的启迪与享受。那么,从哲学  相似文献   

9.
我国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发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后期,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论著为标志。这种看法不符合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实际情况。事实上,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早在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便已发生。他的"哲学革命"是一个过程,《批判》是这一过程的真正起点,后来的马克思著作不过是推进、深化了他的"哲学革命"而已。《批判》是真正开启马克思"哲学革命"思想历程的"初始性著作",是他的第一部"新唯物主义著作"。澄清这一点,有助于科学评价《批判》这一早期著作的哲学价值与历史地位,恢复马克思思想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0.
哲学是一个时代精神的体现,我们当今时代的哲学研究是从意识哲学在转向身体哲学.身体哲学的研究就把我们的视角带向了中国的远古,在回归传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作为中华文化之源的《周易》中蕴含着丰富的身体观念,《周易》的作者以八卦表达了他对世界的哲学思考,画卦时“近取诸身”的思维方式,就是由自身出发观察宇宙万物的一种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参加“上海首届法哲学研讨会”,会上发了一本倪正茂著的《法哲学经纬》(以下简称《经纬》)。这部著作引发我对哲学和法学的结合作了如下思考。一、从哲学的本性看哲学和法学的结合。如《经纬》所指出的,关于法哲学的界定,见仁见智,但有一点大概是可以肯定的,即法哲学是哲学和法学结合的产物。8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了不少旨在建立哲学和某一具体学科相结合的学科,如教育哲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管理哲学、经济哲学、法哲学等,但都不成气候。其原因之一,是哲学界对此缺乏热情。哲学界认为真正的哲学所关注的,应当是形…  相似文献   

12.
正进入21世纪以来,生态哲学、环境伦理正成为国内外学术界深切关注的前沿性研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王素芬、丁全忠两位教授所著《生态语境下的老子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年10月版,33万字)一书即是近年来在生态哲学研究领域所结出的巨大硕果之一。作者在过往研究的基础上,带着一种深沉的现实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从读了李志宁所著《大工业与中国》(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就一直想写点读后感,就书中所讨论的一些问题与作者、读者和有关专家切磋交流。《大工业与中国》是一部视角独特、有感而发的经济史论著。就该书的内容来说,是作者积多年来的思考和郁闷,倾泻而成此书,故此...  相似文献   

14.
虽然我们处在科学高度发达的时代,生活的几乎所有领域无不打上了科学的烙印,但是,科学并不是万能的,人类终极关切的一些根本问题,光靠科学无法解决。人们在享受科学恩泽的同时,也常常会对信仰问题,对人性的本质进行思考,而宗教哲学恰恰是进行这种深度思考的结晶。面对日益错综复杂的世界,宗教哲学提供了一个非常开阔的思考视角,对比如“人性为什么会被扭曲”、“怎样理解爱的维度”、“为什么要提出全球伦理”、“对话是解决冲突的最有效途径吗”等人生和时代的根本问题,宗教哲学都给出了自己独特的解答。何光沪教授是宗教哲学领域一位很有建树的学者,也是一位具有浓厚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他的《中国文化的根与花——也谈儒学的返本开新》、《一种开放的宗教哲学——中国知识分子的智慧渊源》《、基督教与中国现代化》《、中国宗教改革论纲》、《汉语神学的方法与进路》、《从“米规则”到“盐规则”——关于宗教伦理的重要性与统一的思考》、《百川归海》等论著在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为推动中国宗教哲学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鲁枢元同志所著《创作心理研究》一书,已由黄河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探索创作心理奥秘的学术性论著。钱谷融教授在为该书写的序言中,对作者的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中,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是海内外影响最大且最久的著作。近年来对冯著《中国哲学史》有一些批评本属正常,但有的批评并不符合实际或有所误解。比较对冯著《中国哲学史》的今昔不同评论,笔者仍认为此书对中国哲学史的论述应属最能客观,且最能深观,并认为此书将中国古代哲学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亦有作者之卓识。在中国传统学术中有其固有的哲学思想,但哲学这一学科的引进则是一个划时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正> 在建国三十五周年前夕,周来祥同志的《美学问题论稿》、《论美是和谐》、《艺术的审美本质》三本论著相继问世,共近一百万字。《美学问题论稿》全书35万多字,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论著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以审美关系为轴心和中介,对美、审美和艺术进行综合地分析和整体地把握,在东西方美学的比较中探讨了中国古代美学的性质和特点。作者兼取众家之长,又有自己独到的见地,使其论著显示了比较严整的科学体系和鲜明的特色。《论美是和谐》全书30万字,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较集中的美论专著,它把辩证逻辑的科学方法有机地化为其美学体系本身,从美的本质特征、美的形态的划分、美的范畴发展的历史形态等方面,全面而细致地论述了美是和谐的思想。这不同于历史上的美是和谐说,也不同于建国后国内较流行的关于美之本质的四派学说,它成为作者  相似文献   

18.
陶季邑同志的学术新著《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派与社会主义思潮》一书已于1997年12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共七章。凡31万余言,是作者多年潜心研究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派这一领域所取得的一项新成果,是一部很有学术价值和学术水平的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方面的论著...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在1894年1月25日致符·博尔吉乌斯的信中写道:“如果说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那末梯叶里、米涅、基佐以及1850年以前英国所有的历史学家就证明,已经有人力求做到这一点,而摩尔根对同一观点的发现表明,做到这一点的时机已经成熟了,这一观点必将被发现”。恩格斯在这里所、兑的梯叶里、米涅、基佐,是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杰出代表,他们不仅精通西欧史特别是英、法等国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诸如《英国革命史》、《法国革命史》、《欧洲文明史》、《法国文明史》、《第三等级史》等颇有价值的史学论著,而且对历史哲学的研究造诣极深。他们在历史哲学方面提出的一些真知灼见,不仅使他  相似文献   

20.
本次笔谈除刘笑敢先生外,主要采自各位作者在2009年5月3日《文史哲》编辑部主办的"文史哲杂志人文高端论坛之二:中国哲学话语体系的范式转换"上的发言,所涉及问题均为目前中国哲学界关心最迫切、讨论最热烈、思考最深入的话题,相信对今后中国哲学史研究及中国哲学本身的未来走向具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