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文章以汉族秧歌舞蹈的现代审美意识为基础,探讨汉族秧歌舞蹈的现代步伐、审美意识及纯舞性。现代审美意识,正是中国汉族秧歌舞蹈走向世界、与异域文化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高原地区普通高校开设健身秧歌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身秧歌是把运动和舞蹈结合起来创编而成的、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学习舞蹈的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本文以青海大学为例,基于高原地区开设健身秧歌课程的背景,深入分析了高原地区普通高校开设健身秧歌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健身秧歌课程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祁县与太谷的秧歌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在山西淳朴深厚的民俗文化环境熏陶下,艺术内涵尤为丰富,值得深入探究。但近年来随着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不断冲击和影响,祁太秧歌的艺术价值在艺术鉴赏和审美研究中局限于音乐与舞蹈方面。本文旨在对祁太秧歌所展示的各种形式美特征进行剖析,以民俗文化为基础和切入点,进一步了解祁太秧歌鲜明的形式特色。例如祁县秧歌与太谷秧歌的服装造型、化妆、道具、头饰等的造型色彩方面所体现的传统民俗审美形式,以及它独特的舞蹈动作造型等。  相似文献   

4.
<正>东北秧歌从萨满祭祀歌舞中脱胎孕育而成,是东北地域民族文化典型代表之一,也是东北满汉各族文化大融合后的结晶。陈琳琳编著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国文联出版社)一书从地域分布的角度着手,选取了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为主要描写对象,以对各民族历史文化根源、舞蹈分类及舞蹈特征的论述为重点,兼之图文并茂的表现手法,以简明的作品赏析为分析范例,为读者展现了极为灿烂的  相似文献   

5.
秧歌,一种源于北方民间的文艺形式,它是民歌与戏剧、舞蹈的简单结合,节奏强烈,剧情单一,带有强烈的滑稽笑乐色彩。它原是在过年或其他节日等农闲时节,农民自编自导自娱自乐的一种消闲方式,其功能单一,无非图个红火热闹。此外,它和民间几乎所有文艺形式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有情欲挑逗、宣泄的味道,代表着草根阶层粗犷而本真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胶州秧歌是流行于山东胶州一带,以民间舞蹈和秧歌小戏相结合为特色的北方秧歌。清代胶州进士宋观炜所作的《秧歌词》,是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关于胶州秧歌的文本资料,它为探讨南北方海运文化对胶州秧歌形成所产生的影响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胶州秧歌的发生形成大约经过了三个时期:从宋金至元末明初属胶州秧歌发生期;从元末明初至清中期以前,属胶州秧歌乐舞发展期;到了清中期胶州秧歌已经正式形成了,生活气息浓郁的秧歌小戏是其主要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国现代戏剧美学思想的理论建构与总体格局焦尚志中国现代戏剧美学思想,是指从19世纪末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主要以话剧为载体的戏剧美学思想,它是中国现代戏剧观念与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中国现代戏剧美学思想,经过近半个世纪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在促进中...  相似文献   

8.
生态审美意识是生态美学的重要思想资源,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审美是与中国现代性启蒙一起生成并发展的,体现了生态危机的现实困境下生态主义意识崛起的必然。在现代性所带来的人的主体性觉醒中,现代生态审美意识确立生成的根基,现代文明的幻象所暴露的问题使人们转向自然,开始寻求精神的还乡之旅,而现代生态危机的加剧使人类中心主义遭到解构,生态主义观念应运而生,生态审美意识逐渐成为文化的自觉。  相似文献   

9.
祁太秧歌中映射出的伦理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秧歌是我国千百年来文化艺术发展的结晶 ,它是活跃在农村文化阵地的一棵常青树。山西祁太秧歌以它特有的魅力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用写实的手法对祁太秧歌中的伦理结构进行分类整合 ,就秧歌中的伦理现象、夫妻关系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可以为进一步研究祁太秧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民族审美意识是民族美学理论的重要范畴,也是民族美学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有关民族审美意识的专论很少,且均从传统美学的民族性角度来研究,与我们民族美学学科理论建设的立论角度退异。因此,民族审美意识问题,无疑是我们民族美学理论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民族审美意识的界定及其特性提出个人看法。一、民族审美意识源流及其界定在美学范畴中,“审美意识”概念包含的内容是最含混宽泛的。特别是审美心理学兴起之后情况更是如此。但是,这并不是说人们不愿谈论有关“审美意识”的东西,相反,在美学史上人们对美…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我国民族学界的工作重点由于放在少数民族研究上,许多人由此将民族研究的民族主体误解为指那些落后的没有文字的民族共同体。美学界也有相似的情况。现有的有关民族审美意识方面的研究成果,大体上是针对汉族等以外的少数民族主体而言的。所以当我们提出开展民族美学研究,建立民族美学理论体系的时候,有人认为,少数民族经济文化落后,他们的审美意识不值得总结和借鉴。这种观点中的民族主义倾向姑且不论,仅从民  相似文献   

12.
传统民间舞蹈是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的,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这种"无形"文化的民间舞蹈艺术既有纵向的传承与发展,又有横向借鉴与吸收。井陉拉花这种民间歌舞的舞蹈风格别具一格,它与河北其他地方的民间舞种相比,既不同于唐山的秧歌,又不同于沧州落子,与保定、邢台、邯郸的民间舞蹈也相距甚远。无论其表现内容,表演人物和舞蹈风格方面都很独特,在河北其他地方的民间歌舞中是看不到与拉花有关的线索的,更找不出她的渊源。文章从历史文献的记载和民俗传说中去探寻井陉拉花的渊源。  相似文献   

13.
随着明清资本主义在江南的萌芽和发展,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风尚的改变极大地影响着文人花鸟画的审美意识,从吴门画派到"扬州八怪" 再到清末的海派、京津派和岭南派,现实主义审美意识由弱到强得以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发展,其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和审美趣味等无不折射出市民要求表现现实生活和世俗情感的审美要求.探讨文人花鸟画中现实主义的审美意识对现代花鸟画的创作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祖先在与恶劣的生存环境抗争,寻求生命希望时,舞蹈是他们最直接、最鲜明的宣泄方式.我国大量出土的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各种人类遗存向人们展示出原始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的演变,这是人类文明史一个重要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5.
黄波 《社会科学论坛》2006,10(7):119-128
秧歌,一种源于北方民间的文艺形式,它是民歌与戏剧、舞蹈的简单结合,节奏强烈,剧情单一,带有强烈的滑稽笑乐色彩.它原是在过年或其他节日等农闲时节,农民自编自导自娱自乐的一种消闲方式,其功能单一,无非图个红火热闹.此外,它和民间几乎所有文艺形式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有情欲挑逗、宣泄的味道,代表着草根阶层粗犷而本真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颜湘茹 《社会科学》2008,6(4):168-176
处在20世纪30年代杂志和广告共同繁荣时期的<现代>杂志,以自己独特的办刊方式赢得较高的销量和众多的商品广告.<现代>杂志的广告通过消费的提倡,暗示一种获得新型身份的路径,其中传统审美意识的广告图案,既流露都市化工业化给人带来的现代焦灼,又再现了传统审美意识的牢固.这些广告作为杂志文本之一,构成了<现代>现代性想像的复杂多义,并为日后考量<现代>以及现代文学的现代性设置了重重迷雾.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的舞蹈开启了中国传统舞蹈追求现代性的新征程,它坚持平民化立场,以服务现实为圭臬,将思想启蒙与革命取向有机结合,多元吸纳、融合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外的舞蹈技艺,呈现出与中国传统舞蹈风格迥异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其启蒙性、现代性、革命性、教育性开创了中国舞蹈文化的新风尚,为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自从鲍桑葵将艺术媒介与情感表现的关系看作“探讨美学基本问题的真正线索”以来,艺术的物化理论日益成为现代美学关注的课题。正如科学思维方式离不开逻辑运演的抽象概念一样,艺术思维方式也离不开赖以定形的色彩、线条、音响、动作等物质媒介和形象语言。艺术被界定为审美意识的物态化或符号化的产物,在审美意识的物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以往,我国舞蹈美学理论一直把作为客体的舞蹈和作为审美对象的舞蹈混同为一,这种同一在几乎所有舞蹈美学论述中都是一个自明性的前提。这种同一的幻象一日不破,舞蹈美学就一日不能深入,更不必谈什么向现代理论形态转型。  相似文献   

20.
蒋益 《中州学刊》2001,(3):103-107
武侠小说渊源于隋唐,历千余年发展,终于突破传统小说在内容与形式上的束缚,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究其根本,在于不遗余力地推行其现代化进程.其所以在20世纪下半叶久盛不衰,更与其现代审美意识的强化密切相关.其现代审美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人物塑造,以体现美在人物的意识;二是采用现代心理机制,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以体现美在适宜的意识;三是运用新形式、新方法,以体现美在形式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