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绍圣以来元祐党人的心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绍圣以来 ,元党人的心态既不同于庆历、嘉 ,也与熙丰、元之时相异。由于文人性情的差异 ,及其对政治恐惧和生命忧虑的处理方式不同 ,他们各具特征的心态可分三类型 :悲苦不振 ,超然物外和颓然自废  相似文献   

2.
上梁文是一种体式独特的建筑民俗文体,宋代是上梁文发展的鼎盛时期。宋代文人发挥了赋体"铺陈"、"夸饰"的修辞手法,使得宋代上梁文成为文人构建政治、文化以及个人生活之理想国的性情文章。而由此折射出宋代文人的淑世精神和淡泊情怀,也集中地反映了儒、释、道三教合流思想对宋代文人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人的气质之所以不同于西方的知识分子,在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其中魏晋玄学对塑造中国文人的气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影响了文人的思维方式,锻炼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养成了他们重思辨、喜玄理、好究天人之际的习惯;二,启迪文人士大夫脱离烦琐压抑的现实世界,去寻求一种诗意的人生;三,为士人们提供了一种解决出处问题的中庸之道,使他们在出处间自由游走;四,培养了文人的山水隐逸情怀,为中国文人钟情山水诗、山水画找到了理论源头。  相似文献   

4.
二十四友是西晋一个特殊的文人群体 ,它的形成和贾谧的权势有很大的关系 ,也因此影响了其中一些人的命运。由于社会风气的变化 ,二十四友没有全然保持魏晋风度 ,而随着社会风气的易移 ,权势与金钱软化了这些人的性情 ,致使在岁月流逝中 ,他们因难以建功立业而充满了痛苦 ,既有对社会的怨愤 ,又有自我的宽解 ,自然地影响了他们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5.
联系公安派文人的作品,采用心态史的研究方法,主要分析了公安派文人对待功名和仕途的态度,认为在公安派文人放纵性情和追求自适的背后,还掩藏着功名未得的苦闷、对党争的恐惧和对仕途表现出了一种矛盾和失望的心绪.公安派文人这种心理和处世态度,反映了生于晚明混乱政局中的士人的生存处境,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对文人诗歌创作的影响,是接受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白居易的接受付诸于诗歌创作之中,是一种最为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接受方式。白诗中的艺术形象、思想情趣,白乐天本人的性情风仪,甚至与他相关的事件人物,都可以成为中唐以来至明清诗歌创作的题材和艺术上的模仿对象,这就是白居易对于文人诗歌创作的影响。白居易对于文人诗歌创作的影响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以诗歌的形式对其诗作进行评论,二是在创作过程中对其艺术创作技法的学习,三是对其诗歌理论和思想精髓的继承,并融会于诗歌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7.
《21世纪》1999,(4)
11世纪的北宋这个时代之所以高居榜首,我的想法很简单,是因为这100年里,五个姓赵的皇帝竟不曾砍过一个文人的脑袋。我是文人,这个标准虽低,对我却极是诱惑力的。这得托宋太祖的福,他对儿孙立下两条死规矩:一,言者无罪;二,不杀大臣。本世纪60年代的美国那是一个最红火又最灰暗的年代。青年人在那时,几千年来第一次打赢了反抗父母的一仗。他们随处野营,享尽最狂热的爱情,也用空空如也的脑袋去琢磨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当然,我们还会遇到马丁·路德金博士,它正领着黑人兄弟向华盛顿进军。他一遍又一遍地对他们大声说:我有一个梦…  相似文献   

8.
作家所取得的文学成就,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其中作家自身的性情特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曹植杰出文学成就的取得与其真性情有一定关系。曹植的作品表现出醇真直率、至真至善、悲天悯人等性情特征,说明曹植是一个真性情的文人,他的真性情对他取得杰出文学成就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唐代文人多有宴游集会的风气,其气氛与情态于朝廷内外有所不同。朝廷外的集会中,文士们较易摆脱顾忌与约束,酒酣耳热之际舒放性情,找到命运与处境相似的知己,聊以自慰与互慰地集会游宴联唱酬和一番,以寄托情感、排遣世扰。我们可以通过当时文士们在朝廷外集会宴游及其创作的兴盛情景,窥见他们的真实生活形态与精神情态。  相似文献   

10.
四九香雪     
早些时候,广州近郊罗岗的梅花是很有些名气的,每到花开季节,游人蜂拥而至,煞是热闹了好一阵。偏偏那梅花是很性情的,耐不得那么多俗人的气息,不用多少时候,也就暗淡了,凋零了。近年,赏梅的人又换了去处,据说最为热闹的是从化。自古以来,文人骚客没有不爱梅的,踏雪寻梅成了一种境界。“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在最寒冷之时,所有的花都开过了,所有的叶子也都凋零了,唯有梅花。梅花也就因而得了万般宠爱,千般娇怜。现如今赏梅的并非只有文人骚客,也大多不吟诗作对,他们寻找的显然是梅花以外的东西。现代人被都市挤压得透不过气来,他们纷纷逃离,“玩失踪“,从人间蒸发。不过那一次慕名寻到从化,感觉却并不怎么样。那么多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种经过长期历史积淀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定武,这种定武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就像基因一样遗传延续下去,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身上或族群中显现出来。追求个人自由,崇尚自适自慰的道家文化.对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理定武作用绵延不断,对他们的性情及心态也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文化塑形功效。因此分析老庄思想对《浮生六记》的作者及其爱人和林语堂的影响.作为中国文化心理定武作用的个案.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对知识分子的人格形成原因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人与琴     
<正>"琴棋书画"作为文人四事,琴为之首,"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士无故不撤琴瑟"。在文人眼中,琴不仅是抒发性情的乐器,还代表了文人修身养德的一种立场。古代文人所弹的琴,一般是七弦琴,史籍中多称琴。唐代刘长卿诗中有"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之句,"泠泠七弦"指  相似文献   

13.
唐人性爱生活开放,但中唐文人并不仅仅为性欲而性爱,他们有他们的女性审美标准,《任氏传》中的任氏是其理想的性爱伙伴。任氏是唐传奇中最美、最忠于爱情的女子,她作为唐传奇女性人物画廊中的代表性人物,寄寓了作者及其中唐文人的女性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并诗》中创造出的桃源世界代表着在那个特定时代生活在动乱中的人民对太平生活的普遍向往,它凝聚了陶渊明本人对理想、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与追求,也浓缩了他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心路历程。唐代文人唱和其诗、用其典故者层出不穷,尤其是身处困境中的文人们对桃源更具企慕之情。一方面,一些唐代文人因身经战乱而背井离乡、流离失所,那个安居乐业的桃源世界自然就成了他们内心中最真切的希冀;另一方面,当黑暗的官场、坎坷的仕途与文人们傲岸的性格、正直的人品产生矛盾时,那个风景优美、快乐无忧的桃源世界同样会成为他们的企慕之所。这些都体现出唐代文人对陶渊明桃源理想的认同之感。  相似文献   

15.
明前期台阁文人论作家,往往忽视其天赋个性对诗歌创作之影响,而强调后天之学识涵养. 但后者并非指对偶格律等诗歌创作技巧的学习,而是以学识"理性情",以盛世光岳之气涵养诗人性格,使之更易达到台阁体颂世鸣盛之要求. 台阁文人同样忽略诗人穷达经历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有诗"穷而工"与"达而工"两种看似对立之观点,但无论"穷"、"达"均能表现出盛世之音,"工"专指诗歌内容风格符合"性情之正".  相似文献   

16.
宋代南戏和元代杂剧所表现出的两代文人之仕婚观念,有着明显的差异:宋代文人社会地位高,他们只求做官,不求做人;为了做官,不惜负心婚变,攀婚高门,他们对待仕婚矛盾的态度是仕高于婚,婚姻是为仕宦服务的,其婚姻带有明显的功利思想,这是宋代科举大盛的一个恶果。元代文人社会地位低,他们只求做人,不为做官;为了做人,他们重婚轻仕.追求理想的婚姻生活,并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这是蒙元中断科举给元代社会道德风尚带来的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宋元戏曲中文人仕婚观的差异,是宋元社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政治制度、不同道德风尚的形象反映,尤其反映了两代文人尊卑的道德情操和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7.
杨梅菊  般若 《可乐》2011,(9):10-10
如今,许多中国明星的性情与表现赢得了外国人的赞叹和喜爱。他们的魅力已超越他们的职业领域,成为世界探寻中国人个性的全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意识包括生死意识和生命价值实现意识。《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士人是历代文人中生命意识最强烈的庞大群体。吊唁死者时的种种怪异行为 ,表现了魏晋士人对死亡的极度厌恶和强烈的求生欲望。他们把人格的自尊视为生命价值实现的终极目标 ,各种相互对立的人格都在这里发展到了极致。但魏晋士人对社会价值的追求却是历代文人中最微弱、最残缺的  相似文献   

19.
薛原 《社区》2013,(29):16-16
汪曾祺以小说、散文名世,但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他写文章的兴致远不及写字画画,他自己也说,四十岁时曾想彻底离开写作,从头学画,但最终也没当成画家,近六十岁时还是以他的《受戒》、《大淖记事》等短篇小说赢得了读者。即便在他小说“大器晚成”的旺盛期,他最钟情的还是写字画画,这也反映了他的文人性情。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的是中国古典戏剧创作成就主要源于作家自身的内驱力,即剧作家们凭着一种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对民众进行义务宣传的观念、以及作家个人那种释放个人才气和发泄胸中气闷的自然性情进行创作的动力。这是一种信念和追求,为了这样的追求他们不顾个人名利,不在意仕途功名的得失,只是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无怨无悔地做下去,并展示出进步文人的纯朴高尚的品格,是民族传统中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