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善于读书的老师有多少?可谓少矣!   犹太人是全世界公认的最优秀的民族,马克思、爱因斯坦、卓别林、基辛格等顶级人物都是犹太人.犹太人酷爱读书,在小孩子懂事开始,母亲就在《圣经》上滴蜜水,让孩子去舔,让孩子感觉书是甜的;犹太人死后,墓前要放上一本书,他们认为:夜静人深时,死者会从墓地里走出来,在月光上读书.据有人统计,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读书达65本,俄罗斯人是55本,美国人是50本,中国人是4本.……  相似文献   

2.
吴婧 《社区》2013,(20):7-7
在每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家长会在书上涂上蜂蜜然后让孩子舔,所以犹太小孩从小就对书有好感,喜欢读书,就像品尝蜂蜜。让我热爱书籍、迷恋书香的是我的爷爷。  相似文献   

3.
书本是甜的。犹太人总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当小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儿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让孩子从小亲近书籍,热爱阅读。对孩子们而言,能够从小就体味到课外阅读是一桩无与伦比的快乐的事情,从而终生享受书籍所给予的无限乐趣,也许就是老师与家长所共同献给孩子的最有价值的童年礼物。  相似文献   

4.
正以色列国名来源于《圣经》,犹太人的祖先雅各与神(天使)角力并取胜,神(天使)将雅各的名字改为以色列。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梦想之地,对于我来说,以色列,这个神奇之国早就根植在心,只是每当想起并谈到来一场以色列之行时,总是会遭受周边人惊奇的目光和质疑声。在绝大多数世人眼里,由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纷争,加沙地区时常爆发冲突,而时刻处在危险之中,去那里,无疑是自寻死路。在去过中东和北非后,以色列,这个流淌着牛奶和蜂蜜的国家,这个三教合一之地,让我又燃起了向往的火焰。  相似文献   

5.
正提到读书,我想到三个短语: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人民日报》曾公布过一项调查,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人均购书量不到5册,国民阅读率连年下降,每年超过一半的识字成人一本书也没有读过。人均读书量最多的国家是以色列,64.5本;其次是俄罗斯,人均54本;第三是日本,人均36本。而我国只有4.5本。  相似文献   

6.
香港:殖民文化悄然退去香港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在母亲的陪伴下,来到书店。他问:有关于邓小平的书吗?售书人回答:有,但不知道你要哪一种?孩子说:就要有电视系列片《邓小平》解说词的那种。我循声走过去,问这孩子:你为什么要买这样的书?孩子说:邓小平的逝世引起很...  相似文献   

7.
约瑟夫·约菲的《一个没有以色列的世界》一文引起《外交政策》读者和传媒的广泛关注。在本专辑中,来自美国、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重要思想家剖析以色列这个犹太人国家的引起争议的行为,并辩论以色列究竟是中东苦难的根源,还是方便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8.
读你,在绚烂的春天。没有人会否认春天的温暖和浪漫。读你,就像读一个五彩的春天,“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当百花争春,在书的海洋里,我寻找甜美的神秘。当一本《西游记》握在手中,没有人会拒绝它的甜蜜。跌宕起伏的情节,波澜万丈的取经路,让你情不自禁地和书中的人物一起紧张,一起快乐,一起走过甜蜜的童年。读一本书,就像读一个温暖的春天,让温暖照亮你的心窝!  相似文献   

9.
《圣经》是世界上发行最多,流传最广的书籍之一。它是基督教的宗教经典著作,也是古代中东地区,特别是犹太民族的一部详细的编年史。《圣经》这个名词是公元四世纪时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约翰·克里索斯通取的,他把犹太人所有的圣书统称为《圣经》。  相似文献   

10.
当我在阅读这本有关罗纳德·里根及其以太空为基础的导弹防卫计划的新书时,我开始考虑,或许作者生活在错误的时代,并且从事了错误的职业。除了技术资料,本书读上去就像是由中世纪一个《塔木德经》(关于犹太人生活、宗教道德的口传律法集,为犹太教仅次于《圣经》的主要经典——译注)学者撰写的,他会考虑来自这部律法的每一小段文字,并写出好几页注释。作者菲茨杰拉德是有关越南的《湖中烈火》一书以及其他著作的作者,《湖中烈火》曾获普利策奖。他经常对里根的行动作出若干冗长而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上的犹太人,相对集中地分布于三个地区:开封、上海、哈尔滨。开封犹太人现象,早就为史学界人士所关注,从建国至今,已有多本论著问世。有关上海犹太人的历史情况,同济大学唐培吉教授的《上海犹太人》一书,刚刚问世。唯有哈尔滨犹太人的历史研究,至今仍是一个空白点。在“中国犹太人”这一历史课题中,哈尔滨犹太人的研究值得重视,这  相似文献   

12.
《圣经》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籍,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一部文集,是一座最有魅力的文化宝库。《旧约圣经》这部历史书具有鲜明的叙事色彩,是记录古代犹太人历史的伟大书卷。它是一部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把女性降低到从属于男性的地位,她们生活于父权社会中,受父权与夫权的支配,在宗教生活中被视为不洁净的人。《旧约圣经》中所包含的女性观,成为基督教女性观的主要思想渊源之一。《圣经》对于西方女性观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西方妇女的解放应首先破除《圣经》思想的束缚。  相似文献   

13.
《赏识你的学生》第一章以“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为主题,开篇用台湾著名的女作家张晓风《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作为全书的肇始,呼吁着“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能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作为一个母亲,作者“努力去信任教育当局“,充满着美好的期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期待呢?……  相似文献   

14.
新书推荐     
《捣蛋鬼日记》万巴著思闵译 一个百年在来西方世界家喻户晓的捣蛋鬼--深受孩子和家长钟爱的加尼诺,记录着九岁男孩所有的捣蛋经历,开启所有人孩提时代的共同秘密。这是一本近100年来最有趣的捣蛋杰作,在各个年龄层的读者中有着广泛的影响,曾经重版120余次,被译成39种语言,畅销全球。这是一本绝对会让你捧腹大笑的日记,一次每个大人和孩子都不能错过的快乐阅读。有的书,大人才读得懂;有的书,只有孩子才喜欢读。但是,还有一种书,却是很多大人与孩子都喜欢读的,《捣蛋鬼日记》正是这样一本书。  相似文献   

15.
周豫  黄倩凝 《21世纪》2013,(9):56-57
"我坐在从德国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穿过了很多排IPad——没见有人读书。"近日,印度工程师孟莎美所写的《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在网上引起热议,不少网友表示,自己就是那个"不阅读的中国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在中国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1本都不到,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调  相似文献   

16.
以巴春秋     
战云缭绕的中东,多年来始终牢牢牵系着人们的视线。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犹太人和阿拉伯人,这两个民族旷日持久的纷争、怨怼究竟起源于何时?漫漫历史长途中,他们曾有过怎样的努力和挣扎?世代累积的血海深仇,什么时候才能归于消弭?《以巴春秋》正是这样一本着力解读这些问题的书。  相似文献   

17.
余玮 《新天地》2011,(11):30-31
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姜晓波在每年母亲节这一天里,都会邀上全家人请上年迈的父亲齐聚一堂,为父亲过母亲节,她说,不求回报的父爱一如绵绵不断的母爱,是她人生前进的力量。给5个孩子当爹又当妈1956年姜晓波出生于黑龙江省一个铁路工人的家庭。在她7岁那年,母亲为了让5个孩子能填饱肚子,到离家很远的河滩上开荒,回家的时候船沉了,湍急的  相似文献   

18.
无聊才读书     
易中天 《社区》2009,(17):4-5
当我接受彭程先生的邀请.为《书摘》杂志的《三家书谭》栏目写这一组文章时,忽然发现自己其实已经很久没有读过书了。这似乎讲不过去。自己好歹也算一个读书人。论职业,亦非官非商,是个教书匠。所谓营生,无非教书写书。教书写书的人不读书,岂非笑话?但这又是实情。教书写书当然要和书打交道,却多半不过朝书、查书、找书甚至抄书而已.  相似文献   

19.
吴长海 《社区》2010,(5):10-10
要乔迁新居了,母亲把旧家具、旧衣服等物什卖的卖、送人的送人,处理得差不多了。墙角还有几袋我和弟弟读书时用过的书.母亲不敢擅作主张.说让我回去处理一下。  相似文献   

20.
行箧中的书     
余秋雨 《社区》2009,(11):5-5
与研究生谈读书,我问他们:如果你明天就要投入一次为期长远的跋涉.行箧中将带一本什么书? 抗战时期,许多学者轻装逃难前都思考过这个问题。有人带了《庄子》,有人带了《剑南诗稿》,有一位教授在简薄的行囊中硬是塞进了一部《红楼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