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对他说:"人生总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意思呢?"释圆静静听着年轻人的叹息和絮叨,末了才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  相似文献   

2.
叶雷 《社区》2010,(35):14-14
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其貌不扬,成绩单上的数字也不显眼.也没有拿得出手的艺术体育特长.因此找工作的时候屡屡碰壁。后来,他一气之下丢掉了所有打印的简历,用毛笔亲自撰写了几份简历。  相似文献   

3.
佚名 《百姓生活》2010,(6):22-22
人生有得意的时候,也有失意的时候,一个人从呱呱坠地时起,便生活在得意与失意之间。得意也好,失意也罢,都不过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地位的心理状态。得意者前呼后拥,面对的是鲜花和掌声;失意者门可罗雀,面对的是苍凉和寂寞。因此,得意者往往喜气洋洋、满面春风,失意者大多情绪低沉、垂头丧气。  相似文献   

4.
白岩松 《百姓生活》2012,(12):18-18
人生有得意的时候,也有失意的时候。一个人从呱呱坠地时起,便生活在得意与失意之间。得意也好,失意也罢,都不过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地位的心理状态。得意者前呼后拥,面对的是鲜花和掌声;失意者门可罗雀,面对的是苍凉和寂寞。因此,得意者往往喜气洋洋,满面春风,失意者大多情绪低沉、垂头丧气;得意者往往抛头露面,到处张扬,  相似文献   

5.
李原昭 《社区》2013,(11):16-17
官员学者的良师益友 司马光失意,退居洛阳修《资治通鉴》,并在“安乐窝”的附近买田20亩,修建了“独乐园”。司马光也对易学深有研究,著有易学著作《潜虚》。富弼的家也离“安乐窝”很近,官场失意的他不喜欢客人打扰,但对邵雍例外。  相似文献   

6.
小敷 《社区》2009,(17):52-52
看韩剧的时候,除了惊叹他们的整容技术外.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韩剧中.屡屡可见家庭主妇欢天喜地地招呼“今天晚餐我们吃猪排骨哦”。节日时买几斤排骨送给丈母娘还是件相当体面的事.吃顿排骨有那么隆重吗?去了韩国后才明白,在韩国,一顿猪排骨.真的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淡淡闲情     
逯玉克 《社区》2014,(35):49-49
“万松岭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三更云去作行雨,回头方羡老僧闲。”闲适,是一种让人悠然神往的生活状态。对于为生活奔忙的俗世之人来说,闲适,近乎一种奢侈。所以东坡慨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相似文献   

8.
心无外物     
印度的三藏法师自诩神通,他来到慧忠禅师面前,与他验证。慧忠谦仰地问:“久闻您能够了解人的心迹,不知是否属实?”三藏法师答道:“只是些小伎俩而已!”慧忠问道:“请看老僧现在身在何处?”三藏运用神通,查看了一番,答道:“高山仰止,小河流水。”慧忠微笑着点头,又问:“请看老僧现在身在何处?”三藏笑着说:“禅师怎么去和山中猴  相似文献   

9.
欧典地板、智威汤逊、足球明星卡恩都经历了从巅峰跌落谷底的巨变。虽然失意的背景不尽相同,但同样是失意的领袖,为何有人/企业在失意的同时还能成为英雄?所有曾经的失意,是否本应该有不一样的结局?当这一切来临时,除了“及时”、“主动”、“坦诚”等危机公关原则之外,还有什么重要原则可以博得受众、客户以及媒体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在失意的感情中,你可以选择心甘情愿地停留在黑暗里,或是选择自己站起来。  相似文献   

11.
得意失意诗     
宋·洪迈《容斋随笔·四笔》卷第八“得意失意诗”:“旧传有诗四句夸世人得意者云: 久旱逢甘雨,他乡遏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好事者续以失意四句曰: 寡妇携儿泣,将军被敌擒, 失恩宫女面,下第举人心。  相似文献   

12.
护生护心     
《社区》2014,(32):38-39
我作护生画,七十差一幅。星洲广洽僧,寄我一函牍。自言上元日,乘车访幽独。车中有乘客,绳缚五鸡足。云将去割烹,以助元宵乐。五鸡见老僧,叩首且举目。分明求救援,有口不能哭。老僧为乞命,愿用金钱赎。  相似文献   

13.
与自己讲和     
曾静平 《社区》2010,(8):56-57
与自己讲和是一个辩证体系,就是接受自己,接受自己所处的生活.在随时的变化中根据自己的综合情况,把自己调整到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不被别人的生活和别人的模式所困扰,在失意的时候看得到云层里透出的阳光,在得意的时候看得到阳光中的云层。用爱、希望和梦想平衡自己的内心,用内心的平和去排斥焦虑,从而全面地去看待一切问题.保持快乐生活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4.
据说,伟大的所罗门王做了一个梦,一位圣人在梦里告诉他一句至理名言,这句至理名言涵盖了人类的所有智慧,能使他得意的时候不会趾高气扬,忘乎所以;失意的时候能够百折不挠,奋发图强,  相似文献   

15.
仕途失意和爱情失落,使李商隐由早年的自我认同转向以后的认同迷惘。李商隐在他所构筑的艺术天地里,向人们展示了作为那个时代“多余人”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6.
汲水之僧、维纳斯及其它 引子三则。 其一:一个老而又老的故事说,有人以“深山藏古寺”为题要三人作画。第一位画出了莽莽苍苍的深山古寺全景;第二位只画了被苍松翠柏遮掩的古寺一角;第三位一不画树,二不画寺,别出心裁画了一位在山脚汲水的老僧。画汲水老僧者构思不凡,它不象第一幅面面俱到,和盘托出,也不象第二幅那样浅薄,落入俗套,而是寓繁于简,寓有于无,以汲水之僧让人通过联想意会到“深山藏古诗”的命题,音境深邃,而人寻味。  相似文献   

17.
程鹰 《社区》2011,(5):14-14
某君因官场失意,在“拜读”刘行小说《马屁为谁而拍》时,因为书中栩栩如生、鲜明生动的拍马屁人物形象,以及字里行间自然而然渗透出来的溜须拍马的人生哲理,让他捶胸顿足.相见恨晚。  相似文献   

18.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中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学生,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学生,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关公的故事是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明清两代的青花瓷画上多有表现他的故事。这里有两片,恰好表现了关公的得意和失意。  相似文献   

20.
被人出卖永远是一件窝心事,当自己的小把柄被他人当做分割利益的工具,我们又该怎样面对这一抹失意与郁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