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的意义     
王涛 《社区》2008,(23):17-17
为什么要读书?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困难:学知识、学文化。书与文化与知识总是相连的,书是学习的媒介。这一点并没有错。然而,我这儿说的书,和我们现在进行关于书的话题的书,与学知识学文化的书并不是一回事。我说的书,不是那些政治文件、技术手册,也不是那些庸俗低下的粗制滥造的“地摊书”,更不是那些被称之为“谋略”、“智慧”、“商战技能”和“厚黑学”之类的书。  相似文献   

2.
我的博客     
《成才与就业》2009,(21):56-59
2009-11-01——以书会友,以书强身 我今年71岁,身体十分健康,基本不生病,我想这和自己的爱好一写地书是分不开的。从第一次接触地书至今已有5年了,在此期间,我以书法会友,以写地书强身。  相似文献   

3.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我远航的帆。 人要读书,要读一辈子的书。读古人,读现代人,读英雄,读小人,读世界,读自己,读牛的欢乐,渎死的安逸。在书中寻找自己的天空,在书中找寻自己的闪光点和古人所说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相似文献   

4.
4月23日第十五个“世界读书日”后,在全民中掀起一股读书热潮。读书要读好书,什么叫好书?温家宝曾这样说过,好书是那些能够给人以感染和力量的书,让人了解大学问家的思想和风范的书,特别是那些震撼人的灵魂的书,激发人的斗志的书。  相似文献   

5.
转注假借新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深入探讨了造字六书中的转注和假借二书,从这二书的名称,“书”字的本义、许慎对这二书的定义、以及适字的结果、二书的不同使用等五方面分析,认为这二书实际上不是造字法。又从用字法提出者的论述及语言实践两方面分析,认为转注和假借实际上也不是用字法。  相似文献   

6.
[摘要]明代是彝文书法韪书的定型时期,也是韪书的鼎盛时期,出现了钟铭、摩崖、碑刻、木刻、抄本、丹书、木板写本的韪书,使韪书的书写材料得以丰富和完善,韪书的书体也在这个时期形成了正书体和横书体两种风格流派,并创作了一些后世难以超越的韪书作品。  相似文献   

7.
滕楠 《社区》2013,(29):9-9
俗话说:“水养人,书养心。”书是传播人类文化的使者,是伴我成长的良师益友。用思维接触千变万化的文字,用大脑想象妙趣横生的词句,用心灵去感受诲人不倦的篇章。我的成长离不开书,书,让我的成长充满快乐,让我的生活妙趣横生,也使我成长的步伐加大、加快。  相似文献   

8.
王羲之父子书帖是晋代书帖的代表作,其中融入了大量的魏晋习俗用语,口语化程度高于同时期的其它作品,是研究汉语词汇史的宝贵材料。但迄今未见有较全面的注译和研究。本文选取王氏父子书帖中四十多个时代习用语词进行诠释,援引书帖及同时期作品例证,并略析源流,说明词语的时代性特点,为汉语词汇史提供一些语料,并与书帖爱好者共飨。  相似文献   

9.
苏轼《东坡书传》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坡书传》是苏轼自己颇为重视的三部经学著作之一,历代《尚书》学者也多有称引,但是近代以来却无人注意该书。本文从《东坡书传》的撰写和流传、《东坡书传》的主要成就和后人对《书传》的评价诸方面,初步探讨了《东坡书传》的学术价值和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朱敏琰 《社区》2011,(8):56-56
小时候,我很喜欢看书,但是却找不到多少书来看。我那时候看的书很杂,只要找得到,不管哪方面的书我都喜欢看。我小时候最大的理想就是长大后当个图书管理员,或者就算做个业余管理员也好,那样就可以一直有书看了。可惜这个愿望一直没有机会达到。  相似文献   

11.
逛书店,选好书,是读书人的特有之乐。茶余饭后,节假日里,逛逛书店,跑跑书摊,即使没有买到自己需要的书,也是一种乐趣;如果能淘到心仪已久的书,则意外之喜不可言表。我平常无甚嗜好,爱买书、好读书占去了大半的业余时间。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不单有淘书之乐,常常又会淘出无奈之叹息。  相似文献   

12.
权利要求用以限定专利的保护范围,是维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权利侵权和无效案件中,权利要求书中的错误和瑕疵便成为对方攻击的要害,权利要求书表述的严禁与否往往决定着这类案件的最终处理结果。论文从权利要求书的撰写和专利纠纷案件中权利要求的作用着手,论述权利要求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那夜书香     
伍弱文 《社区》2014,(26):13-13
一天的奔波,我的确累了。斜靠床沿,想浏览一下书,看着看着,还是睡着了。一会儿醒来,书已掉在了床下,我俯身把书捡起来,再细看这本书,抚摸这本书。看着,看着,对书,对知识,突然心生起感慨:天黑了,开一盏电灯,能照明;迷茫时,我们读书来获得知识,而知识会点亮一盏盏心灯。  相似文献   

14.
作为雨花台区“药房托管”改革的配套举措,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领域的廉政建设,自去年以来,该区在全区卫生系统推行《廉政函告书》、《采购协议书》、《廉洁合约书》三书并签制度,确保医药采购廉洁高效。《廉政函告书》:在洽谈医药、医疗器械采购业务时,由卫生单位答发《廉政函告书》,要求厂商不得通过礼品、礼金、邀请旅游等活动进行公关,  相似文献   

15.
饮茶与读书     
张峪铭 《社区》2014,(32):13-13
一缕茶香,一瓣书香,文人夫复何求?茶,清香扑鼻,给你提神醒脑;书,墨香轻飘,让你明理益智。坐在书案前,左手摩一壶,右手捧一书,神思随茶香书香升腾,就有了“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忘我之境。我之所以将茶与书放在一起,不只是人们喜欢读书时饮茶,饮茶时爱凑书,实际上这两者脾性相同,神韵相通。  相似文献   

16.
四库存目书的特点与辑印四库存目书的意义李春光四库存目书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了全面地了解四库存目书的价值,我们有必要对四库存目书的特点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据笔者所知,四库存目书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清朝以程朱理学作为其思想统治的工具,一切...  相似文献   

17.
修《四库全书》时用什么标准把书抑为存目书黄永年清人纂修的《四库全书》一共著录收入了3461部书,另有6793部书不曾收入,只在《四库全书总目》的各类著录书后列个“某某类存目”,给这些不曾收入的书留下书名、卷数并撰写提要,通称之为存目书。现在要问当时究...  相似文献   

18.
周大新 《社区》2010,(11):6-7
20世纪70年代初,我在山东肥城的一个野战炮兵团里当兵。没过多久.我被连里提拔当了连部的文书。当了文书就可以进连部的那个大仓库,在仓库里,我意外地发现了儿本盖有“内部书。供参考”红印章的书.其中有一本是苏联的小说《你到底要什么》,爱看小说的我当即眼睛放光如获至宝,拿起书就翻了起来。翻开才知道,书里还夹着一个纸条,上边写着,本书是供干部们了解修正主义在苏联作恶的情况而印的.要求干部们一定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要看出问题来。我见字条急忙把书又放下了,文书只是个班长.不是干部.看这书有点越级犯纪律。  相似文献   

19.
叶兆言 《社区》2012,(26):8-9
我的房间一直都有书,自小到大。书始终是家庭的一部分。无所谓书房,反正能搁书的位置,不该搁书的地方,都是书。我的家就是书房,当年新家装修,客厅两面墙是书架,还有一间房间也都是书橱。有人便问,你们家怎么到处是书,卧房里也有,甚至女儿的闺房还有。在乡间租了一个房子,同样打了很高的书橱.居然有十一层高,看上去有些壮观,很能吓唬人。  相似文献   

20.
为红色立传     
整天 《北京纪事》2011,(7):32-33
一本书奠基红色收藏 这是一本无论从装帧还是内容上说,都属于红色收藏范围的重要书话之一。收藏和书话,似乎没有什么关联,可是藏书却和书话是一对双胞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