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淡墨 《社区》2009,(2):62-62
在一档电视节目中,主持人请一位女嘉宾谈谈自己在法国生活的那段经历,并且一再强调,要拣感触最深的说。女嘉宾想了想,说:法国人给我的感觉是,他们都挺会装的。此语一出,举座哗然。要知道,节目现场还请来了不少法国朋友,用一个“装”字当面去评价优雅的法国人,未免显得有些不太礼貌。  相似文献   

2.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相似文献   

3.
冯博一:我是冯博一,不是美院系统,我老说我是江湖策展人。我今天邀请了几位重要的艺术嘉宾加上我,进行一次对话。我希望今天的对话除了我们之间的聊天和交流之外,还有一个比较互动的方式,观众不必拘泥于讲座,大家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站起来提问,或者可以跟在坐某一位嘉宾进行对话。我刚才开了一个玩笑,所谓学院艺术家,这个概念是不是成立,或者该怎么样界定。讨论这次讲座主题的时候,实际上最主要还是谈当代艺术与学院艺术,学院艺术在整个中国当代艺术平台当中是不是一个现象或者是不是一个问题,或者有没有学院艺术,它跟所谓非学院艺术是什么样的关系?学院艺术跟当代艺术之间又是怎么样的一种关系,其实我们今天的对话是围绕着这样一个问题来讨论  相似文献   

4.
赵锐  董波 《金陵瞭望》2008,(16):8-10
期盼多年,北京奥运大幕终于闪亮拉开。此时此刻身为东道主,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是否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尽管再过几天奥运会就会闭幕,但可以肯定,关于这次盛会的记忆一定会长久地存留在我们心头,并将最终转化为一笔无形的民族财富。为进一步探讨北京奥运会的文化内涵,8月8日奥运开幕式当天,本刊特邀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潘知常、周凯两位嘉宾进行了对话——  相似文献   

5.
于丹 《社区》2009,(17):6-6
读书到底给我们什么?大家还会记得在今年2月底的时候.温总理第一次和网民互动的时候最后正好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读书不仅给人力量,而且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他说,我很希望有一天看见地铁里面人人都捧着一本书。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真是充满了感动。因为我们平时说读书给人知识、给人力量.似乎已经是一个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蓝洁瑛的名字,最近一次听到是在《锵锵三人行》里,窦文涛说她是一位经历非常让人唏嘘的女星,在场的其他两位嘉宾一脸茫然,根本不知道这个人是谁。  相似文献   

7.
黄磊 《成才与就业》2011,(23):61-61
说到气球,我们每个人都不会觉得陌生,可要说起魔法气球,或许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以往我们见到的气球都是圆圆的,造型单一,没有太多新意。魔法气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气球制作工艺,它把气球变成一个个憨态可掬、惟妙惟肖的卡通人物,深受青年人喜爱。  相似文献   

8.
Dora 《人力资本》2009,(9):74-75
无论你是职场新人,抑或在职场江湖闯荡多年,与人相处都是我们不断需要进修的功课。很多时候,一个“sorry”无法弥补你留下的遗憾,这个时候,我们还能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都在准备买房或正做着“房奴”,气喘吁吁艰难前行时,云疑惑地看着我们,说,为什么都得买房呢?可以让房子跟着人走啊,人是活的,房子是死的,房子其实是为人服务的,像你们这样,成了服侍房子了。云不只是说说而已,她还这么做了。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10,(6):54-55
美国测谎能手认为,从一个人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语音语调,便可以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以及为什么说谎。一个耸肩、一个搓手、一个抿嘴都可能是说谎的标识,而通过解读人的面部表情,他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想法。在10分钟的日常交谈中,平均每个人会说3个谎言。  相似文献   

11.
雷华荣 《社区》2009,(10):40-41
在福建省光泽县杭川街道杭东社区,有一个名叫陈伙生的人。此人不仅在杭东社区,而且在整个光泽县都相当有名,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不仅因为他曾经是社区居委会的重点帮扶对象,还因为他现在是见义勇为先进青年。具体一点说就是:以前他是一个盗窃犯,现在则是一个优秀保安。  相似文献   

12.
周鸿雁 《社区》2012,(20):49-49
听老人们说.每个人的特点和属相是有关的.比如属狗的人一般都很忠诚。属猴的人一般都机灵好动,属鸡的人比较勤快。属牛的人踏实肯干……如此等等,这些多少有点玄妙.有点宿命的味道。且人属何种生肖由不得自己去选择。但我相信,一个人的品格。无论他的属相是什么,是可以后天养成的,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如果可以,我选择属草。  相似文献   

13.
只会更寂寞     
《人生与伴侣》2011,(9):30-30
寂寞是明星们经常会诉说的感受。陈奕迅说,当演唱会结束,庆功宴也曲终人散,他一个人回家,老婆女儿都睡了,他在漆黑的客厅独坐,无比寂寞:成龙说,每回到酒店,工作人员都可以出去玩,唯有他被关在房间,  相似文献   

14.
《人生与伴侣》2013,(12):6-9
电梯前,一个长裙女孩化着精致的妆容,手里抱着一只玩偶熊,不太大。电梯门开了,女孩对布熊说,小乖,咱们进电梯了。所有人都侧目而视,她却镇定自若……不要觉得这件事怪异,或者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所谓的“玩偶情结”,在社会与工作,情感与心理的双重压力之下,也许一个玩偶,某时恰恰成为我们可以依靠的精神载体……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作文》2010,(5):58-59
我国有一则有名的寓言,说有一个牧童经常喜欢玩“狼来了”的撒谎游戏,当狼真的来了的时候,却没有人相信他了。克隆人的研究好像与此类似,一直有人说他们将要或已经研究出克隆人,结果我们发现那不过是一场闹剧。现在大家都在关注克隆人是否出现,或许真的出现了克隆人,我们倒不太在意了。  相似文献   

16.
享受微幸福     
刘锴 《社区》2012,(29):27-27
现代社会真成了“微世界”:微机、微博、微信、微电脑……其实,还有一种“微”常常被人们所忽略,那就是“微幸福”!谈到“幸福”,很多人马上想到舒心的工作、丰厚的薪金、名车、别墅、锦衣关食、高官显位……他们认为“幸福”是一种昂贵的外衣.一般人是“买”不来、“穿”不起的!其实,现实生活中,隐藏着很多廉价的“微幸福”,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一个低成本的“微幸福”享受者!而那些“微幸福”积攒多了,便成了“大幸福”——那时,每个人都可以自豪地说:“我拥有幸福了!”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有一个举止怪异的老头——我的外公。他身材高大魁梧,还挺着一个大肚子,听姥姥说那里都是脂肪。总体给人的感觉就是怪。(抓准特点,总写外公“怪”)  相似文献   

18.
安琪 《北京纪事》2015,(3):41-44
45分钟的课,教案修改了40多次
  “小朋友们,你们都有哪些好朋友呢?”小朋友们踊跃举手回答。李红颖叫了几个孩子回答之后,接着说道,“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还有一个好朋友,那就是我们的身体。那么,谁知道什么部位属于我们身体的隐私部位呢?”小朋友们的回答各不相同,有说头发的,有说脚的,只有一个小男孩的答案最正确,他说是小鸡鸡和胸部,是内衣和内裤覆盖的地方。李红颖接着告诉大家,“我们的隐私部位是不能让别人碰的。如果有陌生人触碰你的隐私部位,或是让你触碰他的隐私部位,这都属于性侵害。”  相似文献   

19.
处世 《社区》2011,(35):1-1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生活了两年多,他用亲身经历告诉世人:一个人凭着自己的双手就能满足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说,一个人完全可以简单地活着。苏格拉底说:“我们需要越少,就越近似神。”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的传说中,上帝是个捏泥人的高手,这些泥人都变成了活人。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是“上帝”(我们只是借用这个名词)的杰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经“上帝”创造出来的人,虽然都长着那些五官,却没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