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新 《社区》2012,(15):55
任何时代、任何地方,所有人都在不断地追求幸福。幸福到底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呢?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幸福课"的最新发现告诉我们,幸福不仅仅只是一种快乐的感觉,它还可以提高创造力,让人变得更细心,考虑问题的时候更周全。哈佛大学著名积极心理学家多年研究发现,积极、美好的感受可以促使大脑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是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迈向全面小康。今天,距离建设美丽的中国、幸福的中国这个目标,比任何时候更接近,实现这个目标的信心比任何时候都坚定。"老区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区是共和国的共同体,老区跟随国家的发展步伐,实现脱贫奔康,建成美丽的老区、幸福的老区,"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不然,"中国梦"...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是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迈向全面小康。今天,距离建设美丽的中国、幸福的中国这个目标,比任何时候更接近,实现这个目标的信心比任何时候都坚定。"老区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区是共和国的共同体,老区跟随国家的发展步伐,实现脱贫奔康,建成美丽的老区、幸福的老区,"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不然,"中国梦"就会大打折扣。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全省老区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令人瞩目的显著业绩。但由于种种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幸福生活更浓郁、更久远。感受、创造与享受幸福固然重要,但只有不断提升幸福经营力,幸福才能持续。幸福经营力,就是能让自己的幸福产生乘法效应和持久效应的能力。真正的社区教育,能够提升居民的幸福经营力。  相似文献   

5.
在道德与幸福这两大伦理学问题上,一些伦理学家强调道德,把道德作为个人和社会的终极追求目标。本文认为,道德不是幸福,不能把道德作为个人和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个人和社会的终极目标只能是幸福。以幸福为终极目标,更符合人的本性,更符合人的整体需要,更符合社会的使命。道德是人们追求幸福的社会条件,对于幸福来说只具有工具意义。  相似文献   

6.
金钱护照     
《新天地》2007,(4)
金钱是能让我们去除了天堂以外的任何地方的一份护照;同时,它也能向我们提供除了幸福以外的任何东西。  相似文献   

7.
进入“十二五”时期以来,武汉市委市政府对于建设人民“幸福城市”的关注和推动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全体市民指明了建设“幸福武汉”的方向和路径.然而,目前武汉市“人民幸福城市”建设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如居民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偏低、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发展不够、城市的文明建设还有待加强等,制约着武汉市建设“人民幸福城市”的进程.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消除影响市民“幸福指数”的不利因素,实现全体市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普遍感到生活更富足、社会更公平、城市更安宁、心情更愉悦、活得更有尊严,推进武汉市“人民幸福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8.
探讨佛教思想和不丹国民幸福理念为国际儿童文学提供一个新的种类的可能性。一种独特的不丹儿童文学可以促进国民幸福总值的增长和文化价值观的传播,但不丹(和任何发展中国家)要使自己的文学在国际市场获得一席之地,需要做出一定妥协。  相似文献   

9.
李亚辉 《社区》2013,(5):49-49
有时我会羡慕那些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安然入睡的狗,它们总是感觉很幸福,也许,是因为它们总是那么坦然和知足。  相似文献   

10.
人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那么,接下来是什么昵?追求富裕。然后呢?自然会落到为了幸福,这应该说是人们生活的终极目标吧。有远见的前人其实已经说到了这点。原来中国人唱《东方红》的时候,说毛主席为了人民谋幸福,也没有说毛主席为了人民谋GDP。人们居住的城市能从哪些方面带给人们幸福的感觉呢?是不是城市经济越发达,居民就越幸福?人们对于城市幸福感的体  相似文献   

11.
智慧点拨     
重点关注企业老员工 提问:对于老员工是否需要培训? 徐剑:培训对员工来讲,既是福利也是企业做强做大关键性的手段。无论是让员工更幸福,还是让老板更幸福,都应该重视培训。  相似文献   

12.
老年福,令世人景仰,然何为老年福,笔者归纳如下: 一、老伴福:老年有个好老伴是最大的福。因为最关心你的是老伴,而这种关心不要任何代价和报酬。同时有了老伴才能有个温馨的家,而家是晚年幸福的源泉。俗话说“人老还乡、倦鸟归林”,当你置身于温暖如春的小窝时,疲乏的身心得以放松,烦燥的心情得以缓解,有了家就有进取的热能,有了家就有健康的心情。有老伴参与的家的幸福是真挚的、纯真的,是任何幸福所不能比拟的。没有这个家的人是不幸福的人,有这个家而不珍惜的人是愚蠢的。  相似文献   

13.
五十年代反映工业建设的小说中,杜鹏程的中篇《在和平的日子里》是有所突破的佳作。它既不简单记述工程上下马、工期长与短、方针实施得与失等过程;更不平淡描写人们革新与守旧、先进与落后等意识与行为的表现。而是从历史的纵深处,提出了在和平的日子里具有时代精神的创业者与代表私有制旧关系的个人主义者之间新的社会矛盾。加里宁说过:“任何一个想要建立自己个人幸福的人,他应该成为所有工农群众幸福的铸造者和建设者,当他成为大家幸福的铸造者的时候,他也就成为个人幸福的铸造者”。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真正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的。特别是对于经过长久的战争岁月,一旦走进和平日子的人们,包括受过战火洗礼的革命战士和干部,是否能经住新的  相似文献   

14.
幸福感概念构建在人具有主动性这一假定上,即人们若欲获得幸福,必须积极行动,唯有借助个人努力才可实现。幸福感亦为目标,一旦达成便可证明一个人整体的幸福。因此,我们愿意朝着幸福和良好的生活品质而努力这一事实,也更深刻地诠释了幸福的本质。另外,心理和社会的双重积极是幸福感的源泉。幸福的人总能积极地对待生活,不论眼前还是今后。休闲能够带来幸福,但休闲并非幸福本身。事实上,休闲是一种活动,是人们在空闲时间为了让生活变得更精彩、更有意义而做的事情。总体而言,我们如果因某种休闲活动而感到幸福,表明我们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虽然休闲并不等同于幸福,但毋庸置疑,它对创造幸福至关重要。我们在休闲研究中绝不能忽略休闲与幸福这个当今生活中最具活力领域之间的联系,否则,我们将会丧失提升休闲与科学及公众之间关联性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对话     
《人力资源管理》2011,(6):12-12
关于幸福的理解 李建波:我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小故事,狮子妈妈和宝宝在玩耍,宝宝问什么是幸福?妈妈说幸福在你的尾巴上,然后小狮子就抓,但是怎么也抓不住。妈妈就说了,幸福就是昂首向前走。这个故事给我很多启发。第一,如果你是员工,做什么事往前走,不要回头。这样会增加你的幸福指数。第二,作为管理者,你不要总盯着员工的缺点,你要看到员工的优点。因为任何一个团队里都有优秀的员工,不优秀的员工,如果你总想到不优秀的员工不好的事情,你会很郁闷,不幸福。所以我对幸福的理解昂首阔步向前走,幸福自然就在你后面。  相似文献   

16.
当今人们非常关注幸福问题,但对幸福的理解则歧义丛生。将拥有财富或快乐等同于幸福,视幸福为纯粹客观性活动,认为人能够"被幸福"或"幸福完全由自己决定",且幸福"与公正无关"等,这些都是当今社会人们追求幸福的认知误区。其实,财富只是幸福的物质基础,德行与健康才是构成幸福的更重要的因素;快乐不等同于幸福,将快乐提升为幸福是生活意义的根本要求;幸福并非纯粹客观的,而是一种体验和心理感受;人不能够"被幸福",真正的幸福源于主体的创造性劳动;幸福也并非完全由自己决定,它也来自于主体参与的以社会关系为基础的和谐环境的营造;幸福与公正密切相关,幸福蕴含着对公正的要求而公正又服务于幸福。  相似文献   

17.
越来越多的人衣食无忧,住房良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为什么很多人感觉不幸福,或者说很多人不幸福,这值得我们思考研究,也是对学术界、政府包括给产业界提出的问题。能不能提出一个建设幸福中国的概念,原来《东方红》里就有"他为人民谋幸福",幸福这个事也不是一个新的东西,但为什么要重提建设幸福中国?第一,这比说建设第二大经济强国,更贴近老百姓的思维;第二,提如何建设中国的幸福观,这样能把它跟老百姓的生活联系得更密切;第三,这样能够在政府官员的考核里淡化GDP导向的考核,加一条人民幸福考核导向,可以作为一个官员的价值取  相似文献   

18.
临幸福不乱     
米青 《社区》2014,(5):18-18
临危不乱不容易,临幸福不乱更不容易。对幸福真正理解透彻的人才会归于平静。不满的东西不会多,也无须炫耀表面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鸳鸯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女奴形象,她性格善良、热情,更可贵的是她敢于追求自己的感情幸福,痴情、执着而不为任何权势所动。不只是围绕她周围的司祺和其姑舅表兄这对野鸳鸯,就连林黛玉和贾宝玉这对爱情悲剧主人公,都受到了鸳鸯的影响。但是,强大的封建势力注定了她们爱情的悲剧命运。但她们为痴情勇敢反抗、执着追求的人物形象,却永远留在读者心里。  相似文献   

20.
幸福感:师德修养的理想境界和目标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的幸福感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真诚奉献与自我实现、创造幸福与享受幸福的统一。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 ,是事业有成的坚实基础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培养幸福感 ,教师既要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又要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还要掌握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更要努力加强师德修养 ,不断提升追求幸福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