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蓝草十七 《社区》2012,(20):39-40
成家立业之前,与许多"月光族"一样,我也是月初"富翁",月末"乞丐"。成家立业后,我开始恶补理财知识,学着做投资。几年来,我从失败中逐渐总结出了一条理财的规律,那就是不管投资还是消费,只要巧打时间差,就能轻松巧理财。投资短期理财产品巧打时间差  相似文献   

2.
困惑一:理财=投资收益?实际上,“投资”和“理财”并不是一回事,不能绝对等同。理财关注的是人生规划,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还要考虑财富的保障;而投资关注的则是如何使钱生钱的问题,所以理财的内容比投资要宽泛得多。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炒股等投资行为等同于理财,而应将理财看作是一个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和过程,使人的一生达到“财务自由”的境界,从而使自己生活无忧。困惑二:理财随大流,赚钱也能随大流?随着理财投资新品的不断推出,不少一哄而上的现象更是随处可见,从经济学上说就是典型的“羊群效应”。其实,从家庭理财的角度来看,人…  相似文献   

3.
阿凡 《社区》2005,(14):60-60
工薪阶层是否需要投资理财?解决温饱问题后,要筹足多少钱才可以做“投资理财计划”?时下的工薪阶层,对于消费理财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以下是几种典型的“症状”和解决办法。误区1:理财是有钱人的专利很多普通居民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的专利,普通家庭收入低,无财可理。但从实际来说,收入多少都要讲投资理财,闲钱多少,都要讲究合理规划,也即有“财”可理。只要合理规划,便可让“钱”生“钱”,利滚利。王先生夫妇均是工薪阶层,无小孩,家庭收入每月5000元左右,除去每个月2000元的供楼款和生活费,每月剩余不到3000元,直接放在工资账户中,觉得无…  相似文献   

4.
金镝 《新天地》2012,(12):43
人到老年,理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数。多年来,我在侄辈的指导下,巧念理财"四字诀",家庭理财风生水起,可谓"财源滚滚,丰衣足食"。我的两个侄子都在金融部门工作,其中有一位还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理财规划师。进入晚年后,他们给我的理财建议是:遵循四项基本原则。这四项基本原则也即我的晚年理财"四字诀",我遵循照办,深受其益。口诀之一:"稳"。人到老年,  相似文献   

5.
韩米 《今日南国》2007,(5):14-15
都说女性善持家。可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又有多少女人能真正持家有道?“她经济”时代的女性忙着工作、赚钱,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家庭。但是,无论世道如何变化,自身压力有多大,女性都要学会打点自己,打理家庭财务。女性理财时,要想成为人人羡慕的“巧女子”,要学会利用自己的长处,千万莫成“抠门女”和“月光女”。成就“巧女子”有如下窍门。  相似文献   

6.
流沙 《社区》2010,(30):60-61
过去,人们的理财观过于单一。就拿我身边的人来说,一说起理财,不外乎把钱存银行,或者买“国库券”。上世纪90年代初,在广东工作的舅舅每次打回电话,都会建议爸妈“炒股票,赚大钱”,可是,由于观念等原因,爸妈宁愿把钱放在银行里,也不愿拿出来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那时,我所在的城市虽然经济并不富裕,老百姓收入也不算高,但是人均存款余额却稳居全国“头把交椅”。  相似文献   

7.
兰鹰 《社区》2011,(24):38-39
当上“家庭主妇”后,财政大权便落到我的手中。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锅碗瓢盆的现实生活使我认识到:咱老百姓还真得学会理财,不理财,不但财不会找你,日子也会过得紧紧巴巴。如何科学理财卿我根据家里的实际情况,大胆地在家中设立了“家庭基金”,把家中的经济收入做了科学的安排和支配,以“家庭基金”的形式进行科学理财。真别说,这种理财方式使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8.
新华  程正军 《社区》2008,(19):57-57
一是理财就是投资,购买产品。理财与投资是两个概念,理财关注的是人生规划,是教你怎样用好手头每一分钱的学问,它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还要考虑财富的保障;而投资关注的只是如何“钱生钱”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舒心 《社区》2011,(3):29-29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理财不外乎储蓄、节约、投资。可最近女儿却教给我一种新型的理财方式—cpw。  相似文献   

10.
张继东 《社区》2013,(36):54-54
生活中,很多人常常把“理财”挂在嘴边,其实所谓的理财,并不仅仅是买股票、基金、投资房产,最贴近自己的“理财”就是打理好生活一一只花该花的钱,养成良好的用钱习惯,并把它发展成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说养老钱是“死水怕活舀”,来源固定但支出风险很大。因此,储蓄一直是老年人理财的首选方式。随着近年来国人经济生活的丰富和活跃,很多老年人也不再满足单一的储蓄收益,开始在投资理财的领域里跃跃欲试。近来出现的一些现象却提醒人们,“夕阳”理财的现状不容乐观。月回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社会,很多家庭中女性都是“财务部长”,随着经济增长和居民家庭财富的增加,女性在家庭理财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实际的情况是,对很多女性来说,她们对理财的概念还停留在简单的记账上,缺乏必要的理财和投资知识,虽然你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变成理财高手、投资大师,但我们不妨来分享一些女性理财的定律。  相似文献   

13.
“儿跟婆姨女随汉,留下你我谁照看?”一位老妇面对眼前孤寂处境发出如斯感叹。她的老伴听了,一边安慰,一边开导说:“无妨,无妨!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古往今来,已成定势。晚辈成家立业之时,便是长辈新生活的开始。况且,我  相似文献   

14.
《人生与伴侣》2010,(2):49-49
传统基金定投方式之所以又被称为“懒人”投资理财方式,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它抹杀了投资者的主观能动性,投资者只能按照管理方约定的方式被动投资,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能“自由发挥”,更不能创新,只能“听人摆布”甚至“任人宰割”,因此最终往往令基金投资者感觉不到投资的乐趣,即使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5.
与普通人相比,富翁理财不在乎一年的回报率有多高,他们大部分注重“持续性”的增长,“年年赚最重要”。这是一个很重要及正确的理财观念。也就是说,在投资这个领域里,我们宁愿学迟缓而富有耐心的乌龟,也不要做因心急而盲目出击的兔子。  相似文献   

16.
《新天地》2007,(8)
我有一个儿子,已过而立之年,成家立业。我历来主张,人生道路要靠自己走。因此我和老伴对他的成家立业基本上采取不干涉政策。对于处理他同我们的关系,我有一个"三不主义",一不找;二不叫;三不挑。  相似文献   

17.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想必社会大众早已耳熟能详。投资市场起伏波动大,充满不确定性,所以,理财计划,尤其是家庭理财计划,切不可只注重收益而忽视风险,应结合考虑多种理财产品,合理规避风险,安全实现收益。  相似文献   

18.
生活指南     
存贷结合巧生财 人们储蓄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子女教育支出、买房、防病、防老和购置高档消费品等大项开支,在这些项目中,短期较少,中长期较多。根据这种客观情况.笔者以为,存贷结合 可谓 “工薪 族” 当 家理财 的最佳 选择。 具体操 作如 下: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如何纠正财政支出中经营性投资规模过大,财政补贴范围过宽,事业单位全包范围过广,行政管理费用过多等“越位”现象。同时,对怎样弥补财政资金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社会保障资金投资力度不够,农业技术教育投资欠缺等“缺位”问题进行探讨。强化依法理财和财政监督,规范财政支出管理。  相似文献   

20.
余力 《社区》2014,(3):55-55
我和妻子都是大学英语老师,过着普普通通的工薪族生活,然而我们的小日子却过得风生水起。一些朋友询问我们在理财方面有什么诀窍,我告诉他们,我们自创了独门秘诀“时态理财法”,就是把英语知识运用到了理财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