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纸锅烧水     
吃中午饭时,女儿又嚷嚷着要吃冰淇凌。老婆一口回绝了。女儿很委屈地辩解:“我都两天没吃冰激凌了。”我劝说了她半天,反而把她的泪河给劝决堤了。 老婆一见这阵势,对女儿说:“想吃冰激凌,那得看你今天中午的表现了,如果你把碗里的饭吃完了,并且吃得快,晚上出去玩的时候就给你买。”这是老婆的惯用伎俩,为的是诱骗女儿好好吃饭。老婆说完,就进卧室睡午觉了,留下我做善后工作。  相似文献   

2.
高明 《小康生活》2005,(11):54-54
误区一:晚上很晚吃饭会使你发胖.因为在睡着的时候人是没法消耗卡路里的。“这是一个荒诞的说法”,美国营养学家说,“晚上吃得晚不会让你发胖。但要小心的是,如果你经常很晚才吃饭并且体重增加的话,这就要检查你所吃的食物是否有问题,许多人喜欢在一天结束的时候‘款待’自己,他们觉得这个时候应该享受一些特别的东西,像冰激凌、薯片一类的。”  相似文献   

3.
姐姐爱美了     
今年,我姐姐二十芳龄。读大学一年级。姐姐一个月回来一次。每次回来都穿得很华丽。嘿嘿!我发现姐姐最近特爱美。连出去吃顿饭,她也要在镜子前而化装个两三小时。还得洗个头发,梳梳好。如果镜子不够大,她就跑到衣柜那边吧!”我无语。三十六计,走!到了第二天,我醒来,去刷牙。走进卫生间,睁开我朦胧的眼睛。  相似文献   

4.
空城计     
小黑 《山西老年》2011,(5):35-35
恶心 一天.小强吃得太饱,又走得太急,和一美眉撞了个正着。小强正欲道歉,谁知肠胃提意见,吐了个翻江倒海。美眉望着小强怒问:“我有这么恶心吗?”  相似文献   

5.
陈述 《北京纪事》2013,(8):20-23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吃”早巳从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基本生活层面上升到了一种文化高度,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需要“吃得起”,而要“吃得好,吃得踏实,吃得安心”。  相似文献   

6.
雷一吉 《老友》2012,(9):64-65
前不久,我拜访了一位90岁的老者。见他一副好身板、一脸好气色,我心怀敬意地问:“老兄身体怎么这样好?”老者笑答:“我吃得、睡得、走得、听得、看得、写得。”我向他请教健康又高寿的秘诀,他风趣地说:“如果真有秘诀,我早就高价卖出去喽!秘诀无,感受有。那就是:“念好‘低’字经,欢度第二春。”  相似文献   

7.
骆统     
骆统小时候,有一年闹饥荒,乡里的和逃难的人没粮食吃,饿得浑身无力。骆统见了,吃得也一天比一天少。姐姐见他总是难过的样子,就问他有什么心事。他说:“看到大家连糟糠都吃不上,我怎么能只顾自己吃饱呢?”姐姐说:“你为什么不跟我说,自己一个人吃苦呀!”于是,她拿出自家的粮食交给骆统,又告诉了母亲。  相似文献   

8.
钟薇 《百姓生活》2014,(7):80-80
炎炎夏日,高温时如果老人饮水少,果蔬吃得少,易出现口苦、舌干、目赤、头晕等症,其原因为“火”所致。所以,老人夏季养生要注意“防火”。  相似文献   

9.
周小平 《北京纪事》2011,(3):102-104
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不年不节,老百姓没有下饭馆的。一是贵,二是要粮票,谈恋爱的小伙子偶尔请女朋友去吃碗面,也得扒拉一下小算盘,“粮票定量,如果坚持不到月底就得喝西北风,谁也帮不了。”女单身通常弄个煤球炉做饭,“下饭馆,哪儿能干这么败家的事?”  相似文献   

10.
传说,有个叫郎屯的和尚,云游四方,走到哪吃到哪,吃得多、吃得快,人称“吃遍天”。有一次,他来到一个寺庙,刚进山门,迎头有一匾牌,上写“国中大吃”。郎屯很不服气,大声喊道:“谁人敢称国中大吃?出来见识一下!”他话音未落,一个瘦小枯干的和尚早站在他的面前了,并拱手说道:“在下胡延便是。”二人说着来到厨房,吃的比赛就此展开。他们虽然都是出家人,但并不吃素。这边郎  相似文献   

11.
留学荷兰的朋友来信告诉我说,“荷兰有一种国菜”——我乍一看,倘若不再看信里下文,准以为这“国菜”是国宴上的上品菜肴。殊不知乃是土豆、胡萝卜、洋葱之类极普通的菜。而这个被称为“国菜”的菜,还一定得在每年10月3日这一天吃,全国许多人家自觉地吃,大约像我们中国人在端午节吃粽子一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钱国宏 《社区》2013,(31):57-57
如果在餐桌上大鱼大肉吃腻了,咋办?吃点韭菜花呀!粗茶淡饭少味道,咋办?吃点韭菜花呀!入秋后,许多人不同程度地患上了“秋燥”,咋调理?吃点韭菜花呀!别看韭菜花不是啥稀罕物,但有了它,秋天的胃口就调理得又香又爽啦!  相似文献   

13.
“唉,人要发胖,喝凉水都长内。”常听到身材丰满的关眉一边这样感叹,一边又往嘴里塞下好几块甜点或烤肉片了。吃,是人生一大享受,但如果因为贪图美食,而让自己无限制地发胖,并且因为过度肥胖而引发糖尿病或高血脂等疾病的话,那就叫得不偿矢了。  相似文献   

14.
滇南方言可能补语的否定式杨信川普通话的虚词“得”用来引出补语(程度补语、结果补语、可能补语等)时,只用于肯定形式,如“跑得相当快”、“累得吃不下饭w阳‘拿得动”等。其中可能补语的否定式用“V不C”形式,如“拿不动”,“学不会”等。而滇南方言中则只有可...  相似文献   

15.
《人生与伴侣》2006,(3):4-4
新华网消息:最新出版的《美国卫生教育杂志》报道说,美国科研人员最近提出一种减肥新概念——“无节食饮食法”,或“直觉式饮食”,让那些想减肥的人不必和自己的食欲对抗,而是想吃就吃,但须适可而止。这项研究的领导者、杨伯翰大学保健学教授史蒂文·霍克斯认为,如果人们不再计算卡路里,而开始关注他们的饥饿感,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情况会好得多。霍克斯将他倡导的这种减肥新概念称为“直觉式饮食”。  相似文献   

16.
掌管智慧,财富、幸福的三神仙,原本是很要好的朋友。有一天,他们为争谁的本事最大而争吵起来。幸福说:“当然是我最重要啦,如果一个人智慧如海,财富像山,一生却多灾多难,没有一天幸福的日子,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财富说:“反过来说,如果贫穷到连一口饭都没得吃,光有满肚子的智慧,幸福又在哪里?当然是我最重要啦。”智慧说:“你们两个都很重要,但是如果一个人家财万贯、无难无灾,却是一个没有智慧的傻子,他就比那些平平凡凡、充满挫折的人可悲得多,所以,还是智慧最重要。”他们各说各话,一时分不出高下,突然看见地里有一位农夫在种地,财富就说…  相似文献   

17.
小时候,我很喜欢吃糖,吃得牙齿都是小洞洞。一天,我从幼儿园回到家,看到柜子上放着一联“糖丸”,它那褐色  相似文献   

18.
家林在朋友圈里是公认的“忽悠老婆大王”,每每朋友相聚,他把丁荟忽悠得上了天,还不留痕迹,惹得朋友的媳妇们一个劲骂自己的老公不是东西,朋友们则骂家林不是个东西,而丁荟则搂着家林说:“谁再说我老公坏话,我跟他急。”瞧,就是这么一对恩爱夫妻,在家里却经常PK。  相似文献   

19.
上海的年轻人中流行一句话“一个崭新的金融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使许多敏感的年轻人较早地“下海”。玩一把,过一下“投资升值”的瘾。或许只是一个梦,可这个梦无疑是诱人的。下面四位上海的年轻人,自述了他们的酸甜苦辣与心得体会,读后颇令人回味。如果有可能的话,5年之後,我们还会采访他们。——主持人马笑虹投资磁卡择优而藏子波成功者档案随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目前老百姓已不再满足於吃得好、穿得暖,而开始对各种各样的投资渠道产生了兴趣,如股票、债券、邮票、钱币等等。电话磁卡由於其…  相似文献   

20.
筷子     
《社区》2008,(24):60-60
小时候爷爷曾告诉我,只需到厨房看看筷子就知道这家的家境了。筷子越长,多半这家越富裕,原因很简单,大户人家吃饭菜多,筷子长了好夹起远处的菜。爷爷的话有道理,那时没有转盘,站起来夹菜又失礼,如果没有长筷子“武装”自己,多好吃的菜也吃不到嘴里。时过境迁,现在恐怕再也没人凭看筷子来猜测人家的家底了。中国筷子多半是平头或圆头的,主要就是“夹”。爷爷曾告诫我,吃菜时夹得起就吃,夹不起就别吃。有一年吃猪肉丸子,丸子表面滑溜溜的,我夹了几次也夹不起来,一急就用筷子扎起丸子放进嘴里,当时爷爷一巴掌就打了过来,呵斥道:“谁让你扎的?”后来父亲告诉我,在我的老家,只有祭奠死人时才用筷子扎菜。我这一巴掌挨得不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