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望之 《中华魂》2014,(17):39-40
邵燕祥是我曾经十分喜爱的诗人。那时是解放初,我足一个高中生,我喜欢朗诵他的诗,记得当时曾在大庭广众之下朗诵过他写的一首歌颂新中国的长诗。匆匆一个甲子过去了。最近读到他写的一些文章,竞恍然有隔世之感。  相似文献   

2.
李兰珍 《老友》2008,(12):18-18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这是毛主席1961年写的一首诗。每当念起这首诗,我就想起了一件令我难忘又自豪的往事。  相似文献   

3.
文娱生活     
《老友》2009,(1):52-53
诗人的痛苦一个诗人把自己写的一首长诗送到编辑部说:"先生,请您帮我看看。我所有的痛苦都在这首诗里了。"读完诗,编辑批注道:"你诗里的痛苦现在都跑到我头脑里了。"  相似文献   

4.
1970年的暗恋     
贾平凹 《社区》2004,(8):59-60
在80年代中,我写过一首小诗,名为“单相思”。诗是这样写的:世界上最好的爱情/是单相思/没有痛苦/可以绝对勇敢/被别人爱着/你不知别人是谁/爱着别人/你知道你自己/拿一把钥匙/打开我的单元房间。这首诗是为了追忆我平生第一次爱上一个女子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大墙上蒿行》是曹丕诗歌中有名的长篇,但是古人对于此诗题旨的解释却多异说,未有定见;今人注曹丕诗,如余冠英《三曹诗选》等则一致认为此诗系招隐之辞,其说因袭前人谬误,而影响所及,乃成定论。本文分析认为《大墙上蒿行》实际上是一首游宴诗,其主旨不过写年命无常之感、及时行乐之情,与招隐的旨趣毫不相干。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代优秀的散文作家杨朔在《海市》小序中写道:“我素来善欢读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还记得我是孩子的时候,有一个深秋的夜晚,天上有月亮,隔着窗户,听人用高朗的音调读着《秋声赋》,仿佛自己也走进诗的境界。”这是一九五九年深秋时节写下的,他以为“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的《秋声赋》就是诗一样的散文作品。《秋声赋》里描写秋声秋色,充满着凛冽萧杀气息,特  相似文献   

7.
丁立梅 《社区》2008,(35):37-38
很多诗人词人写过扬州,我独独喜欢黄慎写的一首诗:“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这首诗不特别,可它自有种活泼在里头。满园花簇簇,青春好女子,摘下一朵,斜插于鬓发间。水边闲坐,柳绿裙红,醉了春风。  相似文献   

8.
有生以来,遇到过许许多多则名人名言.其中一些,是人家强迫你记住的;另一些,是自己强迫自己记住的.总之,这些东西,记得并不牢靠.那天,我给学生介绍尹丽川的一首诗,里面有一个很精彩的句子.这一点,我和学生取得了愉快的共识.下课前,我说,好吧,咱们背诵一下诗中的那个好句子.  相似文献   

9.
邓仕刚  李强 《新天地》2011,(11):76-76
《咏怀古迹》是一组七言律诗,一共有五首,此为第三首,是杜甫离开夔州东下、途经荆州府归州(今湖北秭归)东北四十里的昭君村时所作。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选入了此诗。《唐宋诗醇》评价这首诗说:“咏明妃者,此为第一。”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我认为,后人对此诗评价之所以这么高,主要是诗圣把明妃这个形象写绝了,把对比这种表现手法用绝了,对比其他写昭君的诗词来说,也就高下立判了。  相似文献   

10.
《死水》是闻一多先生写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完美结合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以一种别样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而且也坚决地贯彻了诗人"三美论"的艺术主张.正是这首诗,让读者同时看到了诗人的伟大灵魂和他对艺术的独特追求.  相似文献   

11.
正"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写的一首诗,名为《赠别》。写这首《赠别》时,诗人杜牧在失意之中,正要离开扬州,此诗是送给一位相好的歌伎的。  相似文献   

12.
《燕歌行》是高适集中的一首名作。对于这首诗的题旨即所谓针对性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或云为判张守圭,或云为讽安禄山,或云为泛写边塞战事,等等,令人莫衷一是。这首诗的题旨何以会出现如此众说纷呈的现象呢?我以为是研究者们对《燕歌行》诗序中所涉及的有关问题未弄清楚所致。为讨论方便,兹据四部丛刊本《河岳英灵集》所载《燕歌行》诗序抄录如次:  相似文献   

13.
这是闻一多先生的一首抒情名诗。诗情哀怨,意境深远,格式独特,押韵整齐,在闻一多的新诗中占着颇为重要的位置。但是,它写于何时?寓意是什么呢?以往,人们把这首诗同《忘掉她》、《我要回来》二诗并提,说是“诗人怀念早夭的爱女立瑛之作。立瑛逝于1926年冬,也就是说,《也许》是1926年冬以后写成的,是  相似文献   

14.
一枣树的品格西墙枯树态纵横,奇古全凭一臂撑。烈士暮年宜学道,江关词赋笑兰成。上面录龚自珍已亥杂诗一首,这是一首咏物诗,是龚自珍歌颂他自己的羽(王岑)山馆西墙边一株枣树的诗。这棵倔强的“奇古全凭一臂撑”的枣树,枝干纵横,有如巨臂伸张,撑拄着蓝色的天空。作者对它寄予了钦仰与爱抚。他在诗的自注中说:“羽(王岑)之西,有枯枣一株,不忍斧去。”他并写了这首小诗。现在我读鲁迅的散文诗《秋夜》,又遇到了鲁迅先生写的枣树。《秋夜》中有五处写到枣树的形貌及性格:一、在我的后园,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三年十二月,鲁迅先生写了一首深刻、动人的律诗,题为《阻郁达夫移家杭州》,诗写给“知友”、现代作家郁达夫先生的夫人王映霞的。此诗问世已经四十余年了,但是,人们并未对它作出正确的解释。一九三八年郁达夫《回忆鲁迅》,曾对诗意作过一点简要的说明: “后来搬到杭州去住的时候,(鲁迅)也曾写过一首诗送我,头一句就是登遐仍如在。这诗的意思,他曾同我说过,指的是杭州党政诸人的无理高压。他从五代史的记录里,曾看到过钱武肃王的时候,浙江老百姓被榨得连裤子都没得穿,不得不以砖瓦来遮盖下体。”  相似文献   

16.
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1931年11月27日,赵景深在徐志摩去世之后,写了《志摩师哀辞》。文中记叙了1926年春天作者访问徐志摩的情景,在谈诗时,“问他对于自己的诗所最喜欢的是哪一首,他说是无题。”(《新月》四卷一期)《无题》收入徐志摩的第一部诗集《志摩的诗》。这首诗为什么被作者自己喜欢,我想大约是鲜明地表现了他的性灵与诗魂。全诗以“朝山人”自喻,抒写为了攀上那“最理想的  相似文献   

17.
1970年的暗恋     
《可乐》2007,(11)
我写过一首小诗《单相思》:世界上最好的爱情/是单相思/没有痛苦/可以绝对勇敢/被别人爱着/你不知别人是谁/爱着别人/你知道你自己/拿一把钥匙/打开我的单元房间。这首诗是为了追忆我平生第一次爱上一个女子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杨慎《升庵诗话》卷十四“复窠俳体打油钉铰”条,记载一首唐朝张打油的咏《雪》诗。全文共四句: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历来都说这诗写得太粗俗,因而把一些写得比较粗俗的诗称为”打油诗”,诗人们有时也谦虚地说自己的作品是“打油诗”。 不料近三十年来,报刊上常有人称赞张打油这首诗,说它写得很真实,还说它是现实主义的云云。其实,张打油这首诗是文人们编造出来的,不是深入生活的平民作者所写,不能算做民间文学。  相似文献   

19.
怪体诗拾趣     
在我国数以万计的诗歌中,有一些怪体诗,写得神采飞扬,别致有趣。顶针诗宋代文学家苏轼和秦观是朋友。相传,秦观一次外出游玩很久未归,苏轼就写一首诗询问情况,不久,秦观就回了一封奇怪的诗信,信纸上只有14个字,这14个字排列成一个圆圈:  相似文献   

20.
张运国 《可乐》2010,(6):55-55
余光中年轻时就诗才不凡。随着名气渐大,他准备出诗集,请新月派的理论家梁实秋作序。 不久,序写好了,是一首分三段的诗。梁实秋让余光中去拿。到了梁实秋那儿,余光中一看,这首诗与诗集内容没什么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