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族院校普通话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语言现状和社会需求,将PSC训练植入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中以语音系统差异认知与PSC训练定量结合为基点,建立新教学模式,采用新教学方式,开展教材建设,最终让学生既能够夯实理论基础知识,又能通过PSC达到合格标准,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建理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3(5):84-91
时间是空间隐喻的结果,因此,空间呈流动性和序列性,时间亦然.时间的这些特性在汉语中是用前、后概念来认知的.用右视认知可以解释时间的流动性,但引入左视认知可以恰当地解释时间的序列性并深化解释.这种结合左右视的认知理论可以全面地描写和解释汉语的时间系统. 相似文献
3.
黄文坚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7(11):84-87
口语交际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教学时间和课本上的内容极为有限,因此,口语训练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应结合生活,拓宽交际的训练渠道。对照《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低年级学生口语能力现状,笔者认为要有效地提高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不可能差分攻击AES的新密钥筛选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表查询技术筛掉一部分错误密钥,再使用分别征服攻击技术筛选剩余的密钥。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时间复杂度函数选择恰当的自变量时,时间复杂度低于已有的密钥筛选方法。同时利用该算法改进了INDOCRYPT2008上针对AES的最新不可能差分攻击,给出了时间复杂度曲线,并且得出最佳点。攻击7轮AES-128、7轮AES-192、7轮AES-256、8轮AES-256在保持数据量不变的情况下,存储访问次数分别由2117.2、2118.8、2118.8、2229.7降低为2116.35、2116.54、2116.35、2228.21。 相似文献
5.
王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2):7-10
在儒家系统内部,牟宗三判定朱熹的思想系统是别子为宗。牟宗三认为朱熹将道德的最高本体体会为“只存有不活动”,在功夫上强调格物致知的顺取,是儒家发展的转向和歧出。这种判定活动深化了朱子学研究,但是这种判定标准割裂了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的一贯性。 相似文献
6.
唐代兴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3):21-25
《新伦理学》坚守“社会创造道德”和“社会需要优良道德”的朴实信念,从“人类行为事实如何”出发,提炼出“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利益”的道德目的和终极道德标准,在此基础上,吸收和整合中外伦理史上的思想成果,围绕“人类行为应该如何”,建立起了以伦理行为类型学说为核心的优良道德价值导向系统和道德规范体系,完成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的伦理学的创建,第一次实现了西方伦理思想家花了近四百年时间探索都未能实现的梦想。 相似文献
7.
许苏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4):31-40
明朝的灭亡,不仅是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政治危机的总爆发,而且也是道德危机的总爆发。顾炎武以一种历史的自觉,深刻反思明王朝覆灭的教训,致力于探寻中国社会道德文明之重建的道路。其道德伦理思想具有三个重要特点:第一,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对传统社会的负面国民性作了全面而系统的批判,发近代学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之先声;第二,不像宋明道学家那样讲玄之又玄的高妙道德“境界”,而只给人们预设了一个“行己有耻”的道德底线;第三,他反对朱熹所说的对“狂者”要加以裁抑的观点,认为“大凡高迈亢爽之人易于入道”,主张带有个性解放意味的豪杰精神。这一切,都是顾炎武的道德伦理思想中的值得重视的近代性因素,是中国传统伦理学从道德理想主义向着经验主义或现实主义转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