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或许这个中秋,那些擦肩而过的偶遇,会在月圆之夜绽放奇美的花朵;或许这个中秋,因爱团圆的情侣们,注定在这个最诗情画意的日子里长相厮守;或许这个中秋,那远在他乡的至亲,只能在明月高挂的时刻诉说远方的思念……爱有时,思念有时,像月的阴晴圆缺,就在这月满之夜,让小编带你一起,用爱这一永恒传说陪伴你左右,用"圆"的轨迹,寄托思念……  相似文献   

2.
又是一年中秋节,古往今来,每到中秋,文人墨客常把月亮作为咏联的好题材,读来妙趣横生,让人拍案叫绝。有一位江苏才子,叫缪文才,在中秋之夜,设宴请好友顾松年赏月吟对。顾松年抬头望月,口出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六个"月"字巧妙组合,缪文才始终未能对出。直到这年除夕,缪文才受时令启迪,终于觅得佳句:"今日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以年对月,甚为工整。  相似文献   

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九百多年前的一个中秋之夜,北宋人苏轼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当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大醉尽兴,却不忘写下"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句子。这首词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中秋节的复杂情感:中秋虽赏月玩月,但往往感物伤怀;中秋虽是团圆节,却也是游子的离愁节。  相似文献   

4.
月到中秋分外明。古往今来,我国许多文人墨客中秋赏月,给我们留下了不少佳联,而今读来,令人赏心悦目。四川巫峡瑶台有一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万山山秀秀非常。”此联不但描写每月特别是八月的月色,勾画每个山和千万个山的景致,而且“月”字和“山”字重叠出现五次、“明”字和“秀”字也重叠三次,用此叠字描写景观,工整自然,别具特色。相传粤东才子宋湘,中秋之夜,仰望明月,吟得一句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抓住了月到十五便团圆的特点。但他冥思苦想,拟不出相媲美的下联,直到除夕晚上,想到明天是新年,触动灵感,才写出下联:“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结构严谨,浅显明快,堪称佳对。  相似文献   

5.
刘永加 《社区》2017,(29):12-13
鲁迅日记里过中秋 鲁迅先生对中秋是情有独钟的,从1912年至1936年间的日记中,每年都有关于中秋的记述。1912年的中秋,鲁迅正独自客居北京,他在日记中写道:“阴历中秋也……见圆月寒光皎然,如故乡焉,未知吾家仍以月饼祀之不。”一股怀乡思亲之情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6.
月到中秋分外明,我把问候遥相寄;皓月当空洒清辉,中秋良宵念挚心;祝愿佳节多好运,月圆人圆事事圆!  相似文献   

7.
中秋圆月下,泪洒离乡路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八月中秋,向来是中国人合家团聚、共享天伦的欢乐时节。然而,在1937年阴历8月16日的月明之夜,我却一步一回头地洒泪离开了亲爱的家乡。卢沟桥炮声响起的时候,我在河北省立正定师范刚读完后期师范(相当高中)一年级,回到家里度暑假。我和乡亲们一样,天天盼着前方打胜仗,但一次次传来的都是坏消息。涿州、定兴相继失守,保定遭敌机轰炸,死尸臭气熏天。不几天,日寇占领保定,继续南下,离我的家乡只有几十里路了。怎么办呢?那时有一个幻想:日本人可能打不过黄河天险,只要逃到黄河以南,大概可以安定…  相似文献   

8.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之夜,明月高悬,带上家中老小,或约上三五好友,到一处静谧之地,赏月、品酒,尽享团圆,人生乐事不过如此。千里婵娟,一轮明月,城里城外,让我们来好好找一下这些中秋赏月的"趣"处吧。  相似文献   

9.
浩月 《今日南国》2007,(17):76-77
月到中秋分外明,我把问候遥相寄:皓月当空洒清辉,中秋良宵念挚心:祝愿佳节多好运,月圆人圆事事圆!转眼间,中秋节就到了。笔者看到,南宁市的不少品牌茶庄已纷纷瞄准中秋节这个大"蛋糕",以期在茶叶销售三大旺季中抢得先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大加赞美的“花好月圆”之夜,西方人却视其为妖魔鬼怪出没之时。月圆能对人类和动物产生消极影响的说法已经流传了近两千年,几乎每个西方人都听说,在月圆之夜外出是不安全的。那么从科学的角度讲,月亮对人和动物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11.
月下独酌     
又是中秋,银色的月光撤向大地,中秋的月,自古便不是圆的。 月下携一壶酒;信步于园庭之中,独自来欣赏这残缺的月色。  相似文献   

12.
狼人传说     
《阅读与作文》2010,(5):60-61
“即便一个心地纯洁的人,一个不忘在夜间祈祷的人,也难免在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变身为狼。”  相似文献   

13.
“此夜中秋月,清光十万家”;“一年明月今宵多,但愿一见九州同”。中秋和天上的月亮紧相连,月亮牵动着无数诗人的情愫,发出万千咏叹。  相似文献   

14.
中秋夜     
中秋之夜,月光之般皎洁…… “当啷,当啷……”大街小巷到处传来了“博状元”的骰子声.  相似文献   

15.
陨落的月亮     
又是一个中秋之夜,一轮圆月高悬在正空,青蓝的天际里没有几颗星,显得这般寂寥,这般冷清。我的心头原是有著一轮明月的,她养育了我二十个春秋。五年前的今夜,当幸福的人们正合家赏月的时候,当我步行四十馀里匆匆赶回那总被母亲收拾得清亮得体的家中的时候,曾经是精力那麽充沛的母亲半卧在床头,她面色腊黄瘦骨伶仃,正努力睁开那沉重的双眼。她是在寻她的儿子。她用最後的力气紧紧抓住我扑向她的双手,一并我手中要递给她的我的第一次月薪;两颗苦涩的滔珠在她深陷的眼窝里滚动;她只嗫嚅了一句凝结著她全部母爱的只有我才听清了的话…  相似文献   

16.
《老友》2003,(9)
中秋佳节,并不为我国所独有,世界许多地方有类似中国传统的中秋节日。坦桑尼亚的中秋节也称为"月圆节"。传说古代坦桑尼亚人在一次激战中失利,在逃亡途中恰遇明月当空,秋风习习,阵地的月下树影颇像很长的阵线,吓得敌军不敢进入,月亮挽救了民族军,因此他们每年都要庆祝"月圆节"。节日之夜,人们围坐在广场上,赏月冥思,缅怀为民  相似文献   

17.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甚为明显:苏轼因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除了汉族人民有中秋赏月的习俗,少数民族也有各自的赏月习俗,而且别有风味,颇具特色。行月当中秋之夜月亮升起时,在广西侗族各山寨里,可看到芦笙歌舞队踏着月光去邻近的山寨赛歌赛舞。顿时,寂静的山寨中乐声四起,舞姿婆娑,人群徜徉在如水的月光里,男女老幼都来观看助兴,狂欢赏月,彻夜不眠。拜月云南傣族拜月不仅仅是在晚上,而是在清晨就开始做准备工  相似文献   

19.
正农历八月十五历来是中国文人墨客赏月赋诗的绝佳时节,历史上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中秋联。相传,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里长老出了个上联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脱口说出"中秋八月中"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另一联是:"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古时有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  相似文献   

20.
元宵节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吃元宵、赏灯、猜灯谜,以示祝贺。这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明朝钱塘瞿佑《双头牡丹灯记》:每岁元夕,于明州张灯五夜。倾城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