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卫国 《金陵瞭望》2005,(11):17-17
我们习惯于“快马加鞭”,对“慢马”也该抽几鞭子。湖北省黄石市通过明察暗访,对少数不作为、慢作为的单位和个人亮黄牌、下整改通知书,直至作出处理,抽这样的“鞭子”——应该!不少事情光说不做、多说少做、快说慢做,都是不行的,如果能及时抽几鞭,也许会有促进。堂子街那个太平天国壁画,几年前就说要“抢救”了,  相似文献   

2.
成文 《社区》2003,(16):62-63
1 鞭子为什么能甩响鞭子在高速甩动的时候会劈啪作响,这种现象在大约100年前就已经获得科学上的解释。不过,最新的研究却显示,鞭子发出声响另有原因。研究人员指出,在高速摆动的时候,鞭子会卷曲而形成一个圆圈。当这个圆圈的速度超过音速,就会产生音爆而发出声响。早在1905年,物理学家就知道鞭子劈啪作响的原因是音爆所致。在1927年的高速摄影实验中,清楚地显示了音爆的产生。一般相信,音爆来自鞭子中速度最快的部分,也就是尖端部分。不过,后来的实验和观测却引出了一些疑问。例如,当音爆产生的时候,科学家发现鞭子尖端的速度高达2马赫(音速…  相似文献   

3.
有个商人赶着一头驴和一头骡(luó)子运送货物。驴和骡子走在前面,背上驮着沉重的货物。商人走在后面,手中还握着一条长长的鞭(biān)子。当商人看到谁走得慢了,便挥动鞭子朝谁打去。每到这个时候,驴和骡子都要赶紧跑上几步,以免主人的皮鞭打在自己的身上。与骡子比起来,驴的个  相似文献   

4.
牛魂     
刘平 《社区》2011,(26):24-25
六爷使了一辈子牛。 六爷使牛难得用鞭子,用嘴说。牛很听六爷的话。那头老牛为队里十了一辈子活。队里只有这一头老牛。六爷和它在一起时它还是头犊子,现在,它老了。每天一大清早,六爷都要牵着老牛到屋前矮坡上去啃露水草。老牛啃草,六爷就用蒲扇为它赶牛虻。同时,瞅着它那瘦骨嶙峋的身子,想起它还是犊子时的样子.心里就禁不住酸酸的……  相似文献   

5.
其实,旱在四十五年前,齐奥塞斯库夫妇的命运就在一对意大利人身上预演过了:墨索里尼及情妇克拉雷特。战争尚未结束,一支衣衫褴褛的山区游击队就匆匆宣判了他们的死刑。然后,意大利历史上最名的一组尸首,便像动物一样被悬吊在米兰广场上,待仇恨的剔刀来剜割,等怨毒的鞭子来抽打。[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汉奸原来也可划入反的行列,类分为坏蛋纲--黑五类目--反革命科--历史反革命属--汉奸种.隐藏得这么深,揪出来绝对该抽-- 抽汉奸汉奸是一只木质的陀螺.先在一块平地上拈转,再用一个小鞭子向它不断地抽打,汉奸就不断地旋转,越转越快.汉奸这俩字没必要冠以引号,不带引号的汉奸抽上去才解气,才彰显出这个游戏的爱国意义.  相似文献   

7.
粉笔     
人们提到丘吉尔,没有不说他性格倔强、不屈不挠的。他自小就非常固执己见,养成了放荡不羁的性格。七岁那年他到一所贵族子弟学校读书,因为公然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并和老师顶嘴,挨了一顿鞭子,这使他怀恨在心。后来他在一部回忆录中写道:“我在那里过了两年多的不安生活……学校的老师们看出我既落伍又早熟。  相似文献   

8.
成刚 《社区》2008,(29):12-13
说起惭愧,近来杂事繁冗,安身已成问题,立命更无从去谈。在这重枷箍体、快鞭催老的状态下,真如英随笔家兰姆所言,“一闹牙疼,或者脚脖子扭伤了——这时候,人就锐气顿消,灰溜溜的,只好安于某种卑下的生活动力。”即便此刻,也有糟心事来扰,将好不容易理清的思路截作一段又一段,我偏要这时候对英伦随笔提一二肤浅见解,想想颇荒谬,不妨视其为闲散随笔与紧促生存之间的较量,给自己的浅陋留一处退路。  相似文献   

9.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全球每年有190万人因劳累猝死。大工业时代延续至今的“快文化”,使全世界每百人中就有40人患上“时间疾病”。在中国,每天像被鞭子赶着一样来去匆匆的人更不在少数,这些人身忙,心更躁,健康就这样被剥夺了,快乐也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  相似文献   

10.
沾血的教鞭     
教鞭,本是教师课堂上使用的一种体态教具,别看一根小小的鞭子,它可承载着一颗教师的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离心风机的气动音质,课题组设计了一种带旋转导叶的离心风机,采用多重参考系(multi reference frame, MRF)方法,实现带旋转导叶的离心风机流场仿真,分析了添加与不添加旋转导叶情况下旋转导叶数和旋转导叶型线对离心风机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旋转导叶能有效地均匀离心风机的流场,为离心风机气动音质的改善创造了有利条件;存在最佳的旋转导叶数,使得在流场分布较为均匀时离心风机做功效率最高;旋转导叶型线为反S形时离心风机流场的均匀性明显优于正S形型线。工程应用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水泥回转窑的温度场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模糊控制方案。给出了在旋转状态下,直接用热电偶测温的方法和一组实测数据。利用模糊推理合成规则,得出了模糊控制结果,并用于实际系统控制,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3.
盆竹的栽培     
竹类刚劲挺秀,风雅宜人。品种达1300多个,其中不乏可供盆栽的园艺品种,如凤尾竹、佛肚竹、飞白竹、笋竹等。一、栽植时应采用移母竹的方法,成活率较高。可选用生长正常,竹节间密,分枝点低,竹鞭(地下茎)生长旺盛的母竹进行分株。挖掘时应注意保留足够的竹鞭约30~60厘米长,去鞭(即新生茎)占2/3。因新笋都是从去鞭长出来的,还应注意竹竿与竹鞭相连处及鞭上须根不能损伤,并带足土团,否则不易成活。盆栽竹应按3至5株为一丛一次性挖掘,因母竹出土后脱水快,必须立即栽植。可将其先平放并使之舒展,灌上些水,再覆土…  相似文献   

14.
一条鞭法的創立与推行,是明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問題。在我国稅制发展史上。它与戶调制、两稅制和地丁制等,同样具有阶段性的意义。由于它本身的重要性。引起了史学工作者的重視与探討。但是,明史食貨志对一条鞭法的有关問題,言而不詳。于是龄之者不能不仰賴当时的私人著作与地方史料。而这些东西的发掘与整理,有着条件上的种种困难和时間精力的局限,因而論者往往只能就手头已有的資料作出论断。于是基  相似文献   

15.
“摊丁入地”或曰“地丁合一”,是封建社会赋役制度发展的终结,它集中体现了赋役自身固有的规律。它的特点就在于,将人丁的封建负担——丁役及其折色丁银,摊派入田地之中,使之与赋税一元化。明代嘉靖、隆庆间出现的“通将一省丁银,均派一省徭役”的原则,意味着徭役及其折色的一部分开始从人丁移向土地(税粮);从形式上看,丁银与地银并存,实际上地银中已包含了一部分丁银。因此可以一言以蔽之曰:一条鞭即部分的摊丁入地。清初的“摊丁入地”则是一条鞭的进步发展,或者说是完全意义上的一条鞭,故当时人称“摊丁入地”是把丁银“归入地粮内一条鞭征收”。然而从一条鞭到地丁合一的转变,以及摊丁入地的展开,却呈现出一系列历史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袁良义先生在《从明一条鞭法到清一条鞭法》一文(见本刊今年第3期)中指出:清代不仅实行了一条鞭法,而且基本上取得了成功.这种论断很正确,还可从清中叶朝廷官吏吴振棫的话中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7.
郝雨 《社区》2011,(5):11-11
我曾说过这样的话:假如,只用一个字概括当代人的生活状况,我以为最准确的莫过于“忙”。有人曾经比喻,现代生活就像每个人身后都有一条无形的鞭子在驱赶着,让你无时无刻都不能不奔波甚至挣扎在没完没了的匆匆忙忙之中。  相似文献   

18.
初到澳洲的那些日子,最喜欢于夕阳西下之时,站在当街的阳台上观看街景。看来看去,竟在滚滚车流中看出一道奇特的风景——每日下午五时半。必见一位骑自行车的华裔女士从公寓楼前缓缓驶过……在澳洲,骑白行车就已经够稀罕了,何况那车轮还悠悠旋转在人行道上,我之惊讶可以想见。  相似文献   

19.
劳动既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的逻辑起点,又是它的核心。让社会围绕劳动这个太阳旋转,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在研究社会与劳动的关系中得出的必然结论。用这个观点来观察社会,就可以发现,资本主义及其他阶级社会之所以不和谐,就在于颠倒了劳动与社会的关系,不是让社会围绕劳动旋转,而是让劳动围绕社会旋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把颠倒了的劳动与社会关系重新颠倒过来,真正做到让社会围绕劳动这个太阳旋转。  相似文献   

20.
庞尚鹏,明中叶一条鞭法改革先驱,海内闻名。万历四年(1576)冬至万历六年(1578)夏,他任福建巡抚期间,所行一条鞭法,后成闽省定制。文章从当时其个人身世阅历和福建地方社会经济状况出发,初步考察了他抚闽期间以一条鞭法为重点的系列财政改革,指出他所实行的闽省一条鞭法已初步具有了现代国家财政意义上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