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8 毫秒
1.
《白鲸》是美国作家梅尔维尔的代表作,也是美国乃至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小说围绕捕杀白鲸这一主题展开,中间贯穿了大量关于当时风土人情、航海捕鲸的描写。自小说问世以来,出现了众多的分析和评论。文章从美国历史文化中所独有的不同民族同性爱恋及“美国梦”原型来为《白鲸》经久不衰的艺术感染力作一诠释。  相似文献   

2.
对麦尔维尔的经典巨著《白鲸》中白鲸的象征意义的研究形成针锋相对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白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象征的运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对白鲸的象征解读是可笑的、矛盾的。这种象征意义多义性现象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的折射,它对我们理解《白鲸》的主题和19世纪美国的社会文化有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白鲸》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因其超前性经历了重新评价和阐释接受过程,同时因其复杂性在接受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接受风貌。从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期待视野的历史变迁是《白鲸》的文学价值得以重新认识的前提,而文本的不确定性和空白赋予《白鲸》的开放意义则是该作品与不同时代读者视野融合并产生多重接受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出版之初,《白鲸》中的非叙事性内容(语源、选录和鲸学章节)被认为是离题、拖沓,文体混杂,是败笔。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运用陌生化理论从主题、叙事策略、作者意图及读者对鲸鱼的意义建构等方面考察《白鲸》中的语源,阐释其独有的价值意义,可以为《白鲸》研究提供新角度,展现新价值。  相似文献   

5.
美国名著《白鲸》有几种译本。以曹庸先生和罗山川先生分别翻译的《白鲸》摘要片段为蓝本 ,分析了字译与句译的关系 ,指出上乘的译作不是字字对译而是灵活的意译  相似文献   

6.
《白鲸》作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经典之作,向我们展示了其丰富的内涵。但在前人的研究中,大多关注的是作品中所涉及的宗教主题、人与自然的主题,甚至海外扩张的主题,可是少有人关注作品中的种族歧视问题,即作品中所投射出来的为了争取平等地位而战的内涵。“白鲸”身上所具有的刺眼的白色,是不是也正是白种人的一种象征呢?“裴廓德号”致死也要与“白鲸”奋战到底,是不是因为有着强烈的民族情结在为他们作强烈的支撑呢?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梅尔维尔的《白鲸》和杰克.伦敦的《海狼》虽同为海洋小说,但两部作品却有着不同的伦理学蕴含。《白鲸》着力表现的是人与自然之子白鲸的斗争,而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却体现为一种和谐;相比之下,《海狼》中直接描写猎捕海豹经历的篇幅却并不多,它以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描写了船长海狼拉尔森与其下属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船员自身之间的敌视争斗。《白鲸》具有一种形而上的意义,它在一个象征性的层面上表现了美国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末期人们内心的自由意志与宗教精神的矛盾冲突;《海狼》则是进入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美国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写照,它关注的是按自然法则进行生存竞争的人们之间的争斗,以及这种争斗的最终精神出路。  相似文献   

8.
从19世纪的美国文学背景出发,对小说《白鲸》所展现的美利坚民族文化色彩进行了详尽的解读,认为《白鲸》突破了19世纪以前的欧洲文化传统,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美国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谱写了一部美利坚民族的新神话。  相似文献   

9.
小说《白鲸》中的男主人公亚哈船长不信神、不信命,集伟大与病态于一身。为了向白鲸莫比·迪克复仇,亚哈精心策划并带领裴廓德号船只走向毁灭。从命运的视角剖析了亚哈拒绝一切外界劝诫,操控并设计自己的命运,展示了其不受命运摆布的非凡姿态。  相似文献   

10.
美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在长篇小说《白鲸》中充分运用象征主义手法,创造了小说的永恒魅力和超时空的文学价值。文章运用语用预设理论,从语用预设的语境多维性、隐蔽性、文化性和语用预设量的角度,分别对白鲸、裴考德号、船长亚哈伯和航海本身四个方面的象征意义进行探索性剖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语用预设理论对文学语言中象征意义的建构和阐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麦尔维尔是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白鲸》是他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象征手法的运用。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白鲸莫比·迪克、捕鲸船裴考德号、船长亚哈等形象来探讨其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白鲸》是一座迷人的艺术迷宫,语言晦涩,主题复杂,形式奇特,象征主义应用广泛。本文试从语言、主题、形式、象征主义的应用等四个方面,对《白鲸》作一简要的评介。  相似文献   

13.
<白鲸>的创作过程深受莎士比亚悲剧的影响,其文本结构也表现出典型的莎士比亚悲剧特色,其悲剧主角亚哈船长性格诡异,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悲剧英雄,他的死敌是象征着神秘力量的白鲸莫比·迪克,亚哈船长率领"裴廓德号"全体船员对白鲸的殊死追杀以及最后同归于尽更是突破了传统复仇悲剧的范畴,他们之间的生死对决似乎更适合用黑格尔的悲剧冲突说加以诠释,而冲突的最后解决方式则对于21世纪的现代人类具有深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赫尔曼&#183;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被誉为世界文库中一部史诗般的文学巨著。《白鲸》处处体现了作者对世界、人生、生活等方面的深刻的哲学思考。文章以此为出发点,从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哲学思想的角度解读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作者认为小说中的叙事者以实玛利体现了康德的哲学思想,而船长埃哈伯则违背了康德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白鲸》的生态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鲸》给读者展示的是一个梦幻般的生态系统。亚哈所代表的自然征服者和以实玛利所代表的自然探索和沟通者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在这一生态世界中与白鲸莫比-狄克所代表的其它非人类的生态成员进行了互动。作者麦尔维尔以象征的手法,通过亚哈的悲剧结局和以实玛利的幸存,超前地表达了一种现代生态观,即人类与非人类自然物之间应该摒弃仇杀,和谐共存。尽管他的呐喊湮没于当时仍然占据统治地位的基督教教义之中,但直至今日,其回响仍不绝于耳,警示人类审慎行事,以避免随时可能发生的毁灭性生态灾难。  相似文献   

16.
《白鲸》是19世纪美国作家麦尔威尔创作的一部海洋题材小说,被誉为“捕鲸业的百科全书”。该小说以幸免者以实玛利的口吻讲述了亚哈船长带领“裴廓德号”捕鲸船追捕大白鲸莫比·迪克.最终与大白鲸同归于尽的故事,小说在叙事内容、叙事主体、叙事结构等方面展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本文试图从《白鲸》叙事主体、叙事结构出发。探讨这部经典小说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7.
谢奥 《南都学坛》2010,30(5):54-56
《白鲸》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自出版以来,它即以奇特的想象、恢弘的故事风格广受评论界关注。在生态危机日益恶化的今天,对《白鲸》的研究更是具有重大意义。梅尔维尔在小说中探索了人类与自然及自然与人类灵魂的关系。这部小说实际是一部生态文学,通过亚哈的悲剧,作者指出人类只有尊重自然,对其适度开发,才能走出生态困境,摆脱生态悲剧。  相似文献   

18.
小说《白鲸》中充满着作者麦尔维尔的伦理思想冲突。他既忠诚于基督教,又对它怀有一种反叛心理。笔者从宿命与反抗、信仰与怀疑、博爱与利己三方面入手,对作者的信念搏斗进行了分析,以便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巨著。  相似文献   

19.
《白鲸》是梅尔维尔的海上悲剧传奇小说。德勒兹的游牧思想就是主体通过不断地变换地理位置,实现身体和精神上的改变,通过块茎方式,去除脸面性,形成无器官身体,创造差异。然后再不断生成,不断去疆域化,实现重复。这是一个发现和创造的实践过程。小说的解读印证了是块茎、去除脸面性和形成无器官身体使埃哈伯创造了差异自身,形成恶变;埃哈伯生成女人,生成动物和生成不可知,及其身体和精神上的去疆域化,是其通往未知领域的实践,藉此他重新发现并激发了体内变异的活力。对白鲸疯狂的报复最终将全船人引向了地狱。  相似文献   

20.
《白鲸》是19世纪美国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这一作品,揭示出作者超前的现代生态观,警示人类只有摒弃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敬畏一切生命,谋求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避免共同灭亡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