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赖晨 《社区》2012,(16):43
福州平原是福建的四大平原之一,这里是堪称膏腴之地的鱼米之乡,土地肥沃,水源充沛,高峻的鼓岭挡住了从太平洋吹来的台风暴雨,气候温良,四季分明,盛产大米。福州人一日三餐顿顿为大米,早晚为稀饭,中午为干饭。  相似文献   

2.
2011年以来,福州的餐饮业投资者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了“洋餐厅”。一时间,各种主打异国风味的“洋餐厅”纷纷涌现。2011年规模较大的新开业“洋餐厅”就已经超过了十五家。那么,“洋餐厅”为何会如此受投资者追捧呢?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米出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大米出口量呈现的逐渐下滑的趋势、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以及出口价格不断波动的综合态势,并在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构建大米出口与人民币汇率和出口价格的分析框架,以中国1988—2003年的相关数据为依托,运用计量经济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得出以下结论:人民币汇率和价格的变动对大米出口量的综合影响占81%,其他因素如政府出口政策、进口国的经济状况、贸易壁垒、出口退税率等对出口量的共同作用仅占19%。因此导致近年来我国大米出口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价格竞争力的减弱和人民币汇率的升高。最后结合我国现有国情,提出了增加大米出口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政心东移,传言已成定局 “东扩南进西拓”是福州城市发展战略。随着东部新域板块配套设施的完善,交通网络的日趋成熟,原本分散的几个新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愈加紧密,福州城市发展已由“点”到“线”向“面”发展。在城市扩张的漫漫征途中,不知不觉,福州城区“多中心发展”格局已呼之欲出,为福州真正跨江面海、实现滨海城市的转变迈出了关键...  相似文献   

5.
老福州人爱说福州话,而“虎纠”,就是福州。 2007年,万科植入福州,让万科与福州人零距离接触。  相似文献   

6.
成交上扬,榕地产项目密集上市 来自福州中原市场研究部数据显示,1月份福州楼市签约473套,2月份福州楼市签约774套,3月份福州楼市签约1681套,4月份福州楼市签约1268套,而到了5月份福州楼市签约达到了1843套,刷新半年多以来,楼市成交记录。  相似文献   

7.
黎光寿 《市民》2006,(5):9-9
你知道自家大米是哪位“农民伯伯”种出来的吗? 有天,你只要网络上输入大米包装袋上的条码编号,就可以查到生产者姓名、地址、电话,还可以看到大米生产过程,病虫害记录,是否施用了农药化肥……  相似文献   

8.
《福州方言拼音字典》是有史以来第一部供西方人学习福州方言的词典,也是我们研究十九世纪福州方言音系最好的参考材料之一。文章首先对该部字典的三个版本及所采用的注音方案详加介绍,最后对《福州方言拼音字典》1897年版的声韵调系统进行拟测。  相似文献   

9.
东街口是福州最成熟,也是档次最高的商圈。作为传统商业核心区,历史悠久的商业积淀让东街口商圈称雄福州。  相似文献   

10.
生态农业是一种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的生产方式。冀南平原物产丰富,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雄厚,在此建立特色生态农业具有得天独到的优势。以邯郸市平原地区为例,探讨了在冀南平原建立特色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福州是中国三大温泉城市,其温泉带贯穿福州CBD区域,是名副其实的温泉城。阐述了福州温泉的基本概况和开发历史,分析了福州温泉的两大优势。认为要保证福州温泉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为做大做强省会城市,为提升福州城市知名度,需要制定温泉的专项开发规划,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福州温泉开发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金陵瞭望》2005,(8):i003-i003
南京远望富硒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是被国家计委及省、市政府给予立项支持,作为优质品牌大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六合区政府重点培育,并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发展起来的农业科技型企业,公司开发生产“远望”牌富硒大米“金牛湖”牌优质大米,兼顾其他富硒农产品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  相似文献   

13.
“海西战略,全国瞩目,福州在未来有可能成为深圳、上海这样对外开放程度极高的国际性大都会。”前来考察的严先生对福州的写字楼投资前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表示,目前写字楼投资大有可为,尤其是福州的写字楼还处在价值洼地,前景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4.
福州未来多中心共同发展的城市格局,注定了福州将出现多座区域性地标,这些新兴建筑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代表福州城市的形象,全方位影响着福州人们的居住、休闲、消费等生活习惯,在经历一个时代的见证,这些区域性地标有可能蜕变成福州的新城市地标。  相似文献   

15.
高慧 《北京纪事》2014,(7):82-83
俗话说,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米是我们日常生活最不能缺少的东西。可是,现任的大米让大家有点“陌生”了。毒大米的出现让人心惴惴。毒大米到底能不能吃,也许专家领导们吃过才知道。市场上那么多的大米品牌,大米品种,究竟买哪种好呢?如何挑选优质大米,避免陈米、毒米?  相似文献   

16.
易明 《北京纪事》2016,(4):70-72
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福州会馆新馆在西城区前半壁街甲30号开馆。老福州会馆在以前的宣武区,现在的虎坊桥北京工人俱乐部附近,距离文物保护单位湖广会馆不远。解放后老福州会馆没人管,被充公改作他用,现在可以寻找的历史痕迹,有一个福州馆前街和福州馆小学。福州馆前街其实就是个大胡同,东口有一个劳务市场,每天里里外外一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特别是十五元宵节以后。宣武区并入西城区后,小学楼顶上立着大大的招牌“西城区福州馆小学”,在北边隔着大马路就能瞧见。看着看着心中升起一股豪迈之气,因为我在北京上的就是这所小学,40年后它还存在并且高高立着,路过看见了就触动心灵。  相似文献   

17.
1871年,丹麦大北公司为发展远东的电报业务,在上海成立了分公司,将电报引入中国。在这一时期,中国官员通过接触和使用电报,并逐渐改变对电报的态度。1874年,日本出兵侵犯台湾,威胁中国海防。为了加强福州与台湾之间的联系,清政府首次允许在福建省修建陆线电报。在这一时期,福建通商总局与大北电报公司共签订了两份合同,合作修建两条陆线电报:第一条是连接福州南台和马尾罗星塔之间的电报线;另一条是福州至厦门的电报线。  相似文献   

18.
黎光寿 《市民》2006,(3):46-51
“生活基本物资的市场链条太长了!大米进城,先是交给小米贩子,再交给大米贩子,再到市场上流通,经层层批发,最后才到市民厨房。中间谁掺进劣质大米。我们很难知道。”  相似文献   

19.
样楼旧事 福州镇海楼在鼓楼区屏山顶上。明初,福州时有海患,为了防御倭寇的入侵,也为了城市的发展,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驸马都尉王恭负责砌筑石城,称为福州府城。建福州府域时,王恭先在屏山顶修建一座谯楼,  相似文献   

20.
我和老公都是南方人,自然,大米就成了家中的主食。也许是小时候母亲惯出的坏习惯,我爱吃米,却不爱吃白米,不爱吃枯燥无味的米。小时候,母亲做得一手花样的大米食品,更纵容了我对米的挑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