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2012,(12):65
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书往往是我们年轻时读的某一本书.它的力量多半不缘于它自身,而缘于它介入我们生活的那个时机。  相似文献   

2.
《语言》(英)R·L·特拉斯克著于东兴译定价:26.00元作为Basics系列之一的本书对于语言研究来说,是一部简明而富吸引力的导论。它引发我们对语言运作方式进行思考,它处理了以下问题:什么使得人类的语言独一无二?我们如何获得语言?"意义"是什么意思?语言如何演变?本书大概是最好的语言学入门书:不仅仅给人以启发,而且写法清晰、活泼、有趣。  相似文献   

3.
爱情三段式     
宗昊 《可乐》2008,(12):62-63
纯情初恋犹在昨日我初恋是在15岁。当时的中学生是精神卫士的俘虏,我们时兴用语言征服世界。初恋情人在我和兄弟的"尼采与弗洛伊德"之口舌战中对我含情脉脉。她的崇拜让我怦然心动。此时才意识到尼采、巴尔扎克和王尔德的最佳用途是吸引异性的耳朵,获取小妞的纯情。  相似文献   

4.
周大新 《社区》2010,(11):6-7
20世纪70年代初,我在山东肥城的一个野战炮兵团里当兵。没过多久.我被连里提拔当了连部的文书。当了文书就可以进连部的那个大仓库,在仓库里,我意外地发现了儿本盖有“内部书。供参考”红印章的书.其中有一本是苏联的小说《你到底要什么》,爱看小说的我当即眼睛放光如获至宝,拿起书就翻了起来。翻开才知道,书里还夹着一个纸条,上边写着,本书是供干部们了解修正主义在苏联作恶的情况而印的.要求干部们一定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要看出问题来。我见字条急忙把书又放下了,文书只是个班长.不是干部.看这书有点越级犯纪律。  相似文献   

5.
由盐业人塑造的众多盐神构成一个庞杂繁复的盐业神祇谱系,它是盐业人开辟榛莽、艰苦创业精神的一种曲折反映,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时代性和传承性。盐神信仰是适应盐业人精神生活需要而出现的神祇崇拜现象,反映了盐业人的理想、愿望和精神追求,也是盐业社会权威崇拜、英雄崇拜、祖师崇拜的一种折射。  相似文献   

6.
杜学峰 《社区》2010,(14):55-55
记得高尔基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个人认为。这句话是包含了很深刻的道理的。每一本书.无疑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赋形、心灵的钟声、宇宙的精神。而读书呢,尤其是读优秀的书.就会使我们不仅是增长知识,而且获得生存的自信,以及做人必备的才智和勇气。同时,读书还会为我们带来丰富的想像,带来舒畅的感受.带来源于心灵与心灵会意的魅力.使我们在精神上受到一次次痛快淋漓的沐浴。所以,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很容易获得人们的共鸣的。  相似文献   

7.
美在我身边     
能个书是岁月的写生,我们之所以写下文字,是缘于对生命的热爱。——题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种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车如簇。小时是不喜欢多读书的,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接受了它,从此,夜里再也不乏灯光、书香与我。我好读书,并不是凡书必读,我在不断地寻求心灵上的养料,滋润心灵,开导灵魂。我读书,惟独在夜里,寂寥的月,空旷的书中的美丽原野,在夜风中摇摆的八尺荒草,在黯默俯首的高高的向日葵,在孤峰崖上的狼嚎,记忆被夜色尽情演绎,那是一本书,那是一个舞台,放飞书中的魂灵。那可能再也不是黑暗下的故事,或许,那是澄净的…  相似文献   

8.
阎连科 《社区》2012,(11):15-15
最近读了一本年轻作家葛亮写的《朱雀》,这本书先在香港出版。最近才在内地出版。葛亮是个年轻作家.大概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的人。他的这本书写的是南京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至今的事情.时间跨度有七八十年,很长,但是叙述很从容,几乎所有的大事件在书中一一展现.作者把南京看作一个人来写。而不是一个城市,所以他笔下的南京非常的生动。  相似文献   

9.
那夜书香     
伍弱文 《社区》2014,(26):13-13
一天的奔波,我的确累了。斜靠床沿,想浏览一下书,看着看着,还是睡着了。一会儿醒来,书已掉在了床下,我俯身把书捡起来,再细看这本书,抚摸这本书。看着,看着,对书,对知识,突然心生起感慨:天黑了,开一盏电灯,能照明;迷茫时,我们读书来获得知识,而知识会点亮一盏盏心灯。  相似文献   

10.
周国平 《社区》2011,(32):7-7
书是人生益友,但也仅止于此.人生路还得自己走。也许有人对一本书或一位作家一见倾心,爱之弥笃。乃至白头偕老.我在读书上却没有如此坚贞专一的爱情。我不愿同我所喜爱的任何一本书或一位作家厮守太久,以免受染太深.丧失了自己对书对人的判断力。  相似文献   

11.
为红色立传     
整天 《北京纪事》2011,(7):32-33
一本书奠基红色收藏 这是一本无论从装帧还是内容上说,都属于红色收藏范围的重要书话之一。收藏和书话,似乎没有什么关联,可是藏书却和书话是一对双胞胎。  相似文献   

12.
青年学者蔡东洲、文廷海合著的《关羽崇拜研究》一书即将问世了。我对此感到由衷的高兴。关羽崇拜,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十分独特的现象。从三国时期号称"万人敌"而功业未终的勇将,到地位凌驾于历代所有武将的"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再到让芸芸众生顶礼膜拜的"关圣大帝",其影响持续千余年,遍及海内外。直到今天,这种影响依然随处可见。在历史悠久而形式多样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只有对"万世师表"孔子的崇拜可以与关羽崇拜相提并论;而至少在影响的广度上,关羽崇拜明显超过了孔子崇拜。这种现象,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深刻的…  相似文献   

13.
人物;曹顺标 重温革命典故:19岁的青年英烈 在雨花台牺牲的烈士中.有一位19岁的青年。他被捕前,在进行革命活动时对一个志同道合的女孩萌生了初恋的情感。在临刑的前夜.他向难友吐露了心声:“死是没有什么可怕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章史要略》出版了。我想借着这篇后记,谈谈文章史研究的三个问题:1.从事这样的学术研究有什么实际意义?2.我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些什么新的东西?3.我为什么要或者为什么会从事这项研究?对这些问题作个介绍,也许有助于读者理解这本书乃至一个学科建设的意义c从事这样的学术研究有什么实际意义呢?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为了帮助我们真正了解文章这种实用性、单篇性书面语言的特质,帮助我们搞好大学的写作教学。从60年代直到90年代,我们似乎随时都可听到提高实用写作能力的呼声。那么,什么是实用写作能力呢?实用写作能力的结…  相似文献   

15.
阅读感动     
李业成 《社区》2014,(14):8-8
我看过一个意大利进口的电视剧《警察故事》,有一个情节让我非常感动,一位看上去五十多岁的老太太,她的眼睛看不见了,已成盲人。她听到有人翻书的声音,便非常敏感和激动,可见书在她心灵中的位置。她要书,儿子递给她,她用手摸着书,那双手因渴望而颤抖。这本书是但丁的《神曲》,但丁在今天依然是意大利人的文化精神。这是她从前读的书,她熟悉书的被磨破的边边角角和书后的标记。她想起了书中被她勾画过的句子,让儿子读给她听。儿子在做着一件最为孝顺的事,认真而动情地读给妈妈听。这个剧情真好。  相似文献   

16.
《叙事学》(胡亚敏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出版有年,据我所知,没有产生什么轰动和反啊。这当然是极正常自然的事情。用后现代派论者时髦的话说:这是一个消解中心、失掉中心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要想使某个人的某本书成为中心,那是太不合时宜了。但是,《叙事学》之不能成为中心.在我看来.还可以获得另一些解释。这就是,这本书本身所具有的那些特殊性。略述如次。一、《叙事学》是一本“无用”的书。修齐治平,格物致知,学以致用,经世致用:这样一种追求,差不多成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人的内在本能。《叙事学》的…  相似文献   

17.
浪漫,在我们心目当中好象总是一种美丽,以它眩目的色彩,妆扮着我们平淡、枯燥的生活。然理智还是以它冷酷而严肃的法则剥蚀着我们关于浪漫华彩的外表而裸露出它的实质:浪漫的实质是悲剧浪漫实在是一种不适合的存在状态;是一种不适合于现实环境而受压抑的欲望及因之客观上同现实环境抗争与超越的行为过程.因之,它是一个悲剧的状态和过程.以此来观照浪漫的性格、浪漫主义思潮,或许对我们有所启迪。浪漫是什么?我们常说某人有浪漫气质,这是对人性格气质的一种品评;我们常称某个作家、某部作品是浪漫主义的,这里的浪漫是一种创作方…  相似文献   

18.
李敬泽 《社区》2014,(20):13-13
我喜欢那些富于冒险精神的书:它告诉我的是我所不知的而不是我所已知的。还有那些孤独的书:必须孤独地读,孤独地领会和思考;读这样的书时.我不会想象我正与千万人一起读它。那太热闹.而读书的主要乐趣,我认为就是安静。  相似文献   

19.
正我在报社工作,多与书,与作家打交道,我试从一个读者的角度,谈谈对《福山村史话》这本书的印象。我们往往在面对一个陌生的地方时,才会生发出一定的历史幽情。在此之前,我对福山村是完全陌生的,但《福山村史话》,让我对这个地方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这本书在这时候就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在拿到这本书时,我心里是有疑问的,一个村能有多大的历史和文化容量?值得用史话这样一个词来与它搭配?从一本书的传播角度来说,我不得  相似文献   

20.
题记:无论是“百家讲坛”,还是《阅读与作文》,我们希望做到的都是给观众或读者提供一份精神方面的营养大餐。一本书该怎么读,该选择什么角度去理解,对于那些对这本书已经有很深了解的人来说不难,但对于那些对这本书不了解的或者一知半解的人来说却无异于登天之难,适当地从别人那里学习经验是学习的一个必要环节。“百家讲坛”、《阅读与作文》等媒体都是这样平台中的一部分,我们所做的不是把已经“嚼过的馍”送到别人口中,而是像挑鱼那样,把一条鱼中最有营养、最有滋味的部分摘出来给广大读者品尝,让他们可以品尝到更有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