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德浩 《社区》2012,(12):17
禁毒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社区作为社会的最基层组织,在禁毒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宣传毒品的危害性,随时监管戒毒人员不再复吸,切实解决吸毒者的生活困难……社区禁毒模式正在不断地探索中。在青少年中抵制毒品,除了需要学校、家长的共同支持,社区的作用也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2.
基于毒情和禁毒主体的变化,建国以来上海禁毒工作的变迁可分为四个阶段:毒品泛滥与建国初轰轰烈烈的禁毒运动、毒品过境与90年代前半期禁毒执法部门的严禁贩毒斗争;毒品消费与90年代后半期禁毒工作领导小组的专项斗争;毒品集散之可能与21世纪禁毒委员会领导的人民战争.四阶段彰显出上海禁毒社会化轨迹,反映了毒品治理与政府管理社会化趋势.不过,源自上海的地方性和禁毒政策的特殊性,当代上海禁毒实践呈现的是"渐进社会化"特点,即是一场来得缓慢且又缓和的政府管理社会化变革.在禁毒社会化过程中依然存在政府禁毒机构专业性有限、民间社会组织自主性不足、社区毒品预防成效不显、禁毒社会动员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成本与收益的理性行为模式,一国的禁毒工作必须以尽可能少的禁毒成本产生出尽可能多的禁毒效益,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关注成本与收益的经济分析尤为必要。对禁毒工作进行经济分析,有必要分成两类,一是禁毒工作中断绝毒品供给经济分析,一是禁毒工作中消除毒品需求的经济分析。本文从断绝毒品供给和消除毒品需求的经济角度出发,有助于探索西部地区禁毒工作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建国初期的禁毒运动,在彻底禁绝鸦片烟毒的同时,也初步构建了新中国禁毒法制框架。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革命法制虽然有助于高效彻底地肃清毒品,但是也直接影响和支配着禁毒工作的纵深推进,给当代禁毒法治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禁绝毒品目标的提出、运动式禁毒会战的启动、指标化考核方式的盛行、斗争化戒毒理念的形成等。面对日趋复杂的毒情形势,我们不能希冀简单复制疾风骤雨和群众运动式的治理模式,只有将禁毒工作真正纳入法治化、科学化、理性化的轨道,才能有效治理毒品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其社会危害。  相似文献   

5.
禁毒宣传教育是禁毒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治本之策,依据新禁毒法的规定,在对河北省禁毒斗争形势的严峻性、国内青少年药物滥用的现状、国内毒品犯罪的严重性以及高校禁毒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高校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亟待加强,并提出了高校禁毒宣传教育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禁毒为历界政府所重视。时至今日,禁毒任务仍然刻不容缓。随着对毒品问题的广泛关注,近三十年,学术界关于毒品与禁毒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尽管西北地区毒品与禁毒研究的专著实属甚少,但相关论文成果却不在少数,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晚清西北地区禁毒研究、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禁毒研究、陕甘宁边区禁毒研究、建国后西北地区禁毒研究。这些成果在研究层面不断广泛和深入,为后来之人对此问题的研究开阔了视野,给西北区域禁毒史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虽成绩斐然,但研究中仍有不足之处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初,中亚地区成为阿富汗毒品输送到俄罗斯、欧洲乃至世界各地的重要通道,而塔吉克斯坦是中亚毒品贩运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塔政府实施了积极而严厉的禁毒政策和措施,与国际社会密切合作,在禁毒斗争中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由于多种原因其禁毒效果很不理想,禁毒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8.
推动禁毒工作的社会化,是上海当前禁毒工作体制创新的突破口。要降低复吸率,应给已戒毒人员以稳定的就业出路,扩大公共服务产品的供应;把外来民工中的涉毒者纳入本市禁毒工作的范围;以政绩考核“一票否决”的制度,推进“禁毒工作先进社区”创建活动;改变政法机关禁毒一手硬、社区巩固戒毒成果一手软的局面;尽快出台依法严厉打击涉毒违法犯罪的地方法规。  相似文献   

9.
试论建国初期少数民族禁烟禁毒运动及其成功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0~1952年全国性的禁烟禁毒运动在全国汉民区基本上禁绝了烟毒,但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禁烟禁毒斗争由于烟毒问题的复杂性并没有开展。中央人民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禁烟禁毒运动中采取了"慎重稳进"的总方针。从1953年至1956年前后,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少数民族地区的禁烟禁毒运动以辉煌的胜利而宣告结束,其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是:团结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展开工作;集中解决种植毒品问题;采取"正面代替,逐步削弱"的具体政策。  相似文献   

10.
对新时期我国禁毒立法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曾毒害中国人民 2 0 0多年的鸦片烟 ,自新中国成立后 ,被严禁而后灭绝了。但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毒品蔓延 ,至今天 ,毒品犯罪愈演愈烈且呈现出显著的国际化流行趋势。严厉打击毒品犯罪 ,保持对毒品的高压态势是我国政府毫不动摇的方针。但由于形势发展变化 ,我国原来的禁毒立法已不能适应当今毒品犯罪手段的多样化、犯罪的低龄化、犯罪领域的扩大化及国际化情形 ,因此 ,补充、增加、修改和完善新的禁毒法律、法规及建立禁毒单行法典已势在必行 ,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近五年397件新疆毒品犯罪案件呈现如下特征:数量激增,大要案突出,涉外性显著;涉案人员处于社会底层;女性参与度逐步加大,年轻化趋势明显;毒品来源地广泛,新型毒品比重增大,共同犯罪问题较为突出等.其中,经济因素仍然是毒品犯罪的最大原因.为此,需要在司法上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社会政策层面上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健全禁毒综合治理体系,加大禁毒宣传教育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同时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平台,重点突出区域警务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禁毒合作.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涉毒已逐渐成为毒品问题治理及其毒品预防教育中需特别关注的突出问题。文章通过对全国56所高校1087名在校生的问卷调查与部分访谈,以及对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禁毒”微信公众号的相关案例分析,发现大学生涉毒的原因,既有好奇心、虚荣心、逐利心等自身主观因素,也有高校禁毒宣传教育的不足、毒品的识别难度较大、毒品亚文化和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吸毒大学生没有成功复归社会等外在客观因素。基于此,需从大学生自身修养、高校禁毒教育提升、禁毒文化塑造、社会宣传与引导、家庭环境改良等方面入手,构建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体系,以提升大学生群体的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形成“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的人生理念,减少大学生涉毒概率,推动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3.
毒品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本文针对新疆禁毒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了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毒品问题和政府的禁毒政策, 分析了造成当时社会毒品泛滥的政策原因, 指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禁绝毒品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清末和民国时期禁毒政策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毒品问题和政府的禁毒政策, 分析了造成当时社会毒品泛滥的政策原因, 指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禁绝毒品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禁毒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实务领域,近年来随着毒品问题的日趋严重而受到政府和实务界的重视.上海自2003年开始在禁吸戒毒领域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招聘和培训社工队伍,从而在中国内地率先进行了禁毒社会工作制度创新.上海禁毒社会工作在借鉴香港等境外先进经验基础上,进行了诸多本土化探索,其经验及面临的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探讨.  相似文献   

17.
瑾督 《金陵瞭望》2010,(14):60-61
南京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是打击毒品犯罪的职能部门.也是市禁毒委员会的一个办事机构,即市禁毒办。现有在职民警59人。近年来,禁毒支队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睹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公安局党委正确领导下,积极发挥禁毒主力军作用,严厉打击毒品犯罪,认真组织全市开展禁毒工作,  相似文献   

18.
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我国的禁毒形势依然严峻,治理毒品犯罪仍然任重而道远。而开展毒品犯罪人社区矫正研究,发挥社区在治理毒品犯罪中的基础性作用,是实现毒品犯罪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社区矫正理论精细化的重要途径。在研究毒品犯罪人的个体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武汉会议纪要》,吸收群众组织参与矫正,构建以戒促矫的矫正模式,对毒品犯罪人社区矫正体系的完善和毒品犯罪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打击中发展,在治理中蔓延”,是我国十年来毒品滥用的基本态势.从毒品滥用结构和种类看,传统毒品滥用仍居主导地位,但近年整体上呈下降趋势;新型毒品滥用增长趋势明显.在性别方面,我国男性毒品滥用一直占主导地位.从年龄结构上看,青少年毒品滥用近年整体比例虽有所下降,但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新型毒品滥用低龄化趋势明显.在毒品滥用方式方面,当前出现了利用虚拟“房间”,进行网络滥用等新特点.在地域分布上,虽然仍有区域不平衡问题,但毒品(尤其是新型毒品)滥用正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扩大.当前毒品滥用的趋势与特点为我国今后毒品犯罪治理和禁毒工作提供了方向性参考.  相似文献   

20.
禁毒离不开情报,情报工作是禁毒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禁毒工作起着信息支持作用,对打击毒品犯罪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毒品检验是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揭露和证实毒品犯罪的重要技术手段,在禁毒斗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情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