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夏夏 《社区》2012,(12):44
在安福农村,女人喝茶是一种嗜好和享受,从年头喝到年尾,从出生喝到终老天年,一辈子都有喝不完的茶。  相似文献   

2.
《周易》五十四之《归妹》卦是说古代嫁女不能由女方主动提亲、出嫁。这样不吉利;嫁女由待嫁女的妹妹陪嫁,是吉利的;嫁女也可由待嫁女的侍女陪嫁;嫁女错过时期延迟出嫁,也要遵循嫁女的时间准则与习俗;帝乙嫁女,嫁后正妻(君)的服饰可以不如小妻(娣)的服饰漂亮,这是吉利的;女子出嫁后没有生育,是不利的。但目前所见到的解译都有严重错误。应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3.
“吃奶的孩子可以不吃别的,但水总得喝吧?”日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母乳喂养新观点给了家长们明确的答案:如果您的孩子是母乳喂养,那么在半岁以前不用喝水;如果是喝奶粉的宝宝,则要适当喂一些水。  相似文献   

4.
秦阁 《人生与伴侣》2009,(11):18-20
因与工作单位厦门航空公司(以下简称“厦航”)发生矛盾,范后军在辞职时与厦航达成调解意见书,称“自愿在有孩子前放弃乘坐厦门航空公司航班权利”。让范后军意外的是,女儿出生后,他却连续五次被厦航拒绝登机,并上了厦航的“拒载黑名单”,还被扣上了“范拉登”的帽子。  相似文献   

5.
《改良女儿经》大肆贩卖什么“凡笑语,莫高声”“慢开口,莫胡言”,又胡说什么“坐起时,要端正”“举趾时,切莫轻”,还大肆宣扬什么“出嫁后,公姑敬”“夫君话,就顺应,不是处,也要禁”“遵三从,行四德”。这些灌满毒汁的封建礼教,从思想上奴化广大的劳动妇女,在生活上把劳动妇女踩在脚底下。在那万恶的旧社会,有多少劳动妇女,活生生的被这套封建礼教给吃掉了。  相似文献   

6.
江南 《社区》2012,(3):37-37
女儿出生后,我有初为人父的喜悦,有缺乏经验的忧虑,但也有着天下父母同一个心愿,那就是愿女儿茁壮成长。随着女儿慢慢长大,我觉得,要注重让孩子赢在终点。俗话说,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面临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如何才能让孩子从容面对,在他长大成人后靠自己的努力,为自己生存、生活构建一个良好环境?如何才能让孩子坚韧自强,不被生活、困难所压倒,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打造出自己的灿烂人生?在我的意识中,孩子要赢在终点,从小就要有勃心、有亲情感、自信、乐观、  相似文献   

7.
从尿盆里抱出的女娃喜欢和剪纸交朋友1977年2月,樊晓梅出生在陕北安塞县楼坪乡的一个小窑洞里。那时,她家的日子过得非常艰辛,养活一个孩子已经不容易,她妈妈为樊家一连生了4个女儿和2个儿子。由於家里女孩多,她妈多麽希望这次能生一个男孩。看到又是一个女孩,妈妈的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一下就将樊晓梅扔进了尿盆里,生气地说:“这麽多女孩,我不要了,我也养不过。”樊晓梅的二姐看到刚出生的妹妹长得胖乎乎的,觉得非常可爱,就把妹妹从盆子里抱起来,用自己的外衣包着妹妹,就这样,一个不受欢迎的女婴活了下来。幸运的是,自樊晓梅渐渐长大後,妈…  相似文献   

8.
老骥 《社区》2008,(23):18-19
我和王岐山从小在一个机关大院里长大,对他的早年经历算是略知一二。其父经历坎坷20世纪50年代初运动一来,就有人把王家给查抄了,但到了1956年,建设部还是指名道姓,要把这位高级工程师调入北京。记得那是1957年,我的父母从上海奉调进京,我和姐姐、妹妹随父母到了北京。王岐山和我同岁,我们同住一个机关大院,而他也是上有姐姐下有妹妹。更巧的是,我们两人的姐姐、妹妹又是同岁,因此两家的三个同岁孩子,便常常“配对儿”在一起玩。  相似文献   

9.
感动还在     
流沙 《社区》2009,(12):64-64
一位老乞丐,走得非常累了。到了一户人家门口,他想讨碗水喝。有个孩子坐在门口,便进屋去倒水,主人说:“倒杯热水吧。”孩子取了一次性杯子去倒热水。主人看那乞丐一头花白的头发,又说:“大过年的,给他加点茶叶。”孩子于是加了茶叶,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端到老乞丐的手中。  相似文献   

10.
《金陵瞭望》2007,(5):40-40
我出生在山东省梁山县小路口镇后门王村,是家中老大.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当年为供养我上学.父母卖掉了家里的三间房.父亲一人闯了关东.母亲在家既要种地.又要照顾三个孩子。  相似文献   

11.
《社区》2009,(3):12-12
“糙米茶”听起来就很有味道,它是用糙米煮出来的茶,即民间所说的米汤。“糙米茶”跟糙米粥饭一样,营养价值很高,而且有减肥与美容的功效。糙米茶喝起来非常清心爽口,是很好的解渴饮料。“糙米茶”最好是趁热喝,这样才能更好地品到糙米的香味,解渴功效也好。如果待糙米茶凉后,喝起来有点稠,有点黏口,口感就不佳了。  相似文献   

12.
谁预期什么,谁就能得到什么。韩非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姑娘就要出嫁了,有个人对姑娘的父母说:“女儿出嫁后,不一定就能生儿子,所以平日应该让她从婆家多偷些衣物、器具等藏在外面,防备着一旦不生儿子,被婆家赶出来。这样生活才会有着落。”  相似文献   

13.
出嫁女获取奁产陪嫁(嫁妆)是在诸子平均析产方式中给女儿留下的间接参与娘家家产分配的方式和机会之一。本文以研究宋代出嫁女的财产权利为中心,探讨出嫁女在获得奁产陪嫁之外,以女儿身份对娘家在户绝、户绝有命继子和招婿入赘等情况下的财产的再次承分。  相似文献   

14.
黄艳梅 《社区》2009,(15):52-52
年初我去美国探望妹妹。妹妹刚生了一个宝贝,我打算买一件礼物送给她。在商场我看中了一个可折叠的婴儿床,由于妹妹家非常小,这款可折叠婴儿床正好适合她。销售员热情地介绍了这款产品,并且现场为我演示了如何折叠婴儿床,等我付完款,销售员指着婴儿床说明书提醒我说:“请注意这一条——您在折叠床的时候一定要留意床上是否有您的孩子,如果孩子在床上,请一定将他抱走再折叠。”我看了简直无话可说,难道美国人以为我们中国人是白痴啊!  相似文献   

15.
7月20日,邓小平诞辰96周年的前夕,邓小平同志的女儿毛毛前往香港参加由香港中华儿女出版社与香港三联书店在香港会展中心共同举办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十年记》新书发布会,并接受香港各大媒体的采访。 由香港中华儿女出版社出版的《我的感情流水账父亲邓小平“文革”十年记》在香港面市后,引起了众多海内外媒体的关注新华社,中国新闻社发了通稿,《人民日报》等国内媒体广泛刊登;香港《文汇报》 7月19日用整版篇幅刊登了月明对毛毛的访问记。 7月 20日下午4点30分,香港会展中心202会议室记者云集,香港三家电视台…  相似文献   

16.
刘锴 《社区》2011,(6):32-32
春节时,8岁的女儿玲玲从爷爷、奶奶、姥姥等亲人手中,得到了4000多元的压岁钱。面对这笔“巨资”,女儿有些不知所措。看到小区内别的孩子大把大把地胡乱花钱,她也想“阔绰”、“潇洒”一把,提出要上街花460元钱买辆高级玩具车。看着女儿“暴富”后的亢奋,我和老公感到事态严重一这并不是简单的几个钱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孩子的理财教育问题。我们合计后,决定就“如何用好压岁钱”这一中心议题,给女儿上一堂理财课。  相似文献   

17.
他把同学推下过湖里,是个“坏孩子”;他给毛主席写过信,变成了好孩子;他陪妹妹考试,他成了演员;他和张国立、张铁林并称为“铁三角”,成功地扮演了“和珅”;在最近中央一套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玉碎》里,他终于如愿以偿,当了回“好人”。这就是王刚——从“坏孩子”到“赵如圭”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8.
关于家庭教育的至理名言很多很多。“什么样的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家庭教育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孩子未出生时,每当看到这些话,我都是满怀凌云壮志。孩子的出生让全家欣喜万分,也让我感到有些焦虑,特别是孩子极早开始就表现着他极强的个性。焦虑的同时,我也明白教育孩子来不得半点浮躁,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谨慎,需要慢慢来。  相似文献   

19.
年初我去美国探望妹妹。妹妹刚生了一个宝宝,我打算买一件礼物送给她。在商场我看中了一个可折叠的婴儿床.由于妹妹家非常小,这款可折叠婴儿床正好适合她。销售员热情地介绍了这款产品,并且现场为我演示了如何折叠婴儿床,等我付完款销售员指着婴儿床说明书提醒我说:“请注意这一条——您在折叠床的时候一定要留意床上是否有您的孩子,如果孩子在床上,请一定将他抱走再折叠。”我听了简直无话可说,难道美国人以为我们中国人是白痴啊!  相似文献   

20.
安宁 《可乐》2010,(8):6-7
她嫁到我们小城来时,名声很臭。年龄那么小,就知道引诱男人,还怀了人家的孩子,怎不教人唾弃.但我还是喜欢她,远远地看见了,都要叫她“新娘子”。她回过头,温柔地笑笑,微微隆起的腹部,在阳光下泛着柔和圣洁的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