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孩子     
为了孩子冯敬兰有人在敲门,声音怯怯的。正是午休时分,办公室里我们几个不约而同打住了话头,把目光投过去。“请进!”一齐说道。门被小心翼翼地推开一道缝,有人轻轻地叫出了我的名字。我起身把客人迎进来,“是你啊小云?”我惊讶地脱口而出。我不知道她怎么会找到这...  相似文献   

2.
从空中俯瞰地中海海滨城市巴塞罗那,是一种美的享受。当“空中客车”飞机在巴塞罗那上空盘旋时,通过舷窗“浏览器”的“链接”,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幅幅和谐、美丽的图画。那被蓝色海洋环抱着的绿色城市,被五彩花坛簇拥的白色建筑,无不展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浪漫而典雅、热烈而奔放的艺术之都巴塞罗那,是我向往的地方。去年三月,我怀着梦想只身前往巴塞罗那。虽早闻巴塞罗那著名的海鲜饭,却吃不惯每粒饭都是半生不熟的夹生味儿,胃里又时常怀念辣椒炒肉的味道。久居巴塞罗那的中国友人看出我的心思,约我去中餐馆吃饭。刚进门,我的味蕾一下子就惊醒了。在等上菜的间隙,友人告诉我:"中国八大菜系各具特色,在巴塞罗  相似文献   

4.
200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宣民会为了增进各国文化交流,决定举办一次“全球儿童文化论坛”,活动由英国救助儿童会协办。协办单位负责在全球每个国家挑选一名14岁以上的儿童赴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参加该项活动。英国救助儿童会驻中国办事处接到通知,立刻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紧张的选拔工作。英国救助儿童会驻中国办事处设在安徽合肥,我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去试一试。我开始准备能展示我特长和才能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原以为“农民工”短视,没想到在“退保”这个大问题上,我们都一样的“鼠目寸光”!我原来在广东东莞工作,因公司不景气,我在北京找到了工作。趁着在新单位上班之前,我回到东莞,准备把我自己的养老等社会保险转到北京来。  相似文献   

6.
周宁 《社区》2011,(4):14-14
“这份文件的出台,真是及时雨,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大家快来看看!”近日,在杭州市南星街道紫花埠社区,社工们抽出午休时间聚在一起,相互间热烈讨论着,交换着彼此的想法,各抒己见,情绪高涨。《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的公布,引起了不小的“骚动”,喜悦中,更是透着社工们对社区建设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相似文献   

7.
家书     
王欣 《社区》2005,(20):56-56
多年前,我在一所民族学院读书。班上除了少数几个汉族学生外,大部分同学都来自少数民族,来自偏远贫困的山区。也许是家乡偏僻的缘故,他们几乎都很少与家人通电话,信件往来倒是很常见。作为班长,我的一项工作就是每天午休前站在讲台上发信。念到哪个同学的名字,那个同学就上来取回自己的信。我留意过,“王强”这个名字从我口中吐出的次数最多,每周必有。王强是布依族,来自贵州黔南自治州。那些信正是从黔南寄来的,估计就是家书了。那一日,我又在讲台上分发信件,王强听到名字后喜滋滋地上讲台来取信。大概是信封边沿破损了,我的手刚抬起,里面…  相似文献   

8.
梁丹丹 《社区》2011,(19):48-48
2009年4月,初到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街道东庄社区居委会的我,对社区工作知之甚少。和大家一样,我对社区居委会的认知也大部分停留在“小脚侦缉队”“街道老大妈”上。直到我干上了这份工作,才开始明白什么叫“进了社区的人儿,就是社区的人儿,办好社区的事儿,铸就社区的魂儿”。  相似文献   

9.
多年前,我在民族学院读书。班上除了少数几个汉族学生外,大部分同学是少数民族,分别来自全国各地的山区。也许是家乡偏僻之故,几乎所有少数民族同学都很少与家人通电话,倒是信函往来极为常见。作为班长,我的工作之一是每天午休前站在讲台上发信。念一个名字,上来一个同学取回自己的信。我留意过,“王强”这个名字从我口中吐出的次数最多,每周必有。王强是布依族,来自贵州黔南自治州。那些信正是从黔南发来的,估计是家书了。那一日,我又发信,王强听到名字后喜滋滋地上讲台来取信。大概是信封边沿破损了,我的手刚抬起,里面飘出来一片树叶,在空…  相似文献   

10.
戴瑞吉 《老友》2014,(12):16-17
幼时的我就喜欢音乐,读师范后更加迷恋音乐。1953年师范毕业前夕,我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居然被江西《教育工作》杂志刊登了,从此,我就有了一个“音乐梦”。从事教育工作后,在紧张的教学之余,我不仅努力学习音乐理论,还坚持歌曲创作,陆续在《赣江新歌》《广播歌选》《长江歌声》等刊物发表过作品,其中有3首还被广播电台播放了;更让我惊喜的是,1956年5月间,县政府派人通知我去参加江西省召开的“音乐创作座谈会”,由此更坚定了我的“音乐梦”。  相似文献   

11.
正我是一个爱读书、爱买书的人,闲时经常会到图书馆坐上大半天。去年和同事到西班牙巴塞罗那出差,工作结束后便去逛街。那天是4月23日,巴塞罗那大街上就像是过情人节,很多女孩的手中都拿着娇艳欲滴的玫瑰花。我好奇地问随行的翻译:"今天是西班牙的情人节吗?"翻译笑了笑,说:"你们先逛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的。"看着翻译那神秘的表情,我和同事踏上寻找答案的旅程。我们走进了一条街,那里人流如织,热闹非凡。我  相似文献   

12.
陈强 《今日南国》2009,(11):36-37
“我父亲没有文化,在老家当农民,能够养活一家6口人,还把我培养上了大学。我是个大学生,回乡当农民,总不会比我父亲差吧!’,抱着这种“保底”的想法,谢思惠去年夏天从山东农业大学毕业后回到了老家福建省福安市晓阳乡谷口村,毅然当起了“现代农民”。其实,早在高考报志愿时,谢思惠就想把“农民”作为未来的职业。“我想把北方农业优质高产的技术学到手带回南方来,所以报考了山东农业大学的园艺专业。”谢思惠回忆说,“起初家人很反对,后来通过亲戚朋友才做通了工作。”  相似文献   

13.
李严 《社区》2010,(10):50-50
2003年9月,我通过考试,以下派大学生的身份到社区工作,那时,我只有22岁。几年来,社区中的各项工作我都从事过,现在,我已经是一个社区工作的“多面手”了。走在社区中,居民们都会热情地跟我打招呼,与我攀谈,这让我的内心深处充满了自豪感。  相似文献   

14.
看似漫长的暑假结束了,重返学校后竟然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也许经过暑假,很多人都会有一种“还是在学校好”的感慨,我虽然不否认,但经过小小的暑期兼职实习后,我尝到了工作的苦与累,体验到了完成工作的成就感。我感受到,工作给人带来甘甜、给人充实感,让人知道自己“了不起”的地方,这都是象牙塔里的校园生活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5.
张胜利 《社区》2010,(10):48-49
因为偶然的机会,我进入了社区居委会工作,成为了一名社区工作者,对于社区建设,那时的我谈不上理解,甚至还很陌生,记得那时有人问我,你为何选择如此平凡的工作?我只是简单地回答:“为了生存。”转眼间,我在社区工作已经9年多。此时,如果再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因为理解——理解社区平凡中的那些不平凡的精神!”尽管我从事的是基层中最平凡的社区工作,但却是最贴近居民群众、能够为居民服务的一线工作。对我而言,这是不平凡而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李峥嵘 《社区》2010,(19):45-45
我到社区工作已经整整七个年头了,从一个“黄毛丫头”到现在的“沙场高手”,从一名普通的工作者变成社区主任,经历了太多失败的苦闷,被误解的委屈,被理解的感动和成功后的喜悦。哭过,退缩过,社区工作的难让我深有体会。但走到今天,回想起来,经历更多的还是快乐和坚持。也许是我倔强的性格作怪,我觉得自己像弹簧一样,压力越大,身上越有劲,感觉自己有一种“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无畏精神,究其根源,这种精神的源泉是社区这个光荣的工作岗位给了我一个锻炼展示的平台,让我在艰难中体验着为民服务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模仿起家其实,对于我个人而言,走上语文教学的岗位,纯属偶然。大学美术专业毕业的我,参加工作后,一直在一所中学里担任美术教师。工作的第三年.因学校缺少语文教师.校长让我这个平时喜欢舞文弄墨的“画家”去填补这个空缺。我心里虽然不情愿.但在校长的“甜言蜜语”之下.最后还是走上了语文的讲台。  相似文献   

18.
新学期开始,我担任了高二(3)班的政治课教学工作。第一节课我首先做了简要的自我介绍。话还没有说完,门被推开了。一个瘦瘦的、高高的男学生晃了进来,站在门口,扬着头看着我,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他对自己的迟到行为不但没有丝毫的歉意,看我的眼神还充满了挑战。我对他说:“你迟到了。”“我知道。”“别人怎么没迟到?”“别人是别人,我是我;我不是别人,别人不是我。”还振振有词。第一天上课,我不想纠缠下去,于是淡淡地说:“请回到座位上,下不为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陈远 《成才与就业》2014,(13):29-29
作为职业指导员,笔者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应届毕业生小黄在就业咨询时提出,一定要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单位工作,而对于其他并没有任何要求,甚至是工资,小黄说:“没有工资我也愿意干,我只想积攒一些工作经验,有了工作经验,日后找工作就会顺利很多。”而如今,像小黄这样抱有“曲线就业”想法的应届毕业生并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20.
魏俊青  杨兆强 《新天地》2011,(10):129-129
培优转差是我们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在教育教学中,看任何一个学生都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因势利导,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学生的“优”与“差”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如何去“培”与“转”。我在关注学困生的成长中,做到了“五字”原则:诚、爱、严、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