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百年前,英国人尚不知茶为何物,十七世纪初,印度商人向英国国王贡奉了一公斤中国武夷岩茶,自此英国宫廷的人品起了茶的味道。1689年,英国商人开始直接从中国购买茶叶回国。此后,英国商人陆续到福建厦门采购武夷岩茶,美味甘淳的武夷岩茶很快风靡了英伦三岛。英国最早称茶叶为“Bohea”即为“武夷”之音译。英国和欧洲人对中国茶叶评价甚高,称之为“文世复兴时代诸大发现的意外收获”。 英国最初是在咖啡馆和药房出售茶叶,当时茶价高昂,被视为“奢侈品”,尚未在大众中普及。到十七世纪晚期,中国的茶叶和精美的茶具大量运到英国,茶价逐渐下降,喝茶的人多起来,成为家喻户晓的饮料,也开始改变着英国人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2.
英使马戛尔尼与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戛尔尼访华的目的在于巩固与扩大中英贸易,重点是茶叶贸易。中英贸易开展后,英国各阶层饮茶日益普遍,输入量大增,茶叶贸易给政府和商人带来了巨大利益。马戛尔尼在各方撮合下,出于维护英国对华茶叶贸易特权,保证东印度公司的利益,并伺机收集与茶有关的一切情报出使中国。访华期间,他悉心考察茶事,收集茶籽送至印度培植,向乾隆提交保证茶叶贸易的国书,亲身经历了一次中华茶文化的熏陶。使华产生了两大后果:一是刺激了英国加紧茶叶试植活动;二是加快了鸦片换取茶叶的罪恶活动,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华茶对外贸易延续了1888年以来的衰落趋势。从茶叶出口数量、出口平均价格、出口总值来看,这一时期中国茶的对外贸易经历了衰落、复苏、衰败破产的变迁。从中国茶的外销市场来看,英国、俄国、美国三大市场仍然重要,但地位不断下降,香港、北非等市场的重要性不断上升,最终成为最主要的国际市场。民国时期茶叶对外贸易的变迁影响了当时的茶类生产格局、茶叶出口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政府振兴华茶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七万茶企抵不过一个英国立顿”,这是几年前中国茶叶行业业内人士的一句无奈的调侃,如今看来情况依然如此。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茶产业缺乏强势品牌,尚未形成品牌化规模。  相似文献   

5.
郭子伟 《金陵瞭望》2011,(29):64-64
李桂林是农垦系统青龙山林场青泉茶厂的炒茶工.制茶车间主任。1988年4月.她从江宁育林学校茶叶专业毕业后.来青泉茶厂实习.厂里看她表现不错,就留用了她到车间炒茶.那年.她19岁。  相似文献   

6.
青岛 《山西老年》2011,(7):41-41
目前,国家以食品卫生标准为依据制定了茶叶标准,对其保质期也作出了限定。茶叶的保质期与茶的品种有关,不同的茶保质期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7.
凌云白毫茶管理应实现洛克菲勒效应罗谦一、凌云白毫茶凌云白毫茶又称白毛茶,是祖国南方特有的名贵茶种,因其茶叶芽片白毫茸茸及产于凌云县而得名。凌云白毫茶属有性繁殖系品种,小乔木型,大叶类,中芽种,茶叶树型比较高大,树姿直立、分枝较稀、略加修剪,形如伞状。...  相似文献   

8.
佛手茶     
妙华 《社区》2013,(14):50-50
以前我也喝茶,红茶、绿茶、花茶都分得出来,而且知道好坏。我还看过陆羽的《茶经》,看过云南古老的茶树王,看过杭州龙井茶树、茶垅和龙井寺旁古人专门用来泡茶的龙井泉.还目睹了工人制作茶叶的整个过程,甚至还听到很多关于茶的故事,和茶人们谈茶道,观赏茶艺表演。最玄的要算把禅和茶弄到一起的佛门中人了。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其人     
杨葵 《社区》2011,(11):4-4
自从与贾平凹结识.不时相见。 有一年,我和一个同事到西安出差,先请西安几个作家吃饭。饭桌上,贾平凹拿出自带茶叶,说饭馆茶太难喝了。茶泡好,大家喝着,等菜。贾平凹手上一盒陕西名烟“猫烟”,抽出一根,烟盒就空了,  相似文献   

10.
在茶叶中,回笼茶、染色茶和日晒茶是劣质茶叶,在购买时要注意识别。 回笼茶。这种茶是将已冲泡过的茶叶,再晒干或烘干,冒充新茶出售。识别的方法是:取少许放入口中  相似文献   

11.
《今日南国》2009,(10):F0002-F0002,1
凌云县是凌云白毫茶的原产地,素有“白毫茶之乡”的美誉,1984年,凌云白毫茶经全国优良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第一批30个国家级茶树良种之一(编号:华茶26号):1992年载入《中国茶经》,是广西第一个被认定的国家级茶树良种;2005年,获地理标志产品。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1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6.1万亩,有机茶面积0.45万亩,通过有机转换认证茶园面积0.5万亩。凌云县8个乡(镇),1.126万户5万多人涉及种茶、制茶、售茶。茶叶是该县“衣食万户”的大产业,对推进该县的小康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安溪县98家茶叶企业的问卷调查,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茶叶企业涉茶多元化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茶叶市场前景、茶叶产业收益能力、技术难度与茶叶企业涉茶多元化经营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涉茶行业预期收益能力、企业规模、人才充足度、资产负债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与茶叶企业涉茶多元化经营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茶叶生产大国,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低档茶约占总产量的38%,茶叶副产品约占总产量的2%,若以茶叶年总产量50万吨计算,则低档茶叶(包括副产品)的数量达16万吨左右,茶叶副产品深加工,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1995年第1期《中国经济史研究》刊登了拙文《近代中国外销茶流通环节考察》。文章对茶农、洋庄茶号、茶贩(包括掮客)、茶行、茶栈、洋行的业务,利益的取得,负担等作了详细论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必要对茶商的经营方式和特点作一论述。外销茶商涉及范围似乎很广,流通领域内茶贩(包括掮客),茶行主、洋庄茶号、茶栈主、经营茶叶洋行都与茶叶运销有关。但据商人定义“贩卖商品从中取利的人”,①可知茶贩、洋庄茶号、洋行均是茶商。茶贩只是小商人,经营方式单一,影响不大,本文不着重究,洋行亦非本文研究范围,拟另作专文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交引茶制是宋代茶叶间接专卖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引茶制下政府必须组织庞大的官僚队伍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能确保茶叶贸易的实施。本文以交引茶制下政府的贸易费用为视角切入分析交引法衰败的原因,并从茶业经济发展的宏观角度论述了宋代茶法频繁变动的经济根源  相似文献   

16.
北宋榷茶制度产生于建隆三年,其始为禁榷自新春北销的江南茶。乾德。年扩大为对所有江南北销茶的禁榷。乾德二年茶法仍仅针对江南北销茶,淮南茶的禁榷始于乾德三年。太平兴国二年开始将榷茶制推行于统一后除川。陕、广南外的江南诸路。雍熙三年茶叶首次用于沿边折中,但规模有限,未对茶法产生大的影响。至道二年以前的太宗朝茶法改革的主要问题是解决茶叶停积难售的弊病,为此,端拱二年张泊提出“通商法”,实即贴射法,淳化三年贴射法实行于淮南。淳化四年刘式改革江南法仍是交引法,而不是贴射法,至道初陈恕再改江南茶法,是恢复榷货务卖茶制,不是三说法。刘式、陈恕茶法也是为了解决茶叶停积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 繁昌县峨桥茶市发端于 20世纪 80年代初,1984年4月正式建立。经过20年的兴起与发展,峨桥已被誉为全国第一茶市,并形成自己的经营特点: 一是不产茶的茶叶之乡。峨桥镇周边至少在100里范围之内没有大的茶叶生产基地,地处偏僻的小镇也不是茶叶的主要消费地,就是在这个似乎与茶无缘的小镇上却神奇般地建成全国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如今峨桥镇茶市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专门用于茶叶经营的用房5万平方米,经营茶叶的门面500多家,固定经营摊位1500多个,经营茶叶的品种300多个,市场上日均参加交易人数上万…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饮茶制茶的国度,极具魅力的中国茶叶甚至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更让美国走上了独立的道路!但在世界的舞台上,却没有一个能够让世人瞩目的中国茶叶品牌!这是中国茶叶的悲哀,也是中华民族的遗憾。  相似文献   

19.
藏区茶贸易过程复杂,不仅展现了不同阶层的生活状况,也展现了茶叶的满足情况。贸易概况与茶商种类与经营方式是藏区茶叶贸易的主体内容。藏区内的茶叶贸易主要被寺院与贵族垄断。底层百姓把茶叶交换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满足生活需求为主。  相似文献   

20.
清朝政府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推行了茶马贸易、陕甘茶引、以票代引、四川边引、部票贸易等五种不同的茶叶边销模式。五种茶叶边销模式的茶源地、茶叶种类、经营主体和课税标准差异明显。茶叶边销是清政府治边的重要策略:一方面,清政府通过茶叶边销征收茶税,增加财政收入,为其治理边疆提供财政支持;另一方面,清政府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通过茶叶边销降低其治理边疆的成本。此外,茶叶边销还促进了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商品交换,推动了边疆牧区土特产的商品化,推进了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历史疆域的稳固意义重大。它促使清代边疆地区形成点、线结合的贸易网络,推动了清代边疆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从而塑造了清代边疆地区新的城市空间分布体系,奠定了后来中国边疆城市发展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