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在中国历史上,饭局与政治永远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每一个饭局,其实都 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饭桌可以改变历史,筷子也可以涂改史书.本文盘点中国历史上几个足以扭转乾坤的饭局,以飨读者. 杀机四伏的饭局——鸿门宴 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队,刘邦兵力虽不及项羽,但刘邦先破咸阳,项羽勃然大怒,派英布击函谷关.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一早让兵士饱餐一顿,击败刘邦的军队.  相似文献   

2.
饭局潜规则     
零点调查2006年2月9日公布的《中国居民沟通指数》总结了中国人最新的社交趋向,其中,“饭局社交”仍是中国人最为普及的社交方式,全部受访者中有一半参加过饭局社交。饭局从来就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首选交际方式。中国饭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而见诸于二十四史之中的著名饭局更是不可胜数。中国历代的兴  相似文献   

3.
《北方人》2007,(3)
零点调查公布的《中国居民沟通指数》总结了中国人最新的社交趋向,其中,“饭局社交”仍是中国人最为普及的社交方式,全部受访者中有一半参加过饭局社交。饭局从来就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首选交际方式。中国饭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而见诸于廿四史之中的著  相似文献   

4.
正要说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饭局,当数咸阳城外的鸿门宴。楚汉相争,项羽在鸿门设下饭局,宴请刘邦。他有大把的机会杀掉对手,结果呢,先是项庄舞剑,后是樊哙闯帐,接着是张良献玉,终于活生生放走了对手。如果那次饭局上项羽的心再狠一点,就没有汉朝  相似文献   

5.
<正>鲁迅先生说,中国其实就是一个大厨房。此言不虚,对于中国人来说,人生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围绕餐桌展开的,古今皆然。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奔赴饭局,且乐此不疲呢?饭局社交是人们心理上的"安全阀"。参加饭局不仅是利益的需要,而且还是心理安全的需要。在中国,结婚有饭局,升学有饭局,赔礼有饭局,开会有饭局,工作有饭局,升职有饭局。参加这些饭局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和自己有关的事情。可以谈公事,可  相似文献   

6.
饭局的功能与过程——一种中国人的饮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梅 《东方论坛》2007,(4):119-123
本文从饮食人类学的视域切入今日中国最普遍的饮食现象--"饭局",并以功能和过程为视点对"饭局"进行探究.分析表明:中国式"饭局"虽因参加者之间社会关系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能,但由于中国人文化中的"差序格局"因素,导致饭局参加者总有强化彼此间情感关系的意图,而对"饭局"前、中、后的过程分析也显示:合食式"饭局"其特有的多种互动因素已成为增强参加者情感成分的最佳媒介,它拉近距离,润滑关系,最终使得"饭局"成为中国人最常用的交往方式.  相似文献   

7.
《可乐》2006,(8)
1、世上本来只有饭没有局,吃的人多了,就有了饭局。2、谈事儿要饭局,没事儿更要饭局。中国的社交文化基本上就是饭局文化。3、从前,生活是从一顿饭到下一顿饭;后来,生活是从一个饭局到下一个饭局。4、人世间最大的痛苦不是没饭吃,而是有太多非吃不可的饭。5、黑社会的饭局是鸿门宴,上流社会的饭局是发布会,主妇们的饭局是八卦老鼠会。6、饭局不是万能的,没有饭局是万万不能的。7、没有美女不成饭局。没有段子不成饭局。没有酒不成饭局。8、很多爱情都是从饭局开始的。9、饭后局一般比饭局本身更精彩,就像《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和《无极》。10、抢单是最有中国特色的饭后表演。  相似文献   

8.
正从古至今,中国都是一个讲关系、讲人情的社会。摆脱不了这一现状的中国人,只要办事,首先想到的是,有没有关系。一想到关系,就会想到饭局,而饭局在中国承担了太多的功能,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每个人的社交往来、人生成败,似乎都与饭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  相似文献   

9.
吃“面子”与吃“欲望”从欧洲考察回国时,有朋友设饭局为我接风。进得美食城惴惴落座,道道美食便接二连三地上桌来,生猛海鲜,山珍野味,五凉五热,很是排场。朋友盼顾周围的饭局之后,好不荣耀地向我和仅有的两位作陪者笑笑,极显风度地向桌上一摊右手:便饭、便饭,请随便用。其势态和话音显出了他平素少有的得意与自信。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我当然对这丰盛的一桌是心领神会的:我将要吃下的不仅仅是山珍海味,更重要的还有朋友的面子。饭局中,朋友将话题引到欧洲的饮食文化上,问我对此有何感受。此时此刻,我有口难开,有言难发…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提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对于反对封建专制具有其合理性、进步性,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只有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但“结合”不是一劳永逸的。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解决了关系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问题,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对社会主义的“救亡”。从历史的选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走向上,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大思路  相似文献   

11.
橡皮糖达人     
亦桑 《可乐》2010,(7):68-68
不记得从哪一次开始,老同事的饭局上多了一个叫默默的女孩。她的一举一动,倒像是对自己名字的报复性打击:自来熟的超能力、抗各种玩笑打击的高柔韧性、话题发起者——饭局至爱这样的角色,有他们在,就和冷场说Bye bye。  相似文献   

12.
历史管理学是以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为研究对象的介于史学与管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的诞生,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学与管理学各自学科发展的需要。历史管理学的要义,可以用“历史与企业家对话”加以概括。它同当代西方管理理论中的经验主义学派,虽然都是以向企业家提供成功的管理经验为目标,但前者所传播的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管理智慧与经验,对今天的企业管理却不具备直接应用性,而只能在原理上提供参考借鉴。这一特.久决定了运用历史管理学的企业家必须具有更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
亚群 《老友》2015,(2):57
苏东坡写过一首长诗,里面有这么四句:"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这四句诗写的是:朋友聚餐,酒足饭饱,还剩下一些饭菜,扔了可惜,有个哥们儿拾掇拾掇装起来,带回家给小孩吃。宋朝饭局上也有人打包吗?当然有,司马光就是一个例子。司马光晚年在洛阳定居,请朋友们吃饭,酒不过三巡,菜不过五味,要是不尽兴,酒可以再来一壶,菜是坚决不再上。他给这种抠门儿饭局取了个名字,叫  相似文献   

14.
辞宴书     
贾平凹 《社区》2009,(5):11-11
粤菜馆的饭局我就不去了。在座的有那么多领导和大款,我虽也是局级,但文联主席是穷官、闲官,别人不装在眼里,我也不把自己瞧得上,哪里敢称作同僚?他们知道我而没见过我,我没有见过人家也不知道人家具体职务。  相似文献   

15.
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时期,其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所取得的成就、达到的高度,不仅在中国古代是空前的,就是在当时的世界上也居于领先地位。可以讲,当时的宋朝,以一种异乎寻常的成熟,超越了同时代的所有文明。这也正是许多欧美史学家痴迷于宋代历史的生发动因。  相似文献   

16.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这个伟大的认识工具不仅可以用来观察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也完全可以用来观察个人历史。一位理论工作者与新中国命运与共60年的事实充分证明:国家的命运决定个人的命运,生活的进程决定思想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羡慕     
陈鲁民 《中华魂》2013,(3):25-25
晚上散步,偶尔可遇到一位做官高邻。他几次对我说:“真羡慕你啊!每晚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散步。”一开始,以为他在嘲笑我,因为“一等公民天天有饭局,二等公民周周有饭局,三等公民从来没饭局”,他是几乎天天晚上都有应酬的“一等公民”,没理由羡慕我这个基本上没饭局的“三等公民”。可看看他日甚一日的大腹便便,步履蹒跚,我知道,他的羡慕是由衷的。  相似文献   

18.
认识一万人     
多年前,我在饭局上认识了一个人,对他印象深刻,至今也没有忘记。 这个饭局是谁请客、这些人为什么到一起,现在已经记不清了。饭吃到半道,一人进屋,站定,如戏曲中的亮相。看我们这些人的时候.他眼里露出宽厚的轻蔑,好像看一帮小学生下馆子。  相似文献   

19.
戏说饭局     
正"自笑平生为口忙,朝朝事业总荒唐。许多世上辛酸味,都在车尘马足旁。"此乃清人吾庐孺所作的一首《饭局》。自古以来,饭局在中国经久不衰。孔子曰"食色,性也",可见吃饭是人之为人的第一要紧事。饭局一词由来已久,据说是源于宋代。"局"本是下棋术语,引申出"情势、处境",后来又引申出"赌博、聚会、圈套"的意思。两千多年来,历朝历代都有过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是"民以食为天",可见,吃饭问题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是一件天大的事儿,任何事情都无法替代,因为人们只有首先解决吃的问题,才能考虑其他事情。饭局在中国人看来既寻常又重要。说它寻常,是因为饭局每天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生着,我们早就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