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目标,它的实现需要制度的支撑和保障。但是,只有符合社会主义伦理原则的制度,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1)制度的伦理性考量是实现、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2)制度建设应遵循的公平正义原则;(3)公平正义在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技术边界包括社会维度、自然维度、伦理维度和生态维度,其中,生态维度占中轴地位,它对其他边界维度起牵引和统摄作用。技术的生态边界概念有助于分析技术应用中的生态临界问题。临界防控的哲学理路是适度伦理原则,它包括了适度生产、适度消费的经济活动要求,又包括基于技术合理性的适宜技术选择。在技术—经济二元体系中,经济活动的适度原则从技术需求侧规避技术的无限制发展,适宜技术的选择从技术供应侧防控临界过程的生态风险,并同时实现了技术的生态重构。  相似文献   

3.
发展观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经济伦理思想的体现。经济活动的目的和社会伦理目标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一致性,经济伦理规则内生于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的交往之中。科学发展观中所蕴涵的经济伦理思想体现在发展的目的、过程、手段及结果等方面,它规定了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突出了发展的多维性,既以效率的标准实现了经济合理性的要求,又以人道的尺度丈量了伦理合理性的价值取向,将产生正义与分配正义有机结合,并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目的。这一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将经济原则与伦理原则完美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合理性与伦理合理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的伦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伦理蕴涵包括:以人为本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基点;社会正义代表了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原则;崇尚和谐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伦理特征;关注生态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伦理视野。  相似文献   

5.
生态伦理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伦理的研究和建设应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必须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基础构建 2 1世纪的生态伦理学说 ,应坚持以整体性、公平性、代际平等性和客观统一性原则来确定生态伦理的新内涵。要警惕“消费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公共行政正义的研究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国内学者对公共行政正义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将正义、公正作为行政伦理的基础价值观、价值取向和价值原则;(2)将正义、公正作为政府行政的伦理目标和价值导向;(3)将正义、公正作为公共行政主体的道德原则和重要德性.正义是公共行政的基础价值,公共行政正义既体现了自由、平等的价值追求,也蕴涵着公共行政本身所具有的对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公共行政人员德行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以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为基点展开铺叙,系统论述了循环经济的内涵与特征,并从伦理视域进行全新审视得出:循环经济对传统经济的反思、否定与创新,它反映了生态伦理的发展趋势和要求,追求生态价值的增殖,追求经济效率与生态效益的最佳结合,倡导新的安全至上的生活理念与绿色消费意识,并与新的和谐社会保持内在的高度一致,这就是循环经济的伦理意涵。  相似文献   

8.
资本并不是非道德的,而是与伦理密切相连的。它具有不容忽视的伦理正负效应。伦理正效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发展生产力,为道德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2)发展社会关系,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可能;(3)创造高一级的道德形态并为其提供新的精神特质。伦理负效应则表现在四个方面:(1)腐蚀公共善;(2)加剧人的异化;(3)有碍社会和谐;(4)造成自然的异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不能忽视资本的伦理效应,必须通过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定位资本、明晰所有权、以制度约束资本并发展经济伦理和环境伦理、提倡高尚道德等措施,才能使资本的伦理效应得以抑负扬正,从而服务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生态伦理及其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人认为生态伦理就是人际伦理的移用,就是把社会道德规范、原则简单移用到环境事务中来。这样来理解生态伦理是肤浅的,忽略了其质的规定性。其实,生态伦理就是指人类在关于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伦理关系及其调节原则,其内涵包括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首先,它表征的是一种客观的关系,即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其次,它是用以调整相应的关系的积极手段,即生态道德。  相似文献   

10.
经济伦理对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这一认识,本文试图探索中国古代儒家经济伦理对明清时期徽商经济行为所产生的影响。重群体抑个体的道德原则和重义轻利的道德规范可以认为是儒家经济伦理的基本内容。上述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徽商的经济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徽商所奉行的重公益而抑私利、重利他而抑利己、重礼让而抑竞争、重均平而抑分化的原则,以及取予有度、财用有制、交往有信、刻苦顽强等规范,便是很好的说明。这些原则和规范对徽商的事业起了双重作用:一方面,它促进了徽商的发展和兴盛;另一方面,它又阻滞了徽商挣脱封建羁绊向近代资本主义转化。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农村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以及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指出推行循环经济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此,提出了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转变农村传统生活方式、实现农村的生态化、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等农村生态文明科学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学原理的循环经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简要概述了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生态阈值的角度,探讨了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学内涵、循环经济与三级生态系统以及基于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模式的循环经济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发展循环经济是21 世纪各国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对循环经济的研究,把循环经济的理论运用于机场的建设规划尧运营中去。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循环经济的研究现状,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其次对机场循环经济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最后通过对机场发展循环经济的案例分析,提出了指导机场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物理学是生态学的基础,两者的关系是:符合物理学规律的,不一定符合生态学规律;而违反物理学规律的,则一定违反生态学规律。由于“循环型经济”首先违反了物理学规律,因而无法谈及符合生态学规律。节约型经济的理论基础是对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与无限性关系的辩证思考,主张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留下充分的余地。循环型生产在一定条件下是应当提倡的,但“循环型经济”却是一种误导。循环型生产只有在节约型经济的统驭下才能正确发挥作用,“循环型经济”作为一种错误理论不可能与节约型经济理论互补。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制度演化形成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制度的演化形成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条件。循环经济制度的确立不仅是一个制度的外生问题,还是一个内生的动态演化过程。循环经济制度的演化是循环经济的制度性服务需求增加引起的,而这种需求的增加又是因为生态环境资源的稀缺性程度急剧提高促使人们观念和效用偏好发生变迁后的必然结果。因此,在循环经济制度的演化形成过程中,生态环境要素稀缺性是循环经济制度演化形成的强制力量,人类观念的演化变迁是循环经济制度演化的思想基础,生态效用偏好为循环经济制度的演化提供了市场激励。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在我国提出有着深厚的现实背景和内在理论根源,其特有的生态安全价值在现代应当被予以更多的重视,结合国内外循环经济的法律保障机制考察,提出循环经济法的本土研究路径、关联政策导向和循环经济法本体、财政税收、产业宏观调控三大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7.
浅论对传统农业的"理性"回归与技术范式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中国传统农业思想体系与实践的解析,揭示其蕴含的“朴素”循环经济思想理念,同时又从对资源的过度依赖性和技术发展滞后等方面指出了传统农业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局限。阐明现代农业生态经济与循环是传统农业生态理念的延伸和生产模式的变革,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的“理性回归”,其“理性”体现在必须要依靠技术创新。在进一步论述了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是技术范式的创新之后,从实现技术范式创新的生态学价值转向、构建技术范式创新的保障体制、调整技术范式的创新体系、建立有效的创新技术范式扩散机制等宏观层面提出了我国农业循环经济技术范式的“四维”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论循环经济的路径依赖及其法律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无论是作为废品回收,还是作为生态经济都要以经济为本,则效率革命和技术革命就成为循环经济的根本性路径依赖。法律对循环经济的推动必须从产权制度与技术创新制度的安排入手。政府是循环经济的外生变量,必须为产权制度和技术创新制度的效率提供基础性制度空间。  相似文献   

19.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与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分析循环经济特点与发展现状、我国农业在循环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农业的特点,提出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6种模式(节水农业模式、生态种养模式、绿色和有机农业模式、可再生能源与生物潜能开发应用模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高优农业发展模式等)。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的关系历经了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协调自然四个阶段。今天,人类文明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为引导人类文明继续前行,生态文明应运而生,从而使人、社会、自然的关系进入了崭新的时代。作为人类生态文明表现形式的循环经济是可持续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生态文明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其发展状况代表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因此政府应当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及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