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这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全新视角。民族互嵌成为协调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方略。基于此,本文从自然地理空间、文化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社会共同体、精神共同体等五个向度,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不断增进各民族共同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9,(11):22-27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元一体"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政治法律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心理基础。新时代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境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多方面挑战。因此,针对性地增强各民族群众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政治法律共同体意识,是铸牢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焦点的背景下,甘肃学者抢抓先机推出一部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佳作精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若干重要问题研究》。该书在社会事实的研究中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在历史的叙述中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导向,在时代的话语研究中突出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贯穿全书中,彰显了学术研究的高度理论自觉、政治自觉和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4.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涵尚须进一步明确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念,其后从"牢固树立"到"积极培育",最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表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  相似文献   

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对甘肃、新疆等省区更具特殊意义,是我们共同的政治使命。甘肃省武威市扎实开展“春晖行动”既抓住了“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有助于两省区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又落实了通过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是一个开口适度、途径广泛、平台众多、前景广阔的民族团结活动。这一活动值得关注,对其经验要从贯彻新发展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视角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理论灯塔,不仅为新时代文化理论与实践指明了方向,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石。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坚定文化自信为根本前提,以坚持文化认同为核心要义,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7.
以党的二十大确立的“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打造“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目标为指引,深入探析国家公园建设及其区域内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创新问题,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我国首个试点、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不仅承担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而且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原始性和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原真性方面肩负重大使命。对此,本文在分析国家公园建设中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基础上,试从传承主体、传承内容、传承方式三个维度分析其面临的问题,并从大力支持挖掘、传承、发扬本土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积极完善国家公园全民共享机制,推动构建人地和谐的生态产业模式等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对策,以期为推进全国国家公园建设及其区域内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提供有益建言。  相似文献   

8.
甘肃涉藏地区自古就是多民族共同生产生活的区域,在人类早期文化、民族变迁、朝代更迭中,与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一脉相承。同时,以拉卜楞寺和禅定寺为代表的佛教寺院在政治上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经济上茶马互市,文化上互动交流,表现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高度认同。新中国成立后,甘肃涉藏地区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经过了改革开放的与时俱进,在新时代如期实现脱贫,正在同全国一道奔赴在新征程上。探讨甘肃涉藏地区与中华民族同根共进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对持续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8,(11):31-35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是与中华民族的形成联系在一起的,在历史角度,中华民族在多元一体格局与统一心理上的一致性,是我们理解民族共同体意识何以生成的历史前提;在现实基础上,共同的文化取向、政治认同和经济基础是我们理解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标的;在未来愿景上,追求民族团结、繁荣、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层次体现。从历史、现实与未来三个角度对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进行理解,揭示了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使命作用,以期发挥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真正作用,引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0.
汉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是中华民族发展史的重要内容,藏族与其他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共同缔造了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大量考古证明,在史前时代的青藏高原上就已经有藏族先民生存,不少遗物与中原文明有着密切联系。从汉藏史籍所载内容来看,青藏高原的民族发展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传说时代、部落联盟时代和王朝时代。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各部族及其所建政权不约而同与中原政权建立互动关系。吐蕃政权的建立,对于青藏高原和中原内地而言都是重要性标志,也是汉藏民族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梳理并分析历史时期汉藏民族关系,为进一步夯实汉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思想,以及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沃意琳 《社科纵横》2014,(6):102-106
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当前女大学生价值意识领域变化发展的实体性基础,尤其是资本逻辑、规训式价值教育和西方价值普遍化间的彼此媾合是当前女大学生个体价值观异化的现实根据,而一小部分女大学生对于异化的价值观即个体价值本位化、功利化和虚无化的扬弃则将是综合社会进步、学校教育和个人自我教育等的社会历史性运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共在陕甘宁边区开展成吉思汗的纪念活动,强化自身形象塑造工作。成吉思汗作为一个特殊的政治符号,成为密切蒙古族与其他民族人民之间联系的粘合剂,在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共对于成吉思汗的纪念活动是自身各项政策、主张、方针的集中展现,较大地振奋了国人的抗战精神,提升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于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通过纪念成吉思汗,中共宏大的“民族观”进一步完善成熟,不仅直接推动了自身以及蒙古族人民群众对于民族认同的重构与超越,也为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张载的“横渠四句”震烁千古,“为天地立心”的价值观、“为生民立命”的责任意识、“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担当、“为万世开太平”的宏阔愿景,对培养高校学生服务国家需求意识具有重要价值和启示意义。“横渠四句”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于:精神价值具有时代特征,要培养与特定发展阶段的社会价值相契合的人的精神价值;生命的核心意义是服务国家,要将仁孝之心升华为家国之忠,弘扬服务国家需求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勇挑重担。“横渠四句”对高校学生服务国家的启示意义在于:涵养与祖国融为一体的大我人格,树立服务国家需求的强烈使命感;关注民生并树立命运与共意识,涵养敢于担当人民命运的意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意识、革命文化中的报国情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爱国价值观;为中华民族开辟长期繁荣昌盛的国运奠定基础。“横渠四句”对高校培养学生服务国家需求意识的启示表现在:进一步确立服务国家需求的根本性精神价值,构建个体与家国融为一体的主动型道德涵养机制;强化与人民融为一体的共同体意识和服务理念,构建震撼心灵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脉融为一体,培养...  相似文献   

14.
大量文献证明,情感的表露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然而,在大多数传统的心理治疗理论中,关于情感表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思想或感觉的口头表达上。然而,对于个体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情感都可以通过口头表露表达出来的,有些情感需要通过书面的形式表露。近来,国外一些关于个体情感经历的书面表露的研究表明,情感的书面表露对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有益处。本文总结了国外书面情感表露研究的基本范式和研究成果,讨论了记录的效果的机制及影响表露效果的因素问题。有关其隐含的理论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大量文献证明,情感的表露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然而,在大多数传统的心理治疗理论中,关于情感表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思想或感觉的口头表达上。然而,对于个体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情感都可以通过口头表露表达出来的,有些情感需要通过书面的形式表露。近来,国外一些关于个体情感经历的书面表露的研究表明,情感的书面表露对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有益处。本文总结了国外书面情感表露研究的基本范式和研究成果,讨论了记录的效果的机制及影响表露效果的因素问题。有关其隐含的理论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曹明 《唐都学刊》2014,(4):45-51
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素质的过程或活动,它需要体现有机性与整全性文化精神并内在地蕴涵着文化精神的价值维度,文化精神是指注重自身价值和自由意志,关注人的意义世界和伦理价值世界的自觉意识以及对人的终极关怀的精神自觉.然而,文化精神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精神空场或稀缺资源,却构成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基于过程哲学的视域,创业教育实践所遭遇的文化困境根源于传统“实体”思维和“原子”式教育理念、科学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内在张力及其现实分裂、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现代性背离;不仅异化了教育应力图构建的价值和意义世界的本义及其社会功能,也为我们回归文化精神的创业教育模式的设计提供了哲学依据,其可能性就在于实现由“本体思维”式教育理念向建构主义和生态教育观的过程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它是在"和而不同"文化机制的作用下由中华诸族在特定时空下共同创造的以各种承载历史记忆和集体意识的文化符号为表征,以各种蕴含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等的文化基因为内核的具有中华精神气质的共同体.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文化生成机制、 文化竞争与调适机制以及结构化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鸦片战争以前,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始终深蕴着一种执著的本位精神,虽然曾经多次受到游牧文化、 海洋—工商业文化的冲击,但是并未造成双向性的优化组合.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逐步走上民族的、 科学的、 大众的轨道,从而实现了自身的蜕变和新生.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世界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时代,民族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基本构成已经成为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性的意义。保护、传承、弘扬和发展该地区的民族文化,不断探索和创新和该地区民族特点的多元文化民族教育模式,使民族教育和现代教育相结合,推动西北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民族教育之"根"须植于民族文化之"土壤"中,要充分包容各民族文化优秀部分和文化特性,塑造具有多元品格和充分包容品格的文化精神。为此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在课程构建中秉承多元文化、本土化等多重理念,多元文化课程应具有多源于整合互补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9.
“构建当代民族精神”漫议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构建当代民族精神的着眼点应该是促进中国的现代化、民主与法制。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中所缺少的是理性精神、实用精神以及认识论和经验论传统。百年来我们的前辈在吸收西方智慧时往往表现出偏爱德法传统中与个人的生命情趣、审美体验及整体意识有关的内容而漠视英美传统中与科学及制度安排有关的东西的偏颇。构建当代民族精神的题中之义是补课;当前流行的反现代化、贬谪科学与理性的倾向是十分有害的。  相似文献   

20.
尹征宇 《探求》2000,(4):54-56
群体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之一,它以强调群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个体利益服从群体利益为主要特征,同时也并不完全否定正当的个人利益。从历史上看,群体精神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培养了国民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对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政治安定,也起了积极作用。中国共产党人在丰富和发展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集体主义原则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了民族的群体精神的合理内核,形成了鲜明的价值取向。 一、整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的价值取向 (一)把群体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民族的群体精神的主要特质 人不但生存于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