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中西部地区尚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外出劳动力回流使得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特别是如何解决那些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工作能力较弱的群体的就业更是面临艰巨挑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分工的发展,而且拓展了就业途径,促进了就业的增加.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性的特定要求与回流劳动力人力资本状况相适应,使得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的就业具有更低的人力资本再配置成本,提高和增加了回流劳动力的收益,对吸纳回流劳动力具有积极作用,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农村教育和农民工培训是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重要途径。课题组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教育差异对外出务工动机、途径、行业、回流和收入的影响,认为教育是农民外出务工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与收入的相关关系不显著。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最后提出了若干加强农民工培训、提高培训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田富强  张丹 《唐都学刊》2010,26(3):54-60
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内部因素包括流动劳动力的自身素质、劳动力流动的组织形式及家庭因素,其中,劳动力的自身素质普遍偏低,组织形式以自发外出为主,劳动力平均年龄呈下降趋势。外部因素包括流动劳动力的权益保障、就业压力、子女教育等方面,内部和外部因素的交互作用必然影响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流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较高素质的青壮年劳动力优先流出,而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和贫困人口则留在农村和农业中,这就形成了农村劳动力数量丰富而人力资本缺乏的现象,农村人力资本的单向流失和净流失状态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我们除了要研究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外,也不能忽略怎样提高农村的人力资本整体水平。各级财政改变过去资源配置向城市倾斜的做法,加大对农民教育、农民培训和农村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投资,培育懂科学懂技术的新农民,积极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等方法是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含量,防止优秀人才过度外流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日本学刊》2021,(2):101-124
日本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产生于二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农业部门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的同时,老年劳动力长期被束缚在土地上;经济增速放缓后,高龄劳动力大规模向农业回流,又进一步加深了日本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程度,从而对农业的产业竞争力提升和村落共同体功能维系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形成这一困境的重要原因是农业综合效益和收入水平偏低,而阻碍农业收入水平提升的深层原因是大部分农户长期以来经营规模过小。为充分利用大批老年农业劳动力退出农业生产的契机,加快构建以农业核心经营者为基础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日本近年来在农业补贴、土地流转和产业融合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新举措。日本为摆脱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困境而进行一系列农业改革的经验,或可为中国农业农村治理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娇萍  邢方 《唐都学刊》2005,21(4):74-7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及其转移是经济理论界长期以来关注的焦点问题,多年来专家们从小城镇建设、农业产业化、农业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等不同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劳动技能与现代农业及城市工业对劳动力的要求不对称角度看尚显不足。发展农村文化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技术水平,是实现剩余劳动转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分析当前常态化的农业转移劳动力回流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并揭示其内部形成机理,可以为土地流转政策的完善提供有益参考。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内生Probit模型、Tob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农业转移劳动力回流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业转移劳动力回流促进了土地流转,且结果稳健。对家庭生命周期不同的农户,农业转移劳动力回流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农业转移劳动力回流促进土地流转这一现象在抚养期、赡养期和稳定期的农户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与留守农户相比,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历有助于农户家庭劳动力非农就业,非农就业在农业转移劳动力回流促进土地流转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回流的农业转移劳动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吸引外出务工群体回乡发展的同时,促进他们在本地非农就业是加速土地流转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农村转移劳动力以男性青壮年为主,具有文化程度偏低、转移行业单一,转移地点以西部地区为主,缺乏组织性,兼业打工为主等特点。户籍制度,劳动力素质低,城镇化水平、乡镇企业发展程度低,思想观念保守,是制约东乡族自治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改革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创建劳务品牌,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小城镇建设,能促进东乡族自治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农村工业资源配置与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力求从理论上探求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农村工业化规律。作者认为,发展中国家农村工业发展是由农业劳动力的供给状态决定的。由于农村工业的兴起,农业土地经营规模、农业技术选择和农户家庭结构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而要实现农村工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必须建立新的农村发展机制。这种机制的重点是把影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劳动力成本因素和影响农产品供需状况的价格因素结合起来,因而能够实现农业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京津冀劳务协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的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加强京津冀劳务协作成为实现区域经济合作必不可少的人力支撑。开展京津冀劳务协作具有现实依据,既可以满足河北省与京津的双重需要,也符合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成本收益比较规律。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制约京津冀劳务协作的因素,主要有京津地区低技能要求类岗位因就业质量低下对河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缺乏吸引力问题,河北省农村转移劳动力素质较低无法胜任高技能岗位问题,开展京津冀劳务协作的组织、人力、信息支撑不足问题等。应通过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质量、加大政府和企业的培训投入、开展京津冀培训协作、设立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建立京津冀信息合作机制等办法解决这些障碍问题,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劳务协作,为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最后20年,由于农村人地关系紧张、食物由不足到过剩导致粮食价格下降,以及日益扩大的城乡差别,大批农村劳动力加入移民队伍,向城市流动。而城市工业结构调整也造就了大批城市下岗人员和失业者。在未来10到20年的时间里,中国劳动力市场将出现三个方面的巨大矛盾:劳动力总量与结构性限制的矛盾、城市下岗人员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矛盾、现有劳动力与新生劳动力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农村生产力,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国外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类型差异角度,归纳国外城市化中形成的不同类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总结国外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与城市化经验和教训,得出在城市化中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应该良性互动,应选择符合国情的工业化道路;采取分散型和多层次的转移模式效果较好;要处理好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处理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土地政策;重视城市化中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发挥政府在法律、交通和教育方面的作用;保持城市建设与人口城市化速度相适应等规律和启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对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以住宿餐饮业增长为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海琴 《浙江学刊》2012,(1):154-158
本文基于住宿餐饮业快速发展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双重背景下,研究我国住宿餐饮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贡献。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事实,对比中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不同;接着基于生产函数,对比浙江与全国,分别得出劳动力和资本生产要素对产值的贡献模型;并测算出2014年,住宿餐饮业将吸纳430至522万人左右的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过剩是不争的事实,对经济发展而言,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对此,经济发达如浙江省的情形如何?影响因素有哪些?本研究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70% 的劳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30% 的劳动力未能充分开发出来; 其中4% 左右的劳动力处于过剩状态。其影响因素除了宏观社会经济大环境外,劳动者个体的职业、文化程度、技术专长等对劳动力资源的开发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区微治理研究基本问题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区微治理是一个崭新的研究命题.它立足村庄的视角研究农村社区治理问题,力图建构以"微治理"为核心的概念体系和分析框架.为此,在对农村社区微治理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重点从知识资源、 框架、 内容三个方面探讨农村社区微治理研究范式的建构.最后提出了该研究在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的预期,并提出了农村社区微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基础部分,宏观治理只有通过微治理才能落到实处、 造福民众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外贸易持续低迷,加工贸易增速放缓.劳动力成本提高、人民币升值和资源价格上涨使中国加工贸易面临比较优势减弱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加工贸易未来会转向何方?除了转变发展模式,空间上的重新布局也是需要考虑的转变因素.通过分析中国加工贸易的比较优势及其逐渐减弱的原因,结果表明:未来加工贸易在世界的区域分布将会转向劳动力、土地等成本相对低廉的中国中西部地区,成本更为低廉的东南亚及南亚国家和回流到劳动生产率高的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动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延庆县的五个村庄进行调查,发现农村劳动力就业动机可分为四种类型:收入导向型、工作导向型、家庭导向型和发展导向型。选择人力资本、家庭人口结构、家庭耕地占有、家庭年总收入、居住地区位五类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动机的因素,着重分析它们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动机影响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李中秋  王朝明 《创新》2015,(4):108-113
通过考察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人口年龄结构、养老负担等的影响,并对农民工流动带来的8个指标的变动进行估算,发现农民工流动使得农村的人口更加老化、养老负担更沉重,农村老年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比都因此而增大,变动幅度也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而城镇老年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比的变动则刚好相反。最后,建议从发展社区互助式养老等方面缓解农村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整顿经济秩序,治理经济环境中,要不要持续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这是广大农民十分关心的问题。黑龙江省乡镇企业近些年同全国一样,有了较快地发展。到1987年底总产值已达85.5亿元,并初步形成了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等在农村几乎无所不包的行业和产业。从业人员已有147万多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0%以上。迅速发展的乡镇企业,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转移农村多余劳动力,推动农民脱贫致富和以工补农,加快农村经济乃至全省整个经济的振兴,都开始显示出不可缺少和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我省乡镇企业毕竟是基础差,起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社区由于缺乏普遍而统一的指导思想,处于实践与探索阶段,加上国情的复杂性,农村社区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的作用,构建有利于农村社区发展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完善农村社区的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对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