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新就业形态从业者规模不断扩大。在就业质量的各个维度中,工资水平是吸引劳动者不断涌入新就业形态的主要因素。现有研究对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资水平讨论受限于样本规模,无法得出准确结论。本研究以外卖骑手这一新就业形态典型代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6.3万份外卖骑手调研数据,分析了外卖骑手工资收入水平、工资分布情况,并与各地区最低工资水平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外卖骑手工资水平高于处于相近劳动力市场的农民工工资水平。从收入分布看,外卖骑手群体收入数据极差大,整体呈现右偏态分布。专送、专职骑手月均收入高于众包、兼职骑手。与各省最低工资水平相比,在正常劳动下,外卖骑手月工资收入高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水平。其中专送骑手的工资收入水平最高。众包骑手的工资收入水平也高于农民工工资收入水平和当地最低工资水平。即使考虑了工作时间的小时工资率,外卖骑手的小时工资水平也高于各地区小时最低工资水平。  相似文献   

2.
平台经济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外卖骑手这一新就业形态从业群体,但外卖平台通过计酬体系和奖惩制度影响外卖骑手决策,甚至引发过度劳动问题。文章基于南京市1186名外卖骑手的相关数据,研究平台梯度计酬制度对骑手过度劳动行为的影响,并探讨骑手剥削感知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实证分析发现:梯度奖励幅度一方面直接正向影响骑手的过度劳动程度,另一方面通过降低剥削感知这一中介变量而间接影响过度劳动程度,即梯度奖励幅度越高,骑手剥削感知越弱,骑手的过度劳动状况越明显。因此,应建立外卖行业劳动定额并加强平台劳动监管,以保障骑手劳动权益、规范平台经济环境与促进新业态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就业形态的不断发展,新业态从业者人数不断增多。由于当前新业态就业不同于传统的用工模式,无法适应传统的以劳动合同为依托的社会保险制度,新业态从业者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存在一定的困难。基于对临沂市外卖骑手参保情况的调查,发现目前新业态从业者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比例偏低,同时还存在劳动关系认定困难、个人缴费比例较高、个人缴费能力较弱以及对职工养老保险政策缺乏足够了解等问题。为了解决新业态从业者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法制建设;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完善现有政策,建立参保政策的长效机制;加强社会保险宣传教育等。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极大地带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也存在网上劳资冲突、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等问题.在当前中国经济调整改革中,努力维护劳动者权益、让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迫切需要构建和谐健康的网络劳资关系,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同时强化网络治理,坚持共享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5.
6.
7.
零工经济从业者对工作节奏具有一定自主选择性,这对其工作满意度有何影响。对于此问题,本文基于代表性零工从业者—外卖骑手的调查数据,从工作时间异质性视角,根据其工作时间配置特征,在全面深入理解工作节奏内涵基础上,运用国民时间账户理论和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工作内部节奏过快会降低人们的工作幸福感;不同工作之间交替形成的工作节奏对工作幸福感具有倒U型影响;工作与非工作活动交替形成的工作节奏不仅直接降低工作幸福感,还通过挤占从事其他工作时间而产生间接消极影响。由此说明忙碌未必幸福,适度的工作流动并保持合理的工作节奏是快乐工作的重要条件。该研究不仅丰富了时间配置等理论,还为零工经济就业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劳动主体、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都不同程度地被打上数字化“烙印”,数字劳动时代已然来临。数字劳动时代,人的能力边界不断拓展,、自主实践不断延伸,社会关系不断丰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得到延伸。但数字技术中存在数字剥削、数字规训、数字歧视、数字异化等现象,制约和影响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劳动实践与数字技术的互动较多,高校劳动教育应更多地指向数字劳动而非实体劳动、指向职业性劳动而非体验性劳动。数字劳动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应从着力于促进人的能力发展、彰显人的实践主体性、丰富人的社会关系三方面厘清劳动教育的目标指向、内容安排,构建学校主导的协同治理机制、精准匹配的持续创新机制、正向激励的多元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2008-2013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经济增长与城镇失业率之间的关系。与以往文献有所不同,本文衡量经济增长指标是城镇人均总收入、万人受高等教育程度、预期寿命以及城镇失业参保人数来研究城镇失业率,并把全国分成东、中、西部地区进行比较分析。实证结果得出:(1)全国而言,城镇人均总收入、受教育程度和失业参保人数比例与城镇登记失业率呈现负相关关系;预期寿命与城镇登记失业率呈现正相关关系;(2)地区而言,各种影响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因素在地区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2006—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本文研究要素收入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劳动收入份额越高,区域经济增长的速度越快,这是因为劳动收入份额越高的地区,居民消费水平越高,经济增长越显著。此外,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本投资强度也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而产业结构和外贸依存度差异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解释力较弱。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其效应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推动西部地区的就业增长。本文利用1990-2012年中国西部地区12个省(市、区)级面板数据,以产业经济发展视角研究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同时评估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西部地区不同产业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呈现显著的差异。同时,由于西部大开发的动态发展,不同产业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具有阶段性。从未来发展看,须重视产业经济发展的规律,推动有效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推动西部地区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并促进西部地区的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12.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起关键性作用。本文以杭州市为例对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同时还存在着培养体系不健全、保障激励机制不完善、政府投入不足以及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尚未真正形成等问题。因此,需要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进一步更新观念,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与社会氛围,推动技能劳动者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指标,也是社会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关心的热点,在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而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分析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经济有效增长、增加经济对就业的溢出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详实的数据,运用就业弹性系数指标,从总量上和三大产业结构发展上对南通市的经济增长和从业人员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从关键点、动力源、新渠道、新手段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新零工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模式,得到了学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新冠疫情爆发后,新零工经济作为传统雇佣经济的有机补充,解决了"用工难、用工慢、用工贵"等问题。但是,部分研究存在两种模糊的思路:一方面片面曲解零工经济特别是新零工经济的概念和内涵,将传统零工经济和新零工经济混淆;另一方面将各类新雇佣模式的概念与新零工经济混用,忽视了各类概念之间的差别与联系。本文尝试区分零工经济和新零工经济,分别提炼其两方和三方的基本模式,从命名维度区分共享用工、灵活用工等新概念与新零工经济的异同。继而归纳新零工经济的三方面特征,分别提出六大典型优势和潜在劣势。针对新零工经济工作时间放大"制造自由"、内容存在"虹吸效应"、流程隐藏"系统刚控"、收入实际"隐性减少"、模式趋向"垄断经营"、发展警惕"产业空心"等问题,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劳动争议数量也在大量增加。本文研究我国经济增长与劳动争议动态关系的演进机理,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的劳动争议数量会经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演进过程,表现为倒U型曲线的演进轨迹。这一演进过程和轨迹是经济持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成熟完善的必然结果,是政府主导型、不平衡型和平衡型三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劳动关系演变和转化的过程,是企业劳动关系的各种影响因素变化发展和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马克思就业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79-2013年全国时序数据,采用VAR模型,分析经济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及就业三者的关系。得到如下结论:固定资产投资是GDP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GDP增长率对就业弹性具有微弱的影响。对于以上结果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大规模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这种增长靠的是资本的投入,也就是不变资本的增加,而不变资本多数投入到资本密集程度高的企业,其对就业具有挤出作用,因此,不利于就业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通过了解随迁老人在流动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调查随迁老人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本文基于在北京市某区县的调研,采用实地观察法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了解了因各种原因必须随迁的老人在生活、情绪状况以及未来打算等方面的情况.调查发现,生活习惯的变化,使随迁老人的心理落差更为明显;本地对外地的歧视,使随迁老人产生自卑心理和孤独情绪;而异地医疗的困难,使随迁老人对未来感到并不乐观.调查结果显示,有多种因素影响随迁老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个人性格、归属感和空气环境等.  相似文献   

18.
无限供给和成本低廉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曾是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来源。但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状况已被打破,企业正面临着系统性的民工荒问题。调研数据显示,民工荒在企业中普遍存在,并引起农民工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的持续提高。在此背景下,企业正本能地挖掘自身潜力,积极寻求与自身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应对措施,这将给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联合国人口司2013年预测数据研究发现:自2015年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及比重将快速下降,且劳动年龄人口内部结构老化现象也将更加严重。未来劳动力供给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将会通过减少有效劳动供给、使得劳动生产率提高受限、加大工资上涨压力等影响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