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升温,城市高温灾害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城市人居环境。通过CNKI和Web of Science检索城市高温灾害相关文献,采用Meta-analysis方法和Cite Space工具,分析近年来城市规划应对高温灾害的研究进展。结果发现,城市高温灾害的规划应对研究起源于城市热岛方面,在气候变化方面得到发展,最后形成城市高温灾害的研究。在减缓性策略与适应性策略两大主题下,主要应对途径是土地利用、空间结构、道路交通、绿化景观以及建筑等,每种途径又分为多种具体策略。目前在规划体系、针对性规划以及效益评估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在理论上应加强构建规划体系,以及效益评估系统的研究;在实践中制定应对高温灾害的规划编制标准,探索气候友好型城市规划设计方法,为韧性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石晓冬  黄晓春  高雅  张佳怡 《城市》2023,(5):105-113
本文依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提出的以“风险”为核心的决策理论基础,辨析了国际前沿适应理论,总结了国际机构适应性规划框架,分析了主要国际大城市的气候适应性规划案例,明确了适应性规划的五项重要内容。这五项内容包括:气候变化趋势分析与预测、风险与脆弱性评估、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适应性规划策略和适应性规划实施。提出了“预测-评估-规划-实施”的“四部曲”式气候适应性规划技术路线,构建了系统完整的气候适应性规划技术体系。在具体应用上,首先以北京为研究对象,对北京市域范围内气候风险区划及适应能力进行全面扫描,进而构建全方位、多险种的策略体系;然后进一步将视角从市域深入社区,并在社区尺度探索人与建成环境并重的气候适应性规划方法;最后在首都核心区进行具体实践。基于以上探索性研究,提出北京在城乡规划体系中体现气候适应性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村镇地区灾害频发、损失严重,编制综合防灾规划的意义重大,但具体编制工作仍举步维艰。本研究认为村镇综合防灾规划具有独特性,不能完全照搬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村镇综合防灾规划的困境在于指导性的法律体系不健全、编制体系不够完善、管理实施困难。本文借鉴了美国和日本地方综合防灾规划的经验,指出我国村镇综合防灾规划对策在于完善规划法律体系、完善规划编制体系、突出规划的实施性、重视防灾避难空间建设、探索规划实施的新机制等,并以神农架松柏镇为例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4.
绿色空间与城市发展不断耦合作用,构成复杂的生态—社会系统,影响着城市的适应水平.近年来,在极端气候、公共卫生等不确定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如何评估系统适应水平成为研究热点,也就必须探索绿色空间与城市发展的耦合特征及影响因素.引入适应性循环理论,阐释绿色空间与城市发展的耦合过程,及其对城市适应能力的影响;建立绿色空间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魏晓云 《城市》2016,(2):50-54
借鉴先行城市的经验,厦门将轨道交通综合开发规划纳入轨道交通规划体系,在轨道一号线前期规划阶段开展综合开发规划,从城市空间结构、用地布局优化和交通一体化衔接等多方面对沿线城市综合系统进行优化整合,并在规划管理中进行落实,对综合开发规划编制进行积极有效的尝试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城市规划走向规范化、法制化和公众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建立和完善城市规划层次体系,是城市规划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步骤之一。世界上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重视空间规划体系,从国家一级的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到各城市的建设管理规划、区划,都形成了完善的规划体系。如德国的空间规划体系,包括各联邦州的土地利用空间规划、联邦州内大区的空间规划、跨联邦州界的空间规划、各城市编制的城市总体土地利用规划(F-Plan)和各个城镇及社区编制的建设规划图则(B-Plan)等多个层面。美国规划体系则分为三个层次:综合规划、用地区划法、基地或总平面详细规划。  相似文献   

7.
孙伶 《城市》2012,(10):60-63
近年来,天津市迈入高速发展期,GDP年增速高达16%以上,城乡建设用地年增长50多平方公里,并体现出全域开发的态势。在此背景下,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各功能区主体纷纷组织编制了类型多样、层次复杂的城乡规划和涉及城乡空间利用的专项规划,因而产生出规划编制和管理主体混乱、各规划的地位不明确、规划之间依据关系不明、规划的技术内容和深度不规范等问题,给城乡规划管理带来了一些挑战,为此,需要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规划编制体系。一、现有体系及问题(一)现有体系以历版天津城市总体规划为核心,天津市城乡规划的数量、类型和覆盖范围不断扩展,特别是2008年以来更是编制了数百项规划,形成了初步完善的规划编制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立全国统一、权责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提升国家空间治理能力和水平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行动计划》紧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管理工作阶段性重点任务和实践需要,推进省市县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城市体检、城市更新、城市设计、大数据等30余项规划相关标准的研制工作,计划通过三年的努力,基本建立多规合一、统筹协调、包容开放、科学适用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行动计划》适应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全要素、全流程管理工作的需要,理顺规划编制与规划实施的技术逻辑和相关要求,为规划“编审督”一体化提供统一标尺。  相似文献   

9.
马志强  王昱之 《城市》2019,(6):51-59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有关城市空间规划和空间管控的重大工作,是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热点与焦点。基于此,笔者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研究命题,从系统梳理规划提出的背景及"多规"之间的差异入手,以规划创新为基础、以空间重构为手段,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内容和技术方法体系,从而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全面开展提供相关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发展转型中,我国原本粗放的城市规划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当代城市建设需要,国家确立了以城市设计为抓手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方针。针对方法论尚未完善的现状,在总结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从编制体系、过程管控和建成管理三个层面构建了城市设计的精细化管理机制。再以珠海市为例,对城市设计实践情况进行了调查,就其四层级的城市设计编制体系、高标准多角度的过程管控和多模式的建成管理等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与反思。  相似文献   

11.
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建成区普遍出现了显著的热岛效应,给居民健康与能源负荷带来了巨大威胁。在“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背景下,将热岛效应纳入城市体检评估体系,对建成区热岛强度及相关气候风险开展常态化监测与周期性评估,是提升热岛问题精准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应对热岛效应复杂时空变化给精准分析所带来挑战的基础上,本研究依托卫星遥感数据,探索构建了“干扰控制—变化诊断—风险评估—规划应对”的体检评估框架,并对2016—2020年武汉市建成区内部热岛强度及其时序变化开展了评估。结果显示,武汉市热岛强度呈现出“内外双高,局部集聚、中间塌陷”的“U”型圈层式分异结构;2016—2020年,热岛区域面积及强度均呈现增长趋势,且增加幅度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城市工业园区与老城区的热岛效应最为显著且处于持续恶化阶段,尤其是人口密集的老城区热暴露风险最高。根据热岛强度及相关热暴露风险的时空演变格局,研究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及规划管理层面提出了多层次规划协调的规划建议。本研究对提高城市热岛效应体检评估的科学性,推动热岛问题精准治理、建设高品质宜居城市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滨海城市雨洪灾害“孕灾机制复杂、风险暴露度高、承载体脆弱”等典型特征,应用多源数据与智能分析的雨洪灾害智慧识别技术,提出了多尺度规划协同的韧性防灾布局的规划思路,建构了应对滨海城市雨洪灾害的“宏观—中观—微观”多尺度智慧—韧性海绵城市规划方法。结合闽三角城市群—厦门市—杏林湾片区三个典型尺度,进行规划应用探索,包括流域—城市群层面的孕灾环境与承载体脆弱性解析、区域生态海绵系统格局建构,城市层面的雨洪脆弱性评价、承洪韧性空间结构布局、土地利用规划与避灾场所布局,街区层面的分单元差异化承洪韧性规划设计及雨洪风险智慧监测与导控,为滨海城市雨洪灾害的智慧识别与韧性防控提供系统化的理论方法及实践应用支持。  相似文献   

13.
2020年初,很多高校除了部分实践课之外,所有课程初次采用了线上教学模式;随着疫情的发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也开始探索和实践。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线上教学有其优势,也遇到很多问题。从线上教学、线下教学、教学资源、教学平台等多个方面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在后疫情时代,高校同样需要注重教学资料的收集,提升学生的线上自主学习能力,并坚持"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4.
肖婷 《公关世界》2022,(23):137-139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的“教与学”从线下走向线上,各个高校通过多种在线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实践。如何使得线上教学质量与传统线下教学等效是教师在线上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分析线上教学质量的存在问题,并提出提升路径,为后期线上教学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5.
街道作为开展城市活动的重要场所空间,其风貌品质会对人的体验产生直接影响。然而,当下城市街道风貌缺乏系统的规划管控。本研究构建了规划语境下的街道风貌规划管控体系,包含上位与相关规划落实、街道风貌管控规划编制、沿街建筑建造(整治)手册引导以及典型街道城市设计四个部分。其中,上位与相关规划内容的落实是街道风貌管控规划的前提和要求,沿街建筑建造(整治)手册为具体街道管控和建造实践提供建筑选型数据,典型街道的城市设计是整套风貌规划管控体系重要的检验途径和优化依据。以云南省镇雄县老城区街道风貌管控规划为例,简述该规划管控体系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6.
赵炜  雷成涛  张莉  卿粼波 《城市》2023,(5):63-72
在智慧韧性城市加速建设、基层风险治理能力亟待提升的背景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在社区层面的传导和实施技术需求更加紧迫。本文从社会培育、规划方法和智能技术三个维度剖析了城市社区防灾规划的相关经验,阐述了基于智能技术的城市社区防灾规划的重要作用,构建了以防灾分析决策、动态防灾空间、防灾管理服务为主体的社区防灾规划框架,明确了智能技术贯穿始终的规划流程,并以天府新区正大街社区为例,说明了城市社区防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的程序逻辑、方法要点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作为苏格兰第一大城市、英国第三大城市,格拉斯哥有着成熟完备的规划体系,于2017年正式出台了新一轮城市发展规划。其城市发展规则编制兼备规范性与灵活性,围绕议会确定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目标,衍生出高品质、健康、紧凑、可持续四个战略目标继而制定相关重点领域政策;坚持动态规划原则,包含监测、征询、编制、审查、采纳、实施、评估、更新等环节在内的动态历程;关注公共产品的规划,如交通体系、环境绿地、基础设施、住房建设等,其所关注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于就业岗位的增长和不同产业间的此消彼长而不是关注GDP数据;以广泛的公众参与凝聚共识,其公众参与的途径多、范围广、涉及群体全面,其规划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规划教育、求得理性共识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制定出的规划反映的不仅仅是政府的主观愿望,还有公众对城市未来的期待。这些对国内同类型城市发展规划的编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韧性作为现代城市应对不确定性变化和威胁的新范式,也是维持城市系统正常运行的有效途径,明确韧性城市的定义内涵、核心机制和评估策略对其实践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总结韧性的研究缘起、核心机制和认知观点。其次,阐释韧性城市理论的内涵与外延,从多个角度对其定义进行梳理,简要分析韧性与适应性、可持续性间的关系。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将城市韧性归纳为两种类型:城市"特定韧性"和城市"一般韧性",在此基础上对韧性城市的评估体系和提升策略进行归纳。结果发现韧性模式的确为城市复杂问题的解决的有效范式,但仍需要在韧性分类研究和因地制宜的标准体系等方面进行继续提升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我国村镇地区灾害频发,防灾减灾规划不足导致受灾严重,而国内针对村镇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理论基础研究相对有限。本文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从防灾规划前期村镇灾害分析与评估、村镇综合防灾规划、村镇综合防灾规划评价三个层面建立整体的村镇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体系。并以木鱼镇镇域为例,进行了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尝试,通过镇域基础条件分析、灾害概括与特征分析、现状综合防灾能力评估、镇域灾害风险评估、镇域防灾规划编制和镇域综合防灾规划评价予以说明佐证。  相似文献   

20.
一、国外土地管理的经验1.美国土地管理经验美国的城市土地管理是通过城市规划工作实现的,其特点是,一方面通过立法来明确土地管理内容,另一方面采用信息透明并辅以公示协商的制度来完成的。2.英国土地管理经验英国土地管理也是通过城市规划立法实现的。英国土地规划由法规体系和执法系统构成的。其立法系统包括制定城市规划法案和编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开发规划;其执法系统是签发规划许可控制地区的土地开发的机构。同样,英国在土地管理中也充分体现了政府的作用。3.欧洲土地银行的经验瑞典、荷兰为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相继采取了建立土地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