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传统节日文化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保留了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具代表性的内蕴,是民族生活和民族精神的典礼和仪式,是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的重要载体.它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它对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扬具有重要的价值.具体表现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的北京中央公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公共空间。它为民国文人交流学术思想、建构文化沙龙提供了优越条件,又是民国文人发生浪漫情事、表达故园之思的寄情场所。由于文化立场不同,各类民国文人对于中央公园产生了不同的精神映像,从中可以透视民国文人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3.
一所谓企业精神,特别是中国企业精神,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如哲学、企业管理学、文化学和社会学,可以给它下不同的定义。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不同企业也有各不相同的企业精神。一般来说,企业精神,是一种能动反映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发展特点的社会群体意识,是一种被企业全体成员奉行的共同价值观念,是一种能够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思想体系和精神力量。企业精神也是企业家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又是创造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场所与途径。因此,树立和发扬企业精神,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  相似文献   

4.
孙明哲 《学术交流》2006,(3):164-166
文化的核心特质是作为观念系统的存在,是潜藏在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之下的共同的观念系统,即概念性设计和共同的意义系统。它作为各民族既得的思维传统,以一种潜在的惯性力量制约着人的思维过程,形成该民族特定的认识背景以及信息的选择、加工和理解系统,形成该民族特定的理解力和行为方式。文化是各民族自我认识、自我意识与自我认同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已成为跨越 2 1世纪不可回避的现实。全球性与民族性的关系是这个话题中的一个重要的领域。人类学对“文化”的解释 ,与早期社会学“现代性”阐释是我们理解全球化进程的两个不同视角 ,它提供了探讨全球性与民族性关系特定的分析框架。全球性最大的特征是开放性 ,其引起的最广泛的社会过程就是文化互动。文化互动的多重功能 ,反映出全球性与民族性互动中正功能、负功能并存的性质。在全球化时代 ,民族人格因素再次被反观、被在全球化中提升 ,跨文化素养、跨文化人格是当今民族人格的一个侧面和延伸 ;同时民族人格又体现出独特的民族生活方式及其价值追求。全球化已完全改变了当代中国人对日常生活的理解 ,生活方式的选择与个人的自我认同紧密相关。对个人来说 ,对民族化人格的认同也意味着重建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平衡。  相似文献   

6.
公共性:从精神世界到社会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性是公共生活的永恒话题,是公共生活的根本属性。形而上的公共性体现为一种具有普遍价值约束力的公共精神。形而下的公共性表现为公共权力对公共利益的有效维护。作为抽象的公共精神的公共性必须还原现实的公共生活,通过公共利益体现其在公共领域中的价值。作为公共生活空间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既存在差异又存在着潜移默化的融合趋势,公共性也因而受到威胁,缓解公共性危机需要借助文化的力量和社会资本的积累,形成对公共利益的更广泛的共识,达成行动的一致,进而使公共性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7.
北京是世界上著名的古都 ,它融汇着中国各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世界多种宗教文化 ,凝聚着中国辉煌的建筑文化艺术 ,体现着古代东方城市完美的文化氛围。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北京作为古都名城凝聚的宗教文化 :城市与宗教文化 ;宗教符号与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 ;“和”的宗教思想对北京文化的影响 ;最后 ,着重研究宗教与北京人文空间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因此它也是影响人的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自然环境的广大性和持久性表明,它不是造成个体生活方式差别的导因,它影响的对象主要是生活在一个广阔地域、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体、常常包容着许多民族。因此,我们可以用稳定的自然环境比较和解释不同的社会生活方式,用环境的差别性说明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社会生活方式的差别性。由于环境对生活方式的影响是通过人的心理结构进行的,因此,我们在探讨自然环境对生活方式影响的过程中,必须首先揭示自然环境对一个文化系统形成和稳定的巨大作用,然后才能说明文化系统的心理特点是如何影响社会生活方式的。中国文化是世界四个文明起源中唯一保存下来的文化系统,它年代之久远,资料之丰富,内容之  相似文献   

9.
刘军 《探求》2014,(6):59-63
互联网族群文化作为一种亚网络文化现象,对人类生存空间产生了一定辐射和影响。这种文化现象是研究网络文化的一个全新视域,具有不容小觑的现实文化价值。互联网族群化现象的兴起与涌现,反映了社会发展中人的现代性的多元化。在互联网空间内的各类互联网族群,其行为不单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交往场域,互联网族群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场景给现实社会中的人们选择,它是比社会空间更加合乎心意的交往空间。在这种交往空间中,虚拟生存投射和延伸了现实生存。通过网上与网下的联动,充实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实现虚拟与现实的"和谐互动",进而实现良性循环的"虚实共生"。  相似文献   

10.
鄂东南地区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既受当地山区丘陵自然环境的影响,更是自宋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外来移民不断迁入定居、繁衍的结果。而且移入先后的不同导致村落形成和扩散方式的差异,进而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一姓数村、团状聚居和一娃一村,分散聚居等多种聚居模式。这种家族式聚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管理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来自江西等宗法文化较浓厚地区移民的迁入,以及不同族群为着生存空间的竞争,导致鄂东南地区在清代前期进入普遍的移民家族的组织化和制度化进程。以宗祠——支祠——家祠为层级的祠堂建筑格局与家族聚居区——自然村落——单个家庭的聚落形态相对应,体现出建筑格局与家族结构在某种程度上的契合。其中与自然村落相关联的支祠(鄂东南称之为祖堂、宗屋、公屋)更是构成所在村落的公共空间,并成为族人祭祀、娱乐、教育、生产等公共生活的核心,地理空间与血缘家族空间的重叠、建筑的象征功能与宗法组织的实际运作共同维系着清代以来鄂东南地区以家族为特征的乡村生产、生活秩序。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政治文化的特征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具个性的城邦制度和公共生活的理性倾向既是希腊文明的主要特征 ,也是古希腊政治文化的典型体现。孕育于城邦特有的社会与精神结构之中的希腊理性 ,是其政治文化的精神特质。城邦制度作为政治理性的实验场 ,则是希腊政治文化的物质载体。政治理性与城邦制度互为依存 ,是支撑古希腊政治文化运行的内在机制。二者的交融与互动 ,演绎出古希腊政治文化独特的精彩篇章。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当前文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精神 ,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基础上 ,集中代表着这种文化的价值 ,反映着人们最一般的价值取向。美国是普遍主义较为盛行的国家 ,其普遍主义的文化精神渗透于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中国的特殊主义文化精神更为突出 ,也较为典型。这两种不同的文化精神各有其长处和短处 ,也具有互补性和共处性。在建构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创造人类文明的实践中 ,人们不应简单地将这两种文化精神对立起来 ,而应各取所长 ,促进它们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达林太 《社科纵横》2010,25(5):124-125
公共造型艺术是公共性的,具有共享、民主、开放、交流精神的艺术。它可以采取各种形态方式来表现,比如建筑、壁画、园林景观、城市景观、公共设施,它也可以是地景艺术、装置艺术、等等,包括能表达公众意愿意为主要功能的所有公共造型艺术。关注不同地区复杂的自然因素、精神因素、功能因素、乡土经验成为公共造型艺术设计的关注重点,将它在现代新的环境、新的技术条件下,融于设计中,才能创作出适应自然环境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公共艺术。这样的艺术是具有地域文化的艺术,是感人情怀的艺术,是世界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不只是生产、居住、交通、文化等子系统在空间上的统一体,而且是人的生存的物质、自然、社会和文化诸条件的有机联系的统一环境,是一种生活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现代社会生活中城市具有主导作用。对乡村来说,城市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效能高而且集中。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统一的社会主义文化,统一的生活方式。由于城乡间还将长久地存在社会差别,消灭这一差别将是建设共产主义的重要任务之一,因而目前现实存在着  相似文献   

16.
注重各民族经济发展问题,以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是兵团长期以来的重要经验。民族地区相对落后和贫困化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以下简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兵团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根本途径,更是增进新疆各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边防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公共权力制约的路径选择及其价值预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显明 《浙江学刊》2005,(2):119-125
公共领域的制度安排及其演变,不仅与社会现实的政治、经济条件相关,而且与政治共同体的文化价值传统相关.民族传统的价值信仰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共制度设计的价值取向和制度选择的思维空间.中西方在公共权力制约上不同的路径选择,隐含着对人性以及人类社会生活秩序不同的价值预设.这种观念预设同制度演进形成了一种既相互支撑又相互限制的内在循环,并使观念演进和制度变迁一并呈现出了自我强化的路径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带来了经济、技术、政治的开放性,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与此同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现代性技术所引发的传统连续性的中断、空间的压缩,也对各个民族自身的文化认同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构建自身的文化身份,保持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成为当今文化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文化认同的构建,不仅依赖于对经济、政治制度的宏观把控,同时也需要植根于民族内部,对具有重要奠基性作用的历史体验进行微观探究。文化记忆作为历史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连续性、他者性、重构性对民族内部凝聚性结构的形成和文化认同的建构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记忆不仅是文化认同的基础、实现文化自信的桥梁,更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回溯和反思的镜鉴。  相似文献   

19.
马兴国 《日本学刊》2001,(2):110-124
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各集团共同生活中普遍具有的代代相习的社会事象。它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种积淀 ,集中表现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众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伦理观念以及心理结构等方面的传统特征 ,构成民族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原动力。民俗作为一个科学研究的对象 ,在世界现代人文科学中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 ,当是在 1 9世纪。人们普遍地将英国人汤姆斯 ( William John Thoms)提出“民俗学”的 1 84 6年 ,视为国际民俗学运动史之发端。一日本有关民俗的记述 ,从广义上讲 ,可以溯源到记纪神话时代。《古事记》( 7…  相似文献   

20.
方言是极具地方和民族性格特征的一种表现,也是特殊的文化现象。辽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东西南北各有不同的语音语调。用文字的形式表述方言的特点,也是本刊的一个尝试。意于相声、小品之外,更多了解辽宁人的不同生活侧面。本刊今起将开设"东北话"栏目。相信它能通过对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用词用语加以归纳梳理,帮助国内外读者走进辽宁人丰富多彩的真实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