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人力资本、劳动者权益与迁移意愿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重庆市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迁移意愿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对农村户籍就业流动人口来说,受教育年限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对迁移意愿影响显著;对非农村户籍就业流动人口来说,性别、年龄、婚姻以及每周工作天数对迁移意愿影响显著;非农村户籍就业流动人口迁移意愿显著高于农村户籍就业流动人口迁移意愿。基于此,提出了改革不合理的教育体制、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以及统筹城乡就业政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口流动对城市收入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晶 《中国劳动》2004,(9):20-21
我国目前正处于体制转型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人口流动与迁移的规模和速度都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资料表明,我国目前急剧增加的人口流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伴随经济发展而增加的候鸟型流动人口,他们在一个城市滞留的时间一般较短,其流动的方向受城市功能和城市聚集效应的影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涌入城市,然而他们的城市生活满意度却在逐渐下降.文章以南京市调查样本为依据,将可能影响流动人城市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三类:个体特征、工作情况以及生活情况,运用有序回归的方法构建模型,对流动人口城市生活满意度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发现个体特征中影响流动人口城市生活满意度的因素有性别、婚姻、户口等;工作因素中影响的因素有月平均工资、是否拖欠工资等;生活因素中影响的因素有是否去本地公园、是否去本地博物馆或科技馆等.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伴随着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出现了一大批快速发展的新兴大城市,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并参与到流入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对流入地城市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加做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根据宁波市第二、三次产业和行业数据,理清流动人口对新兴大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路径,构建柯布—道格拉斯型生产函数模型,并引入宏观税负变量,估算流动人口对城市经济和财政收入的贡献份额。通过分析,流动人口就业于不同行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方式不同,因此将宁波市流动人口就业结构及产业结构优化的经验传递到其他区域发展的大城市,从而优化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控制流动人口规模,留住优秀人才,合理规划流动人口在各行业的分布,最终共享流动人口在区域协同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流动人口呈现出规模庞大、空间宏大的局面,促进了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在我国不同区域人口流动却存在着很大差异。那么区域产业聚集和分工是否是影响人口流动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利用区域人口净迁移率(代表人口流动强度)、产业聚集程度、产业分工程度三个指标,通过筛选建立多模型检验典型产业的聚集和分工程度对人口流动的影响程度和方向,结果显示: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聚集对区域人口流入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而产业聚集和分工对区域人口流动的影响又存在着差异,不同区域其产业聚集程度和分工程度的差异决定了人口流动强度的差异。区域之间要实现人口合理流动,应充分发挥区域禀赋优势,加大劳动力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不可避免地会对以农民工为代表的普通劳动者就业产生直接影响。本文使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求职难度的变化和收入水平的变化等两个方面考察了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农民工就业压力感知的现状、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38.76%的农民工感觉近两年求职难度增加,34.06%的农民工近一年内出现了收入水平下降。基于Heckman两步法的计量检验显示:农民工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城镇户籍的流动人口,并且中老年农民工的就业压力显著更高,女性农民工的求职压力大于男性、但收入下降的压力却低于男性。而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农民工的就业压力显著下降。雇主或从事自营工作,以及在个体及其他所有制就业的农民工,其收入水平下降的可能性显著更高。华南和华东地区农民工的就业压力显著低于其他地区,并且就业压力在不同行业之间也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就业形势和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劳动力在城市之间的流动和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规模不断扩大,流动人口逐渐成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以外的第三类人群。关于这部分外来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上海市实施了综合保险。本文主要介绍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的实施情况并做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10-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了流动劳动力的重点流出与流入中心,运用差序格局理论,从地缘角度考察流动劳动力就业地选择,并通过Mlogit回归方法,对影响流动劳动力就业地选择因素加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动劳动力依然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收入对于就业地选择仍具显著影响。同时,就近迁移比重变大,说明经济发展在收敛,地区差异正在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是我国体制转型的特殊产物,改革开放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迁催生了"农民工"的概念。2018年,我国农民工的总量达2.8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0.70%。农民工已成为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的市民化将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至64.04%。大湾区是我国最发达的城市群,历来都是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选之地。本文根据2011年-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大湾区九市农民工的人口流动情况进行梳理,发现大湾区九市农民工的发展早于全国5年,并且该区域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强烈,但该趋势并不稳固,农民工的返乡倾向明显、城市身份认同程度较差,农民工"虚城市化"与"半城市化"的状态明显。由此,本文从个人、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因素对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进行研究,提出大湾区九市农民工市民化治理的路径,促进市民化意愿保持在较高水平以及农民工的"彻底"市民化。  相似文献   

10.
曹家宁 《劳动世界》2013,(11):179-179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进入高速发展期,尤其是城市化成为了快速发展期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现在,我国的城市化率已进入到了加速发展的时期,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城市化率2009年已增加到46.6%,比1980年的19.39%增加了140.3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城市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他们为城市化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他们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与此同时他们并没有享受到和城市人口一样的生活品质。“居住”是人类最基本的诉求,流动人口的居住状况直接影响到其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如果居住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方面来说不利于个人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基本的生存权来说也是没有得到尊重的。  相似文献   

11.
在城乡就业壁垒业已打破的今天,近来有关大城市对外来流动人口设立就业门槛的议论引人关注。针对一些特大城市外来流动人口不断膨胀的事实,一些学者建议提高就业门槛,限制低素质劳动者进入城市。更有学者建言,应引入就业许可制度,对符合条件同时从事有用工缺口职业的外来流动人口发放就业许可证,不符合条件或没有用工缺口的则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上海市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前沿的大都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如此大规模的流动人口为上海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他们的生活保障状况也应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考察上海市流动人口的生育保障状况,对上海市某个区域的流动人口生育保险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有助于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并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的生育保障。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国家计生委2011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可知,东部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流动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存在很大差异,为剖析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采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分别分析了东部地区和非东部地区的流动人口劳动参与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影响东部和非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劳动参与的因素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流入地为东部地区的流动人口其劳动参与主要受性别、出生年份、婚姻状况、户口性质、受教育程度、子女情况、家庭收入以及是否参加社会保险等因素影响,老家是否有老人需赡养不显著;而流入地为非东部地区除了户口性质这一变量对该地区流动人口劳动参与影响不显著外,其他变量均有显著影响,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以及老家是否有老人赡养这两个变量在不同流入地,其作用方向相反,文章尝试对此给出解释。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选择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农民工是我国最主要的流动人口。大量农民离开乡村跨区域流动就业,一方面增加了自身的收入,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找到了出路,避免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力的极大浪费,同时,也为城市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急需的劳动力,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按照建立和谐社会和统筹城乡的发展观,必须逐步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则是社会保障模式选择问题。对现行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的分析比较农民工社会保障的代表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一为广东模式,即将农民工纳入现行城保框架(包括浙江的双低政策),一为上海模式,即单独建…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和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数据,本文区分了子女校内和校外教育支出对父母劳动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子女教育支出影响父母劳动时间存在“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性别分工特征,校内教育支出增加显著提高了父母劳动时间,且对父亲劳动时间的正向影响更大;而子女参加课外辅导培训等校外教育支出显著降低了母亲劳动时间,父亲劳动时间并无明显变化。第二,机制分析表明,子女参加课外辅导培训会使父母特别是母亲显著增加接送或陪护子女上辅导班等教育照料,同时母亲家务劳动减少和生育意愿降低。第三,教育支出影响父母劳动时间在子女性别和子女所处教育阶段方面存在异质性。当子女由义务教育阶段进入高中阶段时,父亲会加大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并增加教育照料,导致子女高中阶段的校外教育支出对母亲劳动时间的负向影响不明显。第四,政府减免学费缓解了父亲校内教育支出经济压力,同时挤入效应使得校外教育支出提高了母亲劳动时间,子女学业成绩好能够缓解校外教育支出对母亲劳动时间的负向影响。建议政府切实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以减少家庭教育焦虑和不必要的教育照料,在减轻教育负担鼓励生育的同时,把实现公共教育支出与家庭教育支出的平...  相似文献   

16.
据悉,2010年沈阳市计划通过来沈工作、项目合作、智力引进等方式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数量要比2009年增加20%。沈阳市将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年内完成技师、高级技师培训6000人。扩大双证培训面,让更多的工科大学毕业生具备技师资格,让更多的技师拥有大学或专科学历。全面推行高技能带头人和首席技师(首席工人)制度。据悉,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首  相似文献   

17.
辰辰 《劳动世界》2016,(7):9-10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人才竞争加剧,迫切需要我国以更加积极主动、开放自信、灵活务实的态度,创造更为良好的对外开放环境.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是吸引和服务外国人来华创业投资、工作生活的重要手段. 为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根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作为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在他们涌入城市的同时,其子女也随着父母们的流动而形成了一个新的特殊群体.当他们重新面对并要融入一个与农村环境完全不同的城市时,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势必产生冲突,尤其是对孩童的心理发展也会产生影响.这不仅会严重影响到他们与城市社会的融入,也会引发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在正视农二代由社会融合产生的的诸多问题的同时,如何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正常的社会化进程,也是我们现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而急切的问题,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要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增加受教育培训机会,提高专业技能和胜任岗位能力",并将教育作为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成为稳定就业的产业工人的重要路径。以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服务行业、建筑行业、制造业的从业人员为主要调查对象,了解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接受继续教育的现状与特点,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存在自身接受继续教育的动力意愿不足、企业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投资的动力意愿不足等问题,并据此提出要做好终身教育宣传、搭建继续教育平台、优化在职培训模式等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年社会,失能老人数量日益增多,其照顾服务的供给主体——家庭照顾者逐渐进入人们视野。文章根据江苏省南京市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调查数据,描述了家庭照顾者的基本特征、照顾压力以及对社区服务的评价,运用二元Logit模型发现影响他们购买正式照顾服务意愿的因素除了照顾者年龄、失能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和家庭经济收入之外,照顾压力、照顾时间和照顾主体以及是否有人协助照顾老人都对其购买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