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货运维系城市生产、生活物资供应,而重型货运又是高效货运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重型货运交通需求的精准建模解析成为当前提升城市货运效率、优化货运设施布局的迫切需求。为准确把握货运交通需求与土地利用的关联关系,该文以深圳市12 t以上的重型货车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GWR)来量化设施规模、人口数、兴趣点数量、道路网络里程等要素对货运交通需求影响的空间异质性,并结合模型结果对现行货运交通管理政策的潜在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GWR模型较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具有更佳的拟合优度,重型货运交通需求与工业和物流仓储两类主要用地类型的关联程度在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且重型货车主要集中在城市外围工业区与大型物流仓储园区。该文研究成果可为因地制宜制定货运交通管理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大型货车运输是城市货运系统规划和管理的重点,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有着强力的支撑功能。该文以上海市大型货车GPS数据为基础,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清洗、OD点提取;然后利用隐马尔可夫模型进行路网匹配,得到上海市各路段分时流量及车速;最后结合产业地块,分析上海市货运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上海市货运通道。从运输结构、货运通道布局与交通组织、货运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角度给出货运通道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货运需求的激增,城市货运需求模型在货运需求预测、交通系统优化、货运政策评估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该文在搜集整理国内外城市货运需求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参考单元首先将其分为基于车辆出行、基于货物、基于取配送活动和基于出行链四类,并分析各类模型的建模思路和技术方法。其次,对四类模型进行比对分析,得出结论:基于车辆出行模型的优势在于对货运现状描述,基于货物模型和基于取配送活动模型的优势在于评估宏观政策的影响,而基于出行链模型较的优势在于对微观政策措施的评估。最后,讨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前多数货运研究以提取货车静态停留行为为主,缺少对货车区域持续作业等动态停留行为的采集;停留行为结合物流园区、兴趣点、货运调查等数据研究货运出行特征,存在一定局限性、不稳定性。该文利用重型货车GPS数据与城市用地数据,设计基于时空序列的停留域搜索算法;构建停留时间、用地距离、用地性质权重三个维度的货运停留行为特征;运用轮廓系数评价聚类效果确定最佳簇数,基于围绕中心点划分的分类回归决策树(PAM-CART)算法建立城市货运停留行为识别模型,区别货运停留行为、非货运停留行为、混合货运停留行为。通过训练数据与验证数据交叉验证,模型准确率为99.3%。结果表明模型能准确地识别城市货运停留行为,可为城市货运交通、货运物流经济、货车碳排放等相关政策研究制定提供技术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该文旨在探讨不同视角下的货运交通模型构建策略以及在货运交通需求量化分析方面的得失。介绍了货运交通模型研究的现状以及它和客运模型建模的差异,对三种货运建模方法,即四阶段建模方法、出行链建模方法和非集计的仿真模拟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此外,探讨了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产业链分析、基于货运类型的货运建模分析、基于货物分类的货运建模分析以及货运出行与用地的关联建模等构建思路,并以深圳市、广东省和武汉市为例,介绍了实践中建立货运模型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6.
城市货运共享枢纽的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受到关注,当时的情况是,随着城市间货物运输活动的效率不断提高,城市地区内通过货车进行货物运输的成本却大幅增加。早期研究建议建立城市货运共享枢纽,使货车运输企业能够将零散的货物集中起来。过去几年,一方面为了满足承运商装卸货物的需求,另一方面为了给货车司机在市中心周边提供一个交通高峰期轮候的场所,“城市港”的概念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采用最新获取的调查数据,运用需求的有序概率模型来考察货运公司对此类设施是否感兴趣。  相似文献   

7.
该文介绍了上海市新能源货车推广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在对未来道路货运车辆规模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新能源货车发展可行性,提出新能源货车推广目标,并测算了货车碳排放总量,最后提出新能源货车推广的保障措施,为行业管理部门推动道路货运行业碳减排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松江区静态交通规划为基础,分析新城停车问题的主要成因,提出了停车需求预测的改进方法,针对不同类型需求进行停车预测,并结合上海市政策发展提出新城在打造独立节点城市的过程中停车发展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9.
该文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城市交通规划方法的发展概况,从分析城市的土地利用、交通需求以及交通供应三者之间循环机制着手,指出我国现行城市交通规划方法的不足,提出城市生态安全、空间结构和城市交通系统三者的规划与建设一体化的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0.
轨道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类型、开发强度直接影响轨道站点客运量及客流时变形态。该文以青岛轨道交通为例,从用地角度出发,选取轨道站点周边1 km范围,分析站点周边用地构成对不同类型线路及站点客流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轨道站点客流特征与车站所处城市区位、周边土地利用类型及人口岗位数量密切相关,通过深入挖掘轨道交通客流与土地利用、人口岗位关系,有助于提升客流需求预测准确性,支撑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及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11.
曾丽群  单国彬  彭瑞林 《城市》2016,(12):29-33
笔者通过现场调研发现,北海市中心城区现状公共停车设施主要存在停车泊位构成不合理、 停车场利用不充分和缺乏有效管理3个方面的问题.结合北海市现状与城市发展规划,遵循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采用机动车保有量法、 用地生成率法和交通量生成法综合预测停车需求规模.根据停车需求预测,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从社会公共停车场类型划分与管理、 丰富停车设施形式、 完善停车管理政策与法规、 提高配建停车位标准、 加强停车诱导和大力推进公交发展等方面着手,制定一条适应地方特色的停车设施规划模式,同时为其他城市的停车规划提供辅助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停车设施需求与供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伟  滕夙宏  孙勇 《城市》2003,(6):30-32
“车辆有行必有停”是交通运行的基本规律。要发挥交通运输系统的最大潜能,就必须从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两方面同时入手,使其协调发展。停车需求与供应分析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定停车设施布局、规模和制定停车管理制度的前提工作。一、影响城市停车需求的因素从以往的研究成果和停车调查的结果分析来看,城市停车需求是土地开发强度、使用性质、机动车保有量、停放成本、车辆出行水平以及交通政策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前两项是诱导停车需求的决定性因素。(一)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土地的总体利用是一个综合、复杂的概念,通常难…  相似文献   

13.
王璠 《交通与港航》2023,(3):99-105
上海杨浦滨江南段是城市发展重点区域,美团、哔哩哔哩等互联网企业已明确入驻商务区,这将导致网约车夜高峰的产生,同时区域用地紧凑,路网和公交条件一般,网约车交通组织有着很大挑战。该文基于需求预测明确区域网约车交通组织和上落客设施布局原则,从设施挖潜、路网影响、系统配套管理方案三个方面提出改善措施,以此提升网约车服务供给,也为国内相关类似地区的交通组织改造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下,交通运输行业与“碳达峰、碳中和”密切相关,作为节能减排代表性交通工具的铁路发展意义重大。该文以江苏普速铁路网中部通道、京沪通道交汇城市无锡市为例,分析无锡市铁路货运发展概况、存在不足,立足高质量新发展阶段,提出未来无锡铁路货运发展思路、发展对策,即构建铁路大运能通道、畅通铁路货运微循环、优化货运枢纽布局、提前谋划高铁快运业务、创新特色货运服务。大力发展铁路货运,促进运输结构优化,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该文基于传统的四阶段交通预测理论,提出利用仿真工具对禁左后评价的技术流程以及交通小区划分的方法,并用实例结合交通规划软件Visum对采用禁左交通组织后的路网层面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课程现状入手,利用该专业岗位技能明晰的优势,基于工作岗位、工作过程进行改革实验探索.  相似文献   

17.
2009年"长吉图"发展规划被提升为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为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由此带来的进出口贸易的增加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本文主要从区域人才需求入手,分析工作岗位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明确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思路和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提出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8.
从土地利用规划提升雨洪承灾能力的作用机制以及雨洪管理目标下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与行动两个方面梳理了目前提升雨洪承灾能力的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进展。已有研究中,土地利用与雨洪过程之间的双向影响机制以及土地利用规划对提升雨洪承灾能力的作用机制等还需进一步深入,土地利用的雨洪承灾能力评价体系、提升雨洪承灾能力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模式及其关键控制要素体系等亟待构建。基于已有研究及其问题,提出了提升城市雨洪承灾能力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趋势和未来的研究议题,包括雨洪承灾能力评价、土地利用动态调适机制以及强调评估与反馈的土地利用规划框架。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大城市在土地资源紧张和公交设施需求增加的双重压力下,公交停车场由传统的“平面式”向“立体化”发展是解决公交车停放和充电两大需求的最有效途径。该文明确了新时代公交立体停车场的功能和分类,并以广州的探索和实践为例,通过分析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从城市交通整体的角度,提出了公交立体停车场的选址原则和规划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向落地实施的布局规划“四步骤法”,即需求预测、用地摸查、综合评价、确定方案,并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广州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蒋寅  万涛  范丙泽  朱海明 《城市》2013,(2):48-53
一、引言城市土地利用布局与交通出行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居住用地一般占城市用地的30%左右,基于居住地的出行一般占交通出行的70%左右,因此居住地选择是影响土地利用布局和交通出行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最早开展居住地研究并提出相关模型的是阿朗索的单中心城市理论和劳里的大都市模型。阿朗索的单中心城市理论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居住地选择是由包括与城市中心的距离、土地租金等变量的最大效用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