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现代汉语“把”已语法化为功能投射的中心语,“致使性”是“把”字句句式义,它附着在“把”字上。使用句法替换标准或语义指向标准易于把两类汉语“把”字句即致使义“把”字句和处置义“把”字句区分开来。“把”字句的各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错综复杂,也因此产生了歧义性“把”字句。设计“分解型”词条指派方法,借助广义斯科伦项理论,在多模态组合范畴语法MMCCG中不仅可以将各种“把”后VR区分开来,还可以精确地刻画“把”字句的各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特别是能成功地处理两种歧义性“把”字句,弥补了句法分析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语法义素存在于可语法化动词的微观语义结构中,它作为一种范畴化义素,决定着一个动源虚词的生成。在动词语法化过程中,理性义素溶解,语法义素凸显增强,最终成长为完整的语法意义。语法义素通过结构激活或主体识别加以凸显,前者主要凭借一个句法渐变机制,后者则在主体认知域的转变中实现语义的跃进。语法义素的确立,构成可语法化动词深层的语义理据,使我们对“语义相宜性”问题的认识更加具体化。  相似文献   

3.
汉语语法学界对"NP1的NP2"结构的内部语义关系已有比较全面的分析,除表领有、属性两大类之外,部分NP1与NP2之间虽然在结构形式上表示领有关系,但并不能真正表示领有关系,造成该结构形义对应的失称,如"王刚的主席",这类结构的内部语义关系可称之为"伪领属关系"。但在根据结构主义语法"向心结构理论"认定"NP1的NP2"结构的中心语时,却遇到这样的矛盾:可以用NP2指代前两类"NP1的NP2"结构,但不能指代表"伪领属关系"的"NP1的NP2"结构。问题的症结在于认定中心语时采用了句法、语义双重标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将句法和语义剥离开来。根据生成语法的短语结构理论,在"NP1的NP2"结构中,NP2是它的语义中心语,"的"是它的句法中心语,这一结构是一个标句词短语,整个结构具有的[+N]语类特征是由句法中心语"的"的语类特征所决定的,而并非NP2。  相似文献   

4.
语法学界一般把"V起来"中的"起来"分为位移义、结果义和体貌义三类,这种分类不尽科学,因为"位移"和"结果"并不是两个并列的区别性语义特征,而表示体貌义的"起来"在意义和功能上都已经虚化,所以三者很难鼎立.从共时平面看,"V起来"中"起来"的意义和句法功能呈现出从趋向动词到动态助词的虚化,从而分化为"起来趋动"和"V起来助"两大类.  相似文献   

5.
汉语动词发展至今,已经突破了起初的语义、语法、语用的范围和功能,组合模式已经扩展,其后的宾语,语义、语法关系也出现了多种情况.“吃”类词,是汉语最基本的词汇,构成较完善,成员语义分布较细致,组合能力强,语义、语法、语用的演变程度最大,其现代用法,是历时演变在共时层面的留存,分析其搭配模式,可窥见动词语义语法扩展的路径及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6.
功能义素与概念义素的有向性以及语义组合中的不同作用造成了语义组合中语义指向的复杂性。与功能义素相关的语义指向称为功能指向,与概念义素相关的语义指向称为概念指向。最基本的功能指向称为功能元指向,最基本的概念指向称为概念元指向,它们是各种复杂语义指向的参照。受语用因素的影响,功能指向与概念指向相互之间以及与元指向之间会产生正指、反指等多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古汉语“踊、跃、越、超、腾、跨、跳、逾(踰)”等八词在“跳跃”这个义位上,具有共同的基本语义特征,形成一个同义义场。该词聚中各词位在词义、语用、语法功能等方面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彼此相辅相成。各词位在义场中地位的消长变化,使该语义场一直处于运动状态,其中“跳”后来居上,在汉魏以后迅速发展,最终夺得该义场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的介词多是由动词语法化(虚化)而来,"问"也不例外."a问c日b"句式是"问"字语法化的基础.在这一句式的频繁使用中,"问"字语义泛化,削弱了"问"的动词性,使其"询问"义消失,因此不再指示时间信息,虚化为介词;整个"a问c日b"句式由连动式变为状中式."问"虚化为介词后,对"问"字句(含有介词"问"的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形成制约只有三价的、内向的动词才可以进入"问"字句.与"问"相应的"答"字却没有语法化,那是因为"答"字预设了前文有疑问信息出现.  相似文献   

9.
“核心”(或“中心语”)概念在结构主义语法和生成语法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但形同而实异.在结构主义语法体系中,核心只能由能够充当句法成分的实词充当,强调的是“语义重心”,从本质上属于语义中心语;而在生成语法体系中,中心语可以是实词,可以是虚词,甚至可以是诸如体貌、时态、语态等功能性成分,生成语法的“核心”从本质上说属于句法中心语.  相似文献   

10.
"X都X死了"是口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表达,文章借鉴构式语法理论,将其看作是一个表高程度义的构式,具有强调、夸张的效果。在对"X都X死了"中变量"X"的语义特征及其句法形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解决构式高程度义的获得问题,认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补语"死了"的语义演变;拷贝结构提供形式依据;焦点敏感算子"都"的触发。构式的主要语用功能是主观评价、凸显情态和篇章衔接。  相似文献   

11.
关于"NP+的+VP"结构的性质,语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问题的症结在于,它在功能上表现为名词性,但中心语却是谓词,这就与布龙菲尔德的"向心结构"理论相悖.因此,有学者提出"NP+的+VP"结构不是偏正结构而是"的"字结构的观点.本文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把"NP+的+VP"结构归为"的"字结构是牵强的.  相似文献   

12.
"死"可作动词(死a)、形容词(死b)和副词(死c).死a语义为"失去生命、死亡",死b语义为"表示不活动,不可改移,丧失作用"等,死c语义为"达到极点";"VP+死a+了"中VP具有[破坏义]、[致死义]、[强动作性]等语义特征、"VP+死b+了"中VP具有[固定]、[约定]、[使合拢]、[使关闭]等语义特征,"VP+死c+了"中VP具有[程度性]、[感情性]等语义特征,"AP+死+了"申AP具有[性状义]、[致死义]、[程度义]等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3.
概念义素与功能义素的不均衡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素是义位的组成要素,也是最小的、有区别意义的语义单位.义素可根据语义表达中的不同作用分为概念义素和功能义素.所有的义位都含有功能义素,大部分义位既含有功能义素又含有概念义素,而少部分义位只含有功能义素而不含概念义素.概念义素和功能义素对义位组合都很重要,离开概念义素则无法表达语义内涵,离开功能义素则无法组合为更大的语...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定名间"的"字的结构规律研究主要有结构松紧说、语义关系松紧说、音节数调剂说等.本文通过单个名、形、区别词作名词的定语现象的分析,认定名词组合间有无标记"的"取决于定名在语义上是否匹配语义组合自然的,定名间通常不出现"的"字;反之则需要"的"字来作标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评析了20世纪汉语语法学界关于“N的V”短语研究的主要成果,由“N的V”的结构研究、“N的V”的功能研究、中心语“V”的语法性质研究、几点启示等四部分组成。一百年来,语法学方法的嬗变推动了“N的V”研究的不断深化。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仍存有较多的分歧,如“N的V”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类型、“N的V”及其中心语“V”的语法性质等。“N的V”的分歧从本质上讲是如何认识主、宾语位置上的动词性词语的句法、语义、语用的性质和特点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汉语动词、名词转类的问题。目前,汉语动词的分类存在缺陷,应该根据能否充当谓语把汉语的动词分为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两大类。如果把“N的V”放在非谓语动词这一范畴中进行研究,分歧会逐步减少的。  相似文献   

16.
焦点、语义联项与“不”的语义指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具体考察"不"的否定义的表现规律,认为在"不"字否定句中,说话人着意要强调的焦点成分就是"不"的语义所指成分."不"的语义指向有很大的灵活性,它的确定往往需要语义联项的共同参与.在语境清楚,逻辑明晰的情况下,语义联项常可以隐含.因此,即使是以语法形式或语境表明"不"的语义指向的句子,也可以从具体的语境中离析出语义联项来.  相似文献   

17.
在"不"字否定句中,说话人着意要强调的焦点成分就是"不"的语义所指成分。"不"的语义指向有一定的灵活性,它的确定往往需要语义联项的共同参与。即使是以语法形式或语境表明"不"的语义指向的句子,也可以从具体的语境中离析出语义联项来。因此,除非语境清楚,逻辑明晰,"不"就有可能因语义指向失控或不明确而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18.
汉语词类超常活用有以下几种情形:名词超常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或副词,形容词超常活用为名词、动词或副词;数词先活用为形容词,再超常活用为动词;从主谓复合名词中析出动词,但其义与欲表达之义完全不同;从专有名词析出姓和从外来普通双音节单纯词析出音节组合,活用为专用称呼语;主要表现如下:复杂的概念化,改变形式和概念结构,不合语法,语义艰涩难懂,逻辑结构层次级差超过一;超常成因复杂,超常典型性级差显著。  相似文献   

19.
语言由两方面三要素构成它是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相结合的符号系统;就其母系统而言,语音是物质外壳,词汇是建筑材料,语法是结构规律。语义内容包括词汇义和语法义两类,语法义是骨架,词汇义是血肉,且分别有显与潜两层面。语言三要素的变异,形成语音修辞、词汇修辞和语法修辞。语法修辞以语法单位、语法关系和语法层次的变异为核心,实质是语法潜义的显义化。  相似文献   

20.
部分同时是俄语简单句中动词谓语与时间状语之间的一种时间关系。这种时间关系主要通过由静词性组合与动词构成的结构来体现。本文介绍了表示部分同时时间意义关系的结构"ЗА N5 V"、"ВОВРЕМЯ N2 V",对结构的组成要素从语义和语法上做了分析,并对两个结构处于同义时的情况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