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康社会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一个经过努力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型社会。而小康社会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是一个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充满活力的社会。因此,我们党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新时期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并将其提升到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科学发展观就其本质而言是要实现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体现了持续发展、协调发展与全面发展的时代精神,不仅反映了当代发展伦理学的精华,而且  相似文献   

3.
和谐发展具有丰富的矛盾内涵:它以承认矛盾为前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的过程;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状态,和谐发展是社会发展各要素对立与统一的结果;和谐发展是“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和谐发展具有丰富的矛盾内涵:它以承认矛盾为前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的过程;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状态.和谐发展是社会发展各要素对立与统一的结果;和谐发展是"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变革、稳定和发展离不开协调。协调是实现和谐的手段,和谐是协调的目的。社会的协调发展,关键在于社会协调机制的调节作用。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加强社会系统自我协调机制的功能。为了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  相似文献   

6.
韩成颂 《学术界》2005,(4):285-288
当代中国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如何建设一个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正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要建设这样一个和谐社会,当然离不开社会伦理道德的积极的支撑作用。伦理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在三个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毫无疑问具有重要作用,只有用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引导、支配、规范各类社会主体的行为,才能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然而,随着国际范围内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伦理道德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泉民 《江淮论坛》2007,6(4):10-1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而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思想,它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境界.大力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城乡差距拉大,对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危害性。只有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社会和谐。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农业发展,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9.
韩美群 《兰州学刊》2006,(6):103-10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提出的一个具有特定内容的社会目标,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内心世界三大矛盾的全面协调发展,既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等各要素内部的和谐,又要求形成各要素之间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文化发展的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尺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身就包含着先进文化建设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从人的本质的哲学视野来分析,人的本质在历史发展中有着多重表现样态,人的本质层次的差异和谐化与和谐差异化分别构成了人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因而,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就必须实现人的本质层次差异和谐化与和谐差异化的逻辑互动。  相似文献   

11.
郎益君 《理论界》2008,(4):29-31
统一战线工作、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统一战线是党凝聚力量的有效工作方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党的执政能力是社会发展的政治保障;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是社会发展最终达到的理想状态。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作用,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金卫 《东岳论丛》2007,28(4):38-4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有力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要实现国内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且要创造良好的国际条件和国际环境,积极推进和谐世界的建立与形成,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3.
井水勤 《理论界》2008,(7):191-19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指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的大学校园,将对和谐社会做出重要的贡献。在和谐大学校园的构建中,学生和谐管理至关重要,它需要高等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和谐管理的艺术,完成大学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高校学生和谐管理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必须途径,也是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高校学生和谐管理的作用,在于实现科学管理和素质育人的统一,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机地统一起来,学校的教学秩序顺畅有序,学生更有积极性、创造性,校园文化建设欣欣向荣,实现建设和谐校园的目标,为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协调发展。协调发展以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特征。坚持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根据社会发展规律所采取的应对之策,是消除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和谐因素的根本途径,更是顺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的新概念,“和谐”成了中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所谓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一个大多数人能够分享改革和发展成果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使社会各阶层和睦相处,社会成员各尽所能。人民的聪明才智全面发挥,人的基本权利和需求得到满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的论述表明,建设和谐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两者是一个互动共进的历史进程,当前广泛开展的和谐经济建设、和谐政治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制度建设、和谐教育建设、和谐生态建设等既是建设和谐社会,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温顺生 《学术论坛》2005,23(8):52-56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代社会发展观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建设目标看作是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的过程,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我们必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和谐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许多社会问题出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难点在农村,“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制约瓶颈。正因为如此,构建和谐农村,全面推进我省农村小康建设,不仅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需要,也是构建全省和谐社会的重点。文章从城乡协调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立农民经济组织、构建保护农民工利益机制、建立农村保险体系和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收入等构建和谐农村的六大关键方面提出建议,力求为构建和谐农村,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新疆和谐社会的整体评价,可以看出,新疆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出现的问题也不少。新疆应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发挥自身优势,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发展经济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努力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区域差距,提高社会公平性;促进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要议题,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表明,任何一种人类社会都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家庭既反映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反映社会的上层建筑,它比较全面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基本现象[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解决人的问题,而人所生活、生存的基础环境是家庭,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千千万万稳定和谐的家庭,就不会有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