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林  颜春杰 《学术论坛》2003,1(1):114-118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提出了开发西部的设想 :以铁路建设为主 ,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以港口、铁路为纽带 ,实现东西部共同发展 ;对外开放 ,利用国际合作共同开发中国。孙中山开发西部的设想虽提出在 80多年前 ,但对今天的西部大开发仍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西部铁路架构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施西部大开发对铁路运输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西部铁路通道能力不足,路网结构不合理,车站建设滞后等问题一直未得到根本的解决。西部铁路架构研究应适度超前,重点研究东西部通道、对外通道和内部通道,提高主要干线和主要车站技术装备水平。  相似文献   

3.
《重庆社科文汇》2001,(10):48-48
我国西部铁路建设将继续“大提速”,到2005年,西部地区铁路网规模将达到2.75万公里,占全国铁路营运里程的36.7%左右,总投资规模将达到1270亿元,西部铁路路网骨架基本形成。《西安晚报》报道说。这是铁道部总工程师王麟书参加“2001·中国西部论坛”时带来的好消息。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是国内提倡川藏铁路建设的第一人。其关于川藏铁路建设的前瞻性构想,顺应了中国内地与西藏加强联系的历史潮流,对中国西部尤其是西藏地区的开发,具有战略意义,亦为今日之川藏铁路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国有资本单一投入方式已不能满足西北铁路大发展的需要。本文探析了美国拢聚多元资本修建西部铁路的做法,依据我国国情和路情,以中央政府大规模投资西北铁路为新契机,以放大投资规模、优化资本结构为立足点,提出了建立西北公益性铁路多元化投资体制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彦伯 《学术探索》2014,(1):116-119
19世纪中后期,美国农业在铁路建设的推动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铁路建设引领农业用地不断向西部扩展,从而使农业发展在广度上不断取得进步。铁路的推动作用还表现在它将农业发展从水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改变了农业发展的空间结构,使更多的廉价农业资源得到利用,并在客观上促进了农业地区专业化的水平。此外,农民对铁路的不满情绪,则源自铁路改变了农产品市场的空间结构,使农民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新的市场形势,从而使农场经营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的西部开发思想与云南的国际大通道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规划西部开发时,提出了把交通建设特别是铁路建设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的正确思想.根据党中央西部开发的精神和云南的实际情况,中共云南省委提出了建立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云南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这是对孙中山思想的合理继承与发扬光大,对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对外开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美国大陆桥美国大陆桥运输始于1967年。它包括两条线路:一条是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路线,从美国西部的洛杉矶、西雅图、旧金山等太平洋口岸上桥,通过铁路横越美国至东部的纽约、巴尔的摩等大西洋港口转海运,铁路全长约3 200公里左右。另一条为连接太平洋与墨西哥湾的路线,也是从西部的太平洋口岸上桥,通过铁路至南部墨西哥湾口岸的休斯敦、新奥尔良等港口转海运,铁路全长在500~1 000公里左右。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的思想 ,构想了全国铁路路网布局。提出到 2 0 50年 ,全国应建成一个“十纵八横二线”的铁路路网系统 ,并分三个阶段实施这一构想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内陆交通闭塞,长期以来严重阻碍着大西南的发展。发展交通,开辟对外通道,是开发大西南的战略措施和当务之急,这已经成为全国的共识。北疆铁路伸延到阿拉山口与苏联中亚铁路接轨和第二条欧亚大陆轿的形成,给大西南新的借鉴和启示:大西南也应该尽快打开自己的西部大门,开辟西部的对外通道,建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中叶,在内外压力的夹击下,东北随着营口"开埠",被迫对外开放。为进一步加强其殖民统治,掠夺中国资源,俄日等列强旋即在东北地区敷设铁路,建成"丁"字型铁路网。由于铁路的修筑,近代城市迅速兴起,近代城市化开始起步。因其城市化过程中的起步晚、发展快、程度高、城市人口的外来性等特征,都与铁路建设密不可分,从而产生了独特的历史影响,带有浓重的殖民色彩。  相似文献   

12.
铁路与太原城市近代化进程:1907-193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随着铁路网络的形成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山西开始逐渐摆脱腹地交通对区域城市近代化的桎梏,1907年正太铁路的通车以及1933年同蒲铁路的分段运营便充分展现了铁路与太原这一内陆省会城市工商业以及城市结构变动等方面的关联作用。山西城市格局也呈现出沿铁路线分布的特点,城镇等级体系更趋完善。从更宽阔的视野来看,以太原为集中地,以正太铁路、同蒲铁路为运输路径,以沿海商埠为指向的晋中区域近代化进程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3.
孙自俭 《兰州学刊》2009,(6):211-213
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大规模修筑铁路,其铁路政策也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在官办与商办之间摇摆。经过多年实践,清政府对铁路的认识逐步深化,最终在1911年中止了商办铁路政策,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客观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构建大交通网络:云南变偏僻为中心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霖 《学术探索》2006,(6):42-45
构建云南大交通网络,就是要通过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交通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使云南成为全国交通运输最发达的地区,成为沟通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之间的大通道、大枢纽、大门户,成为东南亚、南亚国际交通体系的重要环节。构建云南大交通网络,使云南由偏僻之区变为国际交通中心,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历史对我们的启示。构建云南大交通网络,要实施省际、国际之间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各方面一系列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5.
扬州既是乾嘉学派崛起的大本营之一,也是清中叶南方的戏曲活动中心。乾嘉学者与扬州曲家之间关系错综复杂,焦循、凌廷堪等以治经手法治曲,促进了学术研讨与戏曲创作的互动,推进了该时期的曲学建构。具体表现在:将考据精神渗入传统曲学,推动了肇始于元代的历史学曲学蓬勃发展,开启了近代王国维等的治学路径;在曲学观念上,主张戏曲要攸关风化,因此推尊元曲,当行、本色、谨遵曲律等成为传奇创作准则。  相似文献   

16.
铁路在中国兴建之后,作为一种新式交通工具促进了人口流动。铁路是近代向南北移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因铁路之兴建,大批外国侨民移入中国;在救助灾民、难民方面,铁路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自身修筑也吸纳了大量人口,我们要充分肯定铁路在促进人口流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苏全有 《晋阳学刊》2011,(2):108-112
清末商办铁路的弊端主要表现为绅领、省界、腐败及强征股等,从这些弊端入手分析将有助于我们理解铁路商办手段的局限性。官办与商办二者互为优劣,互为长短,都是发展我国交通的方式或手段,二者并不冲突,相反,则应是相辅相成的。官办+商办,官商合作,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熊亚平 《学术研究》2012,(7):115-120,160
铁路所具有的近代企业和交通工具这一双重属性既为乡村地区带来了大规模的近代企业,又为农矿产品的大规模流动创造了条件,由此促进了沿线乡村地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了铁路沿线乡村地区人口的地理空间流动和职业变动。同时,乡村人口的社会流动也影响着乡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变迁和社会结构变动。产业结构变迁、社会结构变动和人口社会流动的相互作用,进而又推动了铁路沿线地区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和发展。在此过程中,部分乡村地区居民逐渐向近代产业工人或工商业者转变,由村庄居民转变为市镇居民以至城市居民,一步一步地实现着自身的现代化。铁路由此成为影响沿线地区乡村社会变迁的重要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19.
近代煤矿多分布在较为偏远的地区,煤炭能否运销出去成为各煤矿经营的关键要素。在铁路修建之前,各煤矿的运输大多依赖人力、牛车或水运等方式,路途遥远,效率低下,运费高昂,且运量有限,所费时日颇多。铁路修建之后,不仅大大便利了煤炭的运输,而且由于铁路本身是煤炭消费大户,使得路、矿关系日益密切。在此基础上,路矿之间还会衍生出其他多层次关系。这些关系建立在运输基础之上,却又远远超过运输层面。它们之间紧密相连,相互间或多或少具有连锁反应。路、矿双方之间利益错综复杂,相互让利而又彼此收利,是一种长期合作的互利互惠关系。  相似文献   

20.
古代音乐与以规制礼俗秩序的法律一脉相承 ,理解音乐的发展史有助于理解法律的发展史 ,音乐的审美结构和技术发展型塑了法律的语言结构和节韵 ,法律成为保护音乐著作者权利的理性护身符 ,中西音乐的不同特性为我们正确对待西学东渐的法律 ,审慎建构中国法治提供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