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湖南城市民族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少数民族分布呈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除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外,还有近37万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在各个城市。城市少数民族具有人口少、来源广、分布散、素质高、影响大、民族意识强等特点。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协调好城市民族关系,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民族格局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员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多民族化的进程。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湖南城市少数民族人口36.97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77%。如长沙…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员走入现代化城市,使得城市民族成分更加多样化,城市逐渐成为民族关系的重要发生地.深入研究我国城市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其度量指标,对于促进少数民族的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人类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既是各民族多元文化发展的产物,也是他们生产生活、宗教祭祀及节庆风俗的浓缩,具有种类多、范围广、形式多样等特点.随着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体育项目逐渐被现代的娱乐项目所取代,西南民族地区只有走保护与创新相结合的路子,民族传统体育才能步出困境,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化进程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化的核心问题是人口的城市化,其表现形式是人员的大量流动,其中包括少数民族人员的流动。而随着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大量进入城市,构成了城市民族格局的新变化、新情况,也带来了城市民族关系的新问题、新特点。如何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城市民族格局的新变化,妥善处理城市中影响民族关系的问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族分布呈现出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除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外,还有3500多万少数民族散居在城市和乡村,其中城市少数民族人口约为1200多万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民族工作在我国民族工作中的份量将越来越重。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对维护民族地区乃至全国的团结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两会”期间,记者就如何在“十一五”期间做好城市民族工作,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民委副主任牟本理。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少数民族约有1000多万人口分布在城市和散居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进入城市,城市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正确认识和处理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对于完善民族政策机制和工作机制、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7月28日,在上海召开了由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和国家民委政法司主办、上海市民宗委承办的“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的专题研讨会。国家民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牟本理、中国民族理论学会会长伍精华、上海市副市长唐登杰在开幕式上作了讲话。北京、上海、武汉、南京、成都、深圳、青岛等地民委、民宗委领导及民族理论专家近40人参加了专题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传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城市化,与东部地区有明显的差异。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的城市化过程为例,讨论了回族聚居地区城市化过程中民族问题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相关资料,对我国蒙古族、朝鲜族、彝族、傣族、白族、回族等六个少数民族的跨族通婚情况进行分析,认为,(1)跨族婚姻的人口基础是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民族人口出现多元化,其社会基础是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导致各民族之间的交往频繁;(2)影响跨族婚姻的一些主要因素包括:国家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本民族的聚居程度和民族内部的交往程度、语言、宗教等;(3)跨族婚姻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它对民族身份选择和民族认同等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它不但是影响城市民族关系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测量城市民族关系的一个主要变量。  相似文献   

9.
《民族区域自治法》序言中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这不仅明确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这项基本政治制度与我国的根本制度的关系,也规定了实行自治的基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从行政区域上划定了自治权行使的范围,也就是说从总体上划出了民族  相似文献   

10.
多一些关注:散杂居民族工作的呼唤国家民委专职委员、政法司司长杨侯第中国各民族随着历史的演进,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有些少数民族既聚居一个地区或几个地区,又散居在其它地区。人们习惯上把少数民族分为聚居少数民族和散杂居少数民族,因此,...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一些同志有一个误解,常常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经济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的经济混为一谈,以至在工作和政策上造成一些混乱。实际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经济同各少数民族经济,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概念。以我们辽宁省来说,是一个少数民族大散居、小聚居的省份。5个自治县和10个聚居县有3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其余100多万杂散居在全省各地。调查表明,全省13个市、100个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少数民族分布在全省158个县(市、区),相对集中居住在3个城市民区、20个民族乡镇和近400个民族聚居村,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我们在抓民族经济工作时充分考虑杂散居的省情和生产力水平,坚持以民族区乡(镇)工作为重点,以民族聚居村为基础,以少数民族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为突破口,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抓基层,打基础,民族经济发展在全省经济格局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族聚居地区民族问题特点和发展趋向金炳镐中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每个少数民族都具有或大或小的聚居区。中国在各民族聚居区已建立了159个民族自治地方,其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3%,其人口占全国总人I了的13.5%,其少数民族人口占...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中国各民族都有其居住和活动地域,也有其居住的形式。这种形式,基本上可概括为,在一定地域内聚居,散居于一定地域内,和其他民族杂居于一定地域内,即聚居、散居、杂居三种形式。中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全国有45个少数民族在民族聚居区内建有159个民族自治地方。还有20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杂居、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包括1500多个民族乡和上万个民族村中。其中,分布在京、津、沪等大、中城市的约700多万;分布在东北三省、东南沿海及内地农村地区的约700多万;分布在滇、黔等省、自治区民族乡镇的约700多万。因此,杂散居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是中国少数民族发展问题中的重要的一部分,是构成中国国情的一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社会变迁过程中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人口流动变得日趋活跃,民族地区人口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呈上升势头,改革开放以前基本上是汉族聚居区的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城市逐渐发展为多民族城市,威海市就是较为典型的一个.本文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威海市少数民族人口状况、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对做好新时期城市民族工作、构建和谐民族关系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头20年,是黑龙江省加快发展、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全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的省份,有53个少数民族、200 万少数民族人口,有1个民族自治县、1个城市民族区、69个民族乡 (镇)和680个少数民族聚居村,民族工作在全省工作中具有重要地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这个制度框架下,少数民族享有和实现了当家做主的权利,也促进了各民族的发展、繁荣与共同进步.但是,对于散居少数民族的权利及其保障,却缺乏相应的制度规定和系统的政策措施.就内蒙古自治区来说,城市中散居少数民族的权利及保障缺位严重.这既不利于民族法的贯彻落实,也影响到团结、平等、互助、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正确认识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状况,分析和阐述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和设想,无疑会对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行使及保障,特别是对内蒙古自治区的相关民族政策决策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悠久并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类型繁多的节日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西南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曾发挥多种不可替代的功能,新时期这些功能虽然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仍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自信心、爱国主义教育,增加旅游特色和亮点等多种现代价值.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节日文化同其他非物质文化一样面临消失的危险,主要是传承方式落后等原因造成的.如何充分发挥传统节日文化的社会经济效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多聚居在偏远山区或草原.这里远离现代化,远离城市的喧嚣,人们过着简朴、平静的生活.这里有天然纯净的自然环境,各个民族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与特色各异的民族传统节日.华德福学校关注儿童个性的发展,提倡教育要顺应自然、适时而教、回归原始、艺术化和重视节日庆典.华德福的这些教育思想与成功实践,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学前教育,有着很深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石琳 《民族学刊》2020,11(1):112-118, 146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进入内地城市成为必然,面向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多元化的语言公共服务已成为内地城市语言生活中的特殊需求。通过对成都市“民族互嵌式示范社区”浆洗街洗面桥社区藏民族语言使用、语言需求、语言能力、语言维护等方面情况的调查,提出内地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少数民族语言公共服务策略,应在全面调查城市少数民族语言能力与语言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大力提升通用语言文字在城市少数民族社区中的普及率,增设重要服务窗口的民族语言服务功能,提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组建城市少数民族语言公共服务志愿者机构,培育城市少数民族语言服务的规范化市场,从而更好地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