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颇刀午     
《刀舞》,是一个欢快、热烈的情绪舞。它时而刚健潇洒,时而轻柔秀丽,景颇族人民乐观、勇敢、强悍的特点,在舞蹈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长刀,在景颇族人民中占有重要地位,每个男子,都随身携带着它。长刀,在生产生活上是工具,在狩猎、自卫时是武器,跳起舞来,又是独具一格的道具。所有景颇族的男子,都会刀舞。享有盛名的景颇盛会“木脑总戈”,就既是歌舞盛会,又是刀舞的盛会,那时成千上万的男子汉举刀歌舞,祝贺自己民族的繁荣昌盛……这种民间传统舞蹈,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歌舞团成立不久就搬上了舞台。最近几年,编导和演员们多次深入景颇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共有25个民族,居住在其西边中缅边境德宏的世居民族共有5个,即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德宏5个世居民族与缅甸对应民族分别是掸族、克钦族、迈达族、崩龙族和傈僳族,其中傣、景颇两个民族对应缅甸八大民族中的掸族、克钦族。原来被误称的缅甸勃欧族不是阿昌族,而是另一个民族,即中国境内的侗族。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共有25个民族,居住在其西边中缅边境德宏的世居民族共有5个,即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德宏5个世居民族与缅甸对应民族分别是掸族、克钦族、迈达族、崩龙族和傈僳族,其中傣、景颇两个民族对应缅甸八大民族中的掸族、克钦族。原来被误称的缅甸勃欧族不是阿昌族,而是另一个民族,即中国境内的侗族。  相似文献   

4.
壮族服饰源远流长,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既有自己民族的特色,又因地方或时代的不同而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汉族服饰的影响,壮族服饰也不断发展变化。明清时期,壮族服饰已趋汉化,但妇女服饰则较多的保持着本民族的传统。壮族服饰与其人生礼仪密切相关,而且因年龄或性别不同而异,其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在景颇族一年一度的“目瑙纵歌”盛大节日期间,他们唱的第一首歌就是叙述景颇族祖先的。开头一段这样唱道:青藏高原是景颇人发源的地方。这里有九条江分出九座山,  相似文献   

6.
服饰是一个族群文化符号的外在表现,也是维系民族认同和认异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作为与苗族文化和审美心理相对应的苗族服饰,它饱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民族认同的基础是文化,千百年来苗族人民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形成的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包含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7.
服饰是一个族群文化符号的外在表现,也是维系民族认同和认异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作为与苗族文化和审美心理相对应的苗族服饰,它饱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民族认同的基础是文化,千百年来苗族人民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形成的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包含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贵州省三都县水族传统服饰的艺术设计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三都县水族传统服饰具有以深色为服饰色彩基调、采用宽松简洁的服饰造型与夸张抽象的服饰纹样三个特性。在此基础上从设计社会学的角度,立足于三都县水族传统服饰的特征分析服饰中蕴含的社会价值。首先阐述了在三都县水族传统服饰设计当中,秉承着"设计为民"理念。其次论述了三都县水族民众通过服饰设计能够维系民族情感、认知教化后辈以及传播民族文化、与其他少数民族建立沟通关系,具有促进三都县水族社会发展前进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农历大年初一,正是野樱桃花开满景颇山的时节。当朝阳刚从巍峨的群峰露出笑脸,数千名英武的景颇汉子一齐举枪对空鸣放,一声轰鸣地动山摇,在轻纱般的烟雾中,景颇族传统的迎新春“打线靶”活动开始了。景颇族村寨每户人家的门前,都支起一根很高的竹竿,竹竿上端拴着一根长长的线,线的一头挂着肉或钱,所挂的肉、钱数量由各家自行决定,这就是线靶,谁要是一枪打断了那条细细的线,落地的肉或钱就归他所有。枪法准确的老猎手,带着一群小伙子挨家挨户去  相似文献   

10.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克钦是其中一个人数较多的民族。“克钦”、“康卡”等是缅族、掸族(傣族)对他们的称呼。本族自称“景颇”,意思是“一个人”。同中国云南省境内的景颇族系同一民族。克钦族是蒙古人种,克钦人的古老传说提到该族的发源地是“玛壮信克亚蓬”,原  相似文献   

11.
景颇刀是景颇族的精神图腾,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符号功能包括能指和所指两方面的内涵:能指是一种感官效应,是直观的、外在的;所指是一种是精神理念,是概念性的、抽象的。要解析一种符号的寓意,就要找到该符号的能指所对应的所指。本文通过分析景颇刀的具体体现、独特寓意以及新时代的景颇刀,对景颇刀这一符号进行粗浅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乐安东,他的身份有点特殊,我很难用几个词概括:画家?作曲家?语言学家?抑或榕树根公益项目创始人?更特殊的是,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荷兰人,又是一个在中国生活了20余年、精通景颇族载瓦语(景颇族5种语言之一)的景颇人。他给自己起了一个景颇族名字Gebu Gampang,意思是排行老大的快乐男人。  相似文献   

13.
“阿娃土拉”是景颇族的学生对老师的可敬的称呼——父亲老师。这里面包含着景颇族小学生对老师的无限的敬爱,也包含着老师对景颇族学生的无限关怀。这里的教师对学生们担任的工作,是许多人所从没有听到过的。这个学校,就是潞西县遮放西山弄炳的景颇族小学校。我一来到西山生产文化站,站委书记就说:到了这里,去看看我们的学校吧。我按着书记说的,到西山小学去找何坤校长。何坤校长是一个不到四十岁的人,我到他住的地方时,几个女学生正围着他。何坤用熟练的景颇话和她们谈话。她们谈了好久才走出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服饰艺术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哲学思想内涵,其蕴含深厚审美理念和艺术表现手法,是动画角色设计创作取之不尽的智慧宝库.作为动画设计者应研究和借鉴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服饰艺术,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融合,塑造更多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优秀角色形象.本文从理论分析、案例研究将中国传统服饰元素与动画角色服饰设计语言结合讨论,阐述中国传统服饰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当中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湘西少数民族之一,侗族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传统民俗文化和服饰文化艺术区别于其他少数民族,彰显着独特的民族魅力。侗族服饰风格古朴、特色鲜明、配色素雅、工艺精湛,是侗族民族审美的重要体现,更是侗族历史变迁、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通过对侗族聚居地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侗族民族、文化,对侗族男士、女士、儿童、老年服饰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深入探讨了作为侗族服饰的专用面料侗布制作工艺。旨在传承和发展侗族服饰文化艺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推进民族服饰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云南德宏州延绵不绝的群山间,常能看到藏于林中山腰处的栋栋竹舍,其不仅体现出独特的民族建筑工艺,同时也展现了景颇族的民居建筑中蕴含着悠久深刻的历史文化。文章阐述了景颇族的民居的建筑概况,以及蕴含于建筑中的习俗,展示出景颇族的文化传承、精神寄托以及浓厚的民族艺术。通过分析景颇族民居建筑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与生态理念,旨在加深对景颇族民居建筑礼仪习俗研究,弘扬景颇族文化特色,传承民族文化价值,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凝聚民族力量。  相似文献   

17.
每个民族的服饰,都随着历史发展和文化变迁而不断产生变化。民族服饰的变化主要来自两方面因素:一是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二是在历史发展历程中,因生活条件和社会观念的改变。这两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从而使因文化交流而形成的服饰变化,蕴含于因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服饰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18.
奕车作为哈尼族的一个支系,在长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创造出了他们自己文化的结晶——服饰.对哈尼族这么一个只有本族语言而没有本族文字的民族来说,服饰作为民族文化中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也就更具研究意义.本文以哈尼族奕车支系民族服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奕车支系服饰的颜色、样式、图案等方面进行探...  相似文献   

19.
现代服饰传入后,白马人通过在节日庆典中穿戴传统服饰实现了对它的传承.在传承过程中,传统大众服饰及其功能产生了一定的变异,呈现出服装制作现代化、服饰商品化、传统服饰礼服化、男性服饰变异程度大于女性服饰、地域象征性服饰衰落而族群象征性服饰复兴等特点.生产方式与社会环境的变化是导致白马人服饰文化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而促使传统服饰得以传承并趋于复兴的主要原因,则是白马人不断增强的族群意识.  相似文献   

20.
景颇族为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瑞丽、盈江、陇川、梁河等县,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片马、古浪、岗房以及临沧地区的耿马、思茅地区的澜沧等地也有少量分布。人口119209人(1990年统计)。在国外,主要分布在缅甸,又称克钦(kachin)。景颇族内部主要分景颇、载瓦、勒期、浪速、波拉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