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跃 《学术交流》2004,(5):146-149
1933年曹禺和他的巨作《雷雨》蜚声海内外。作为中国现代第一流戏剧艺术大师,欧美的文艺思潮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给他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古希腊悲剧可能也给了曹禺直接的启示。但我们从他所生活和创作的时代及个人经历来看,《雷雨》是以现代悲剧的形式,完成了一次与古典俄狄浦斯式的命运和性格悲剧相平行的冒险。作品烛照了作家特定时代的心灵标本,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折光。  相似文献   

2.
现实主义的力量是神奇的。世界上有一种惊魂动魄的艺术,尽管诞生它的时代已“大江东去”,但却依然能搅动起人们心头的狂波巨澜,显示出它愈益深邃的美学价值。曹禺的《雷雨》当属此类。欣赏、评价一部作品的基本根据,只能是作品本身。《雷雨》问世以来,评论家们  相似文献   

3.
高秉祥 《社科纵横》2007,22(1):93-94
曹禺的《雷雨》是一部暴露大家庭罪恶的作品,以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为历史背景,通过周朴园和蘩漪之间的尖锐的矛盾冲突,表现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性质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揭露了封建家长的残暴反动而又虚弱的本质,指出其必然没落和崩溃的命运。本文就《雷雨》的戏剧艺术立论,从戏剧冲突、戏剧语言几方面进一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4.
《窦娥冤》《雷雨》人物性格悲剧性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窦娥冤》与《雷雨》是中国古代戏剧大师关汉卿与现代杰出戏剧家曹禺的代表剧作,这一古一今的两部戏剧,被众多的研究者一直赞誉为悲剧的杰作,有极大的艺术魅力。本论文仅就个人的感知与理解,从悲剧性格方面作一次比较性研究,企望得到中国戏剧研究专家与戏剧爱好者的指教。 在《窦娥冤》和《雷雨》两剧里,两位作家都着力塑造了引人注目和令人震惊的女性悲剧形象。表现出两位作家对女性命运的特殊的关注。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性的地位最低,受着极度的压迫,命运最苦。窦娥来到世上虽说只过活了20几个年头,却遭到封建社会加在妇女身上的…  相似文献   

5.
李莎 《青岛画报》2007,(5):15-16
◎十大经典话剧 <雷雨>:中国话剧百年第一戏. <雷雨>,中国话剧史的一座丰碑,它使24岁的曹禺一鸣惊人,使中国话剧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6.
谢坚 《社科纵横》2007,(9):109-112
白薇的《打出幽灵塔》和曹禺的《雷雨》分别是20世纪20年代、30年代揭示封建家庭罪恶的力作。在阐述两部话剧在意象选择、情节构思和女性悲剧等方面有着颇多相似之处的同时,本文亦对两者在抗争主题、情感走向和人物性格命运等方面的不同作了相应的比较分析,并试图通过考察两位剧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身世和彼此不同的创作观念来综合剖析这两部剧作,以期对这两位剧作家及其剧作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反映思想的深刻性、结构的完整统一性、形象的典型塑造、伦理学角度等方面,探讨了曹禺早年创作的《雷雨》、《日出》、《原野》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曹禺的名剧《雷雨》、《日出》、《原野》等在韩国曾多次上演,特别是《雷雨》,以其鲜活的人物形象、扎实的生活基础和深厚的哲理内涵,赢得了韩国人民的喜爱。同时,韩国学者对曹禺戏剧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  相似文献   

9.
周昂 《东西南北》2012,(22):38-39
30岁之前,曹禺已完成《雷雨》、《日出》,但直到1996年12月13日离世,他再也没超越过自己。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短篇小说,发展到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出现了最后一个高峰。它对以后文言小说的影响很大,仿效《聊斋志异》的作品相继出现。我省发现的清代曾衍东所著文言短篇小说集《小豆棚》,就是其中的一部。这部作品虽然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没有达到《聊斋志异》的水平,但是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和个人特殊的生活经历,它在仿《聊》的同类作品中具有一定特色。研究和剖析《小豆棚》这部作品,对于了解《聊斋志异》问世以来我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发展和演变,扩大中国小说史的研究内容,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张新民 《学术交流》2007,(1):171-173
《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艺术的典范。从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融合的角度出发,分析《雷雨》在借鉴古希腊的悲剧命运观念和审美模式并与我国的悲剧艺术相结合以表现人物的悲剧,成功地塑造以命运悲剧为主要类型的侍萍的悲剧形象和以性格悲剧类型为主要类型的蘩漪的悲剧形象,揭示其对中西方悲剧艺术的吸收、融合所表现出的独特艺术魅力,并探讨形成人物悲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5,(7):102-105
曹禺的《日出》和欧里庇得斯的《特洛亚妇女》是中外戏剧史上的经典,它们独具匠心的结构艺术使其成为经典的主要因素。本文试从《日出》与《特洛亚妇女》结构艺术的比较分析中,审视发掘曹禺对古希腊悲剧的借鉴与发展,并以此呈现曹禺戏剧观发展变化的脉络及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3.
一个半世纪以前,德国作家施托姆在他著名的中篇小说《茵梦湖》里写下了一个哀艳凄惋的爱情故事。谁知这个十九世纪中叶发生在莱茵河畔的爱情故事,竟在它诞生的半个多世纪以后,远涉千山万水,来到古老神秘的东方大地,在一片陌生的国土上风靡开来。它象长空中一束耀眼的闪电,照亮了中国现代作家的灵感之光。很多作家以它为鉴,获得了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的生活的独特理解,进而又为自己找到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从现代文学的发轫到终止,这种影响一直或强或弱、或明或暗地存在着。正是在它的影响下,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了一类思想风貌和艺术格调都与之相似的作品。本文试图从现代文学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中,分别以周全平的《林中》(1925)、巴金的《春天里的秋天》(1932)与萧乾的《梦之谷》(1938)这三部中篇小说为例,探索一下《茵梦湖》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如果我们把这几部作品与《茵梦湖》作一对比,就会发现,它们都仿照《茵梦湖》的样子,为作品设计了一个凄惋忧伤的爱情故事,都通过主人公美爱情的被毁灭,把批判的锋芒指向扼杀人性的不自由的婚姻制度,为被摧残的青年男女的纯洁恋情唱出一曲哀惋的悲歌。  相似文献   

14.
以往人们经常从艺术创新的角度评价《绝对信号》,却很少有人关注这部作品是如何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这既不符合高行健本人"真实是文学颠扑不破的最基本的品质"的理解,也不符合艺术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必然规律。事实上,这部无场次试验话剧再现了1976-1982年间特殊的"接班"就业制度,逼真地刻画了青年们不同的人生道路抉择。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一个剧本来说,如果不能创造出活脱脱的性格,那么,不论以何等虔诚的忠实态度,反映了何等广阔的生活实际,人们还是会感到贫乏可厌。正如当代美国著名戏剧家乔治·贝克所说:“一个剧本的永久价值终究在于其中的性格揭示,性格揭示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它是在观众中使剧本的主题和人物产生同情的主要手段。”①剧作家对性格刻划得越深刻,越丰富,他的作品就越具有典型性,越具有艺术魅力。曹禺的创作是有力的佐证。曹禺精于戏剧的结构艺术,他以精缜细密的情节结构促成了现代话剧形式的成熟,但他最杰出的本领,还是在于塑造出了人,刻划了各具特色、有灵有肉的人物性格。在描绘人物时,曹禺以他对生活、对人的敏锐透视力,力求刻划出人物性格的独特性,揭示出其内在的复杂性,并且把握性格的发展流动过程,使之极具真实性和立体感。毋用置疑,这便是曹禺戏剧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的奥秘所在。本文即从这三个方面对曹禺的性格塑造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6.
曹禺笔下的"火"与"水"--从繁漪到愫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亚梅 《社科纵横》2006,21(5):108-110
在我们学习研究曹禺先生戏剧文学创作的特征及规律时,会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曹禺先生创作的大部分作品中都有一个突出的女性形象,她们触动戏剧矛盾的萌发并带动戏剧情节的发展。《雷雨》中的繁漪和《北京人》中的愫方就是这样两位被作者寄予最深情感的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7.
正9月2日-3日,由陈佩斯导演,并携手杨立新共同主演的年代喜剧《戏台》将登陆青岛大剧院,与青岛的观众见面。让我们在剧场里找到了久违的品戏感受,找到了熟悉又遥远的"好戏"体验,找到了见证经典诞生的快意,找到了喜剧艺术所能给予人的无限力量。话剧《戏台》是由剧作家毓钺编剧,陈佩斯担当导演、并携手北京人艺的国家一级演员杨立新共同主演的一部喜剧。陈佩斯将舞台180度大旋转,运用"戏中戏"的创作手法揭示神秘后台的众生相。杨立新也将在剧中突破他以往的角色塑造,首度亮嗓开唱出演带有浓厚戏曲韵味的舞台喜剧,与陈佩斯饰演  相似文献   

18.
《曹禺传》是田本相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之一,该著以其整体宏阔的结构原则,史实考订与艺术想像并重的阐释方式,注重心灵探寻的写作向度,重建了伟大作家曹禺的生命史和灵魂史。《曹禺传》所提供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透视曹禺本身,对探求文学背后所隐含的政治、思想、文化的解释,以及克服当代作家传记写作的隐与忧等亦有诸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资讯     
正徐悲鸿南洋时期艺术作品在长沙展出"春风得意——徐悲鸿在南洋(1939—1942)百幅原作展"近日在长沙美仑美术馆开展,展出了徐悲鸿南洋时期创作的113件作品。展出时间持续至6月15日。徐悲鸿是20世纪中国美术的奠基人与先驱者,他的艺术主张和艺术实践对现代中国美术的创作和美术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还是一位心怀报国志向、具有爱国情操的人。此次展出的《十二生肖》和花鸟、走兽、人物、书法等徐悲鸿南洋时期作品均为国内首次亮相。其中,价值超2亿元的中国近代油画扛鼎之作《愚公移山》也公开亮相。  相似文献   

20.
曹禺坚持“剧本永远定不了稿”,“使它(剧本)慢慢好起来”的创作态度,对《雷雨》多番修改.新中国成立以后,曹禺推出“开明版”.作者通过对鲁大海与周萍等人物的修改,强化阶级斗争,着意突出剧本中的光明力量,暴露与鞭挞资产阶级的丑恶,却造成了人物性格单薄、缺乏历史真实的困境.“开明版”的失败虽然是在曹禺“一腔热情”主导下完成,但也与历史语境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是一种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