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村寨社区居民作为民族文化的主人,在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应当拥有文化话语权,否则将会造成民族文化真实性丧失,不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以及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的话语理论,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对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文化话语权的转移现象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探讨文化话语权转移的表现、转移背后的权力解读、转移的模式以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族旅游村寨经济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全面把握我国民族旅游村寨经济发展现状,促进民族地区乡村经济社会的新一轮发展,本文对少数民族旅游村寨多元化的经济类型进行了梳理,并对此作了详细的探讨和比较研究,指出目前民族旅游村寨经济类型呈现多样化趋势,农户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具有多元化特点。  相似文献   

3.
语言景观作为以书面语言形式呈现在公共空间的社会符号,是多语社会语言关系和权势地位研究的突破口.本文以贵州典型民族旅游村寨——西江千户苗寨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语言景观的语言特征及各语言群体对语言景观态度的调查,从社会符号学视角剖析西江多语社会结构中各语言之间的关系及社会地位;进而基于文化资本理论,探析民族文化符号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的路径,旨在提高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弘扬民族语言和文化.研究表明:文化资本与社会关系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决定着语言未来的发展趋势,而民族文化符号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的实现是提升民族语言文化社会地位,进而发展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对众多民族旅游村寨的典型代表(雨崩村)生计方式变迁对自然环境影响的民族志描述,发现:传统社会,雨崩村半农半牧、以牧为主的生计方式与自然资源基本处于平衡的良性状态;现代社会,旅游接待成为当地的主导生计方式,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更为复杂、微妙的影响。这既与当地旅游开发经营过度商业化有关,又与雨崩村至今处于未通公路的封闭状态密切相关。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其他学科对可持续生计理论框架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蒋彬  王胡林 《民族学刊》2022,13(6):15-23, 139
村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层单元,民族旅游村寨中少数民族居民与外来游客频繁互动,形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空间场域,探讨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有助于从基层视角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本文以川西北一个羌族村寨为田野调查点,通过考察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具体做法,从坚持党的领导、推动文化创新、做好场景营造、注重深度互动等方面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以贵州、湖北两省三个民族旅游村寨为典型个案,从共性与差异性两个视角分析了三个村寨旅游开发模式的异同,提出了两个核心命题: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实质是文化开发;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利弊并存,但利大于弊。提出实现民族文化开发与保护良性互动的对策为:构建有效的社区居民参与机制;从文化产品与文化空间两方面把握好文化开发的"度";因地制宜地选择实地民族文化村模式或异地民族文化村模式。  相似文献   

8.
广西民族文化的产业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文化的产业化运营是时代的发展趋势。广西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 ,产业化运营初具规模。发展方向应注重品牌战略、强化创新意识 ,与“广西形象”互动而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村寨旅游是贵州旅游业的重要支柱,它给当地社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在对贵州民族村寨进行文化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如缺乏科学规划、品牌意识不强、旅游产品不能充分彰显民族文化内涵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该省民族文化村寨旅游业的稳健发展.为此,本文以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为切入点,从旅游者的心理、民族文化村寨旅游产品、民俗旅游商品、旅游管理与经营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相关措施和发展对策,以实现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高度和谐,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广西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主要载体。广西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性强,以民族村寨为主体的民族文化旅游要树立品牌意识,在整体开发和依托热点景区的基础上培育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形成推动旅游经济迅速发展的拳头性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1.
一个群体通过感情的交流、性格的磨合、精神信仰、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等一系列文化的长期发展和慢慢积累就形成了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核心,是我党执政的文化资源。十二五规划以来,澜沧县结合民族文化内涵,抓好党建工作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渝东南民族地区以山丘地为主,农业资源丰富多样,具有发展山地特色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研究以黔江区为例,分析了该区农业特色产业现状、问题和原因,提出了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该地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依托特色农业发展培育农村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实现产业化的途径和载体.本文从人类学角度出发,总结了丽江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开发的经验及不足,在符号经济理念下探索了丽江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实现产业化的途径和载体。本文从人类学角度出发,总结了丽江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开发的经验及不足,在符号经济理念下探索了丽江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1990~ 2021年收录文献为样本,对国内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研究在2002年后发文迅速增加,但研究学者团队和机构合作整体情况较弱.研究热点主要围绕民族地区旅游、民族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产业与民族文化资源、文化旅游开发、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等.总体研究内容广泛,却还没有形成系统.未来在围绕民族地区和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新转化、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等热点问题基础上,可加强中观、宏观层次经济学问题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重庆民族地区贫困县之一,在发展民族地区特色经济模式上具有代表性,所谓特色经济是指资源、科技、市场三者的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的前提下,引进和创新科技的辅助下,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经济发展模式。秀山县在"工业强县、生态立县"战略的指导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形成"一业兴、他业旺"的发展局面。该县有一定的经济优势,然而也存在许多限制因素,秀山地区在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策略时,有关部门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所存在的问题。统筹兼顾才是发展经济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在文化与旅游领域的延伸和发展,是民族地区借势发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是乘势而上、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是提速赶超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增长标尺.本文以德宏自治州为例,基于产业融合、产权制度创新、技术进步三条路径对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策略.  相似文献   

18.
19.
陈潇 《民族论坛》2010,(2):11-12
<正>近年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围绕"文化湘西"、"文化大州"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民族特色优势,加强民族文化的挖掘、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努力推进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民族文化保护一是制定颁布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地方性法规和政策。制定出台了《湘西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凤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产业化就其实质而言,就是现代生产方式在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的一种制度安排;现代社会在物质生产层面结构性地忽视乡村社会,在精神消费层面却又有机地依赖乡村社会的内在矛盾,构成了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产业化的社会基础;被现代社会二元结构疏离起来的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的产业化实践,为改变深刻对立的二元社会结构提供了制度融合的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