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蒙古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 ,使这里成为游牧民族生息繁衍的摇篮。在高原内部 ,由于自然环境与地缘政治的差异 ,又分为漠南与漠北两个相互独立的地理单元。以此为基础 ,在蒙古高原上出现了一次次二元对立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2.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代表作,被称为一部犯罪的心理报告.而小说主人公拉斯柯尼科夫自身则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塑造下呈现出三组二元对立.他既是一个哲人似的疯子,又是一个颇具理性的常人;他既身负罪恶,又善良高尚;他既是一个被蛊惑之人,又是一个被救赎之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体现人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同时,也是借此... 相似文献
3.
刘志扬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3):64-69
结合田野调查资料和文献资料对藏族的洁净观念进行了初步的文化解读,认为宗教的神圣原则和内外有别的原则是藏族社会,特别是藏族农村社会具有普遍性的关于洁净的两个基本原则,把握这两个原则将有助于人们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藏族社会与文化. 相似文献
4.
洁净表达不仅仅是一种心理感受,而且是人类对秩序结构的一种追求,以洁与不洁所构建的分类准则也可以成为判断秩序结构是否良好的一个参考标准。然而,洁净的空间经常面临来自不洁之物有意或无意的威胁,因此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预防或者消解这种威胁也就成为许多民族传统上追求良好秩序结构的一种外显形式。侗族传统民居场域空间内也存在类似的洁净诉求,并且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净化与禳解表达出来。虽然两种形式在目的、内涵、仪式过程等方面都有差异,可是它们却共同构成了维持一个完整的洁净民居空间所需的行动策略,体现了侗族对秩序结构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5.
刘志扬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4):56-61
通过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学校对学生的教化作用,及田野调查的资料论述西藏藏族农民洁净观念的转变,以及"洁净"和"卫生"观念在藏族农村社会的整合,认为从"洁净"到"卫生"的转变过程折射出西藏社会文化变迁以及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7.
法国的社会学、人类学理论以及结构语言学为列维一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提供了深厚的思想渊源;结构人类学以神话为研究起点和对象,其哲学的核心思想是"二元对立"的认知结构;结构人类学不仅对20世纪法国乃至人类思想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促进了社会科学的"科学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来自市场或者外部干预的力量与社区乡土文化和知识影响下的农户生计选择进行着最大限度互动,引导和催化着社区秩序重塑.不过,这种重塑可能由于外部干预受到激发,但并不是外部干预的必然结果,它是一个不问断的过程,在社区内部的冲突和协调下又会产生新一轮的重塑. 相似文献
9.
西藏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省区,长期以来,其经济发展始终未能摆脱政府主导和资源主导型模式,呈现出落后地区的典型经济特征.无论是普雷维什依据世界经济体系的构成背景提出的"中心-外围"理论或是其追随者提倡的对国内储蓄与外资吸收的合理配置,还是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提出的"增长极"理论,在西藏经济发展的运用中,都遇到了特殊的困难.文章基于1991年孙勇先生所提出的"非典型性二元经济结构"视角,从西藏产业结构演化、比较优势特征、资本市场现状及金融外生性特质等方面,探讨目前实现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可行方式. 相似文献
10.
回族群众在花儿会上,不同于日常世俗生活的表现说明,花儿会是回族社会生活中二元结构下的特定时空。在这个特定时空里,回族群众完成了角色转换,以弥合现实生活和精神心理上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花儿"的性禁忌(演唱空间的限制)与性话语表达——二元对立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花儿”的性禁忌(演唱空间的限制)和性话语表达的二元对立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性的话语被正统的主流文化压抑,另一方面它在民间被鼓励言说。“花儿”是人们在主流性话语抑制之下的一个突破口和情感的释放媒介。 相似文献
12.
13.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特定民族的服饰能准确传达出这一民族文化体系的特征。本文以土族服饰图案为研究对象,以现象社会学中的行为意义理论为视角,通过对土族服饰图案所表达的象征意义的梳理,探索土族在民族过程中的具体社会事实。 相似文献
14.
《西北民族研究》2019,(2)
本文聚焦于目前研究不足的少数民族自主创业者。基于2018年9月—2019年1月期间对居于成都和西宁的15位自主创业者的访谈数据,本文以自我表达价值观作为时代背景(创业者的动机来源),运用社会资本(创业者的创业目标)概念检视藏族年轻人的创业故事,由此揭示他们创业的动机、特点、复杂性、面临的困境以及对未来的期望。研究发现,在自我表达价值观及生存价值观共存的时代,一些藏族年轻人在尝试通过努力创业,将现代经济、市场与藏族社区、传统联结起来,并且希望由此扩大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交流。因此,这些创业者都在尝试把自己的事业打造成一座桥梁,既勾连传统与现代,也跨越族群与地域边界。然而,他们的这种努力取得的成效目前仍不十分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16.
民族影像志作为人类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与文化书写方式,对记录、展示和传播鄂伦春族文化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首先对鄂伦春族影像志进行梳理,从中发现,关于鄂伦春族早期的纪实影像是他者视域下的媒介建构,新世纪以来虽出现不同种类的纪录片,但建构的权力依然还在拍摄者的一方。其次,论文从分享人类学视角对其进行反思并提出建议:纪录片要通过鄂伦春人的本位视角,记录其发展变迁和文化传统,才能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17.
桂林龙脊梯田的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是自然景观与乡愁旅游资源的综合体,承载着景区的历史记忆,是延续和传承龙脊梯田景区乡愁文化的重要表征。留住乡愁文化对于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重塑乡愁记忆和树立乡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村民作为龙脊梯田景区乡愁旅游感知的内部视野,与作为外部视角的政府、游客和媒体有着不一样的建构策略,在深描各行动者如何"留住"与"重塑"乡愁的基础上,提出活化社会记忆、激发集体记忆、凝聚情感记忆和赋能媒介记忆的乡愁旅游发展路径,旨在强化乡愁旅游主体地位、增强乡愁文化认同、搭建乡愁情感纽带和创新乡愁文化感知。 相似文献
18.
19.
贝多芬《bE大调钢琴奏鸣曲(Op.81a)》创作于1809-1810年,属于贝多芬音乐创作成熟时期的经典作品。贝多芬首次为作品亲附标题,三个乐章标题分别为“告别、别后、重逢”。第二乐章“别后”作为承上启下的中间段落,虽然形式短小但内容富有韵味。本文对该作品第二乐章进行曲式结构分析,以音乐分析的视角为切入点,对该作品的第二乐章进行演奏诠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