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数据带来的思维变革和技术进步,扩大了网络舆情管理的主体范围,政府利用云处理掌控网络舆情,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普及城乡各级管理部门并取得实效。在大数据多维空间中,传统经验及社会分野所形成的阻隔与干扰是政府和社会组织面临的难题,不断提升政府网络舆情管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云协作的框架,扁网化的路径,坚持人心合力,是大数据时代时时在线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2.
研究数字媒体内容舆情分析技术可以为数字媒体内容监管措施的落实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舆情分析的技术选择同舆论的传播途径是分不开的.现如今,互联网已走入千家万户,数字媒体内容在互联网上呈现出多元化和多量化的特点,为人们更加快速、准确地浏览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互联网在数字媒体内容舆情分析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互联网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很多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媒体内容舆情分析,应该有意识地趋利避害,只有不断净化网络环境,才能确保互联网数字媒体内容舆情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不断促进我国数字媒体内容舆情信息步入健康、生态、绿色发展之路.本文简析了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媒体内容舆情分析系统的基本框架,并指出了舆情分析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研究数字媒体内容舆情分析技术可以为数字媒体内容监管措施的落实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舆情分析的技术选择同舆论的传播途径是分不开的。现如今,互联网已走入千家万户,数字媒体内容在互联网上呈现出多元化和多量化的特点,为人们更加快速、准确地浏览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互联网在数字媒体内容舆情分析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互联网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很多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媒体内容舆情分析,应该有意识地趋利避害,只有不断净化网络环境,才能确保互联网数字媒体内容舆情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不断促进我国数字媒体内容舆情信息步入健康、生态、绿色发展之路。本文简析了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媒体内容舆情分析系统的基本框架,并指出了舆情分析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涉民族宗教事务网络舆情治理是伴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形成的民族宗教事务治理的新领域。我国始终重视民族宗教事务治理科学化,但现实中总有一些与事实不符、过于偏激的负面网络舆情在一定范围内传播,通过歪曲和侮辱等非理性错误观点引导公众认知,固而对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带来一定威胁。要科学应对涉民族宗教事务网络舆情,加强涉民族宗教事务舆情监测以及对媒体的监管,让正能量舆论站稳阵地,让谣言无处藏身,使涉民族宗教事务网络舆情能够与其他舆情一样讲政治、重事实、有底线、守规矩。帮助民族宗教界人士强化爱国意识、民族意识,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民族宗教,这也是互联网时代引导民族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是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传播媒体,具有传播主体多样化、传播路径互动化、传播客体个性化的特征.在涉民族因素网络舆情的危机管控中充当着预警员、引导者、过滤器的角色,同时也对涉民族因素网络舆情的管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涉民族因素网络舆情管控面临着舆论载体分离、引导力度不够、分析不到位的困境.坚持在网络舆情引导的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化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做好舆情的正确引导和分析,是摆脱这些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舆情是指大众对于社会事件及社会管理主体和对象等所表达的态度、情绪和意见,此类诸多表现的总和,即舆论情况。舆论情况实际反映了人民的声音,而听取人民的声音是社会管理主体的重要任务。民族宗教领域舆情治理事关我国总体国家安全,事关意识形态安全,事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民族宗教舆情治理已成为当前不能忽略的工作。鉴于近年民族宗教领域舆情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同志有关舆情治理的重要论述,已成为做好民族宗教舆情治理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论是公民对现代社会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与社会文明活动的集中反应,所以提高网络治理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在后真相时代,民族地区的网络舆情呈现出跨域性、隐蔽性、标签化的特征。同时网络舆情具有不确定性,舆情传播方式多样且易受到境外势力的影响和操控,这更增加了治理的难度。因此,在后真相时代,各级政府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网络舆情引导的理念,加强对舆情参与主体的分类引导,提升网络舆情的技术治理水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网络成为新时代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黏合剂。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已经进入了融媒体为主导的新环境,各种新媒体的应用和发展,也对人们的语言生活带来了诸多影响。流行语是直观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舆情的实时信号,是社会生活的记录者。鉴于此,在新环境背景下,本文针对汉语言媒体流行语的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任务。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促进信息交换、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隐患。根据网络舆情传播的“四要素”,网络舆情传播对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信息发布主体风险、议题风险、网络舆论共振风险。在网络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重要的是设置相关议题,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议题引导力,进一步完善网络监管力,打造宣传联动力,提高网民对网络信息的辨别力。  相似文献   

10.
朱朝晖 《民族论坛》2015,(2):88-89,94
网络是人们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的重要部分,网络社区已成为传播民族话题的重要平台,其中既包含促进民族团结交融的信息传递,又存在着危害民族团结稳定的舆情风险。要通过建立网络民族舆情的属地管理、网络社区民族舆情协调、网络社区民族舆情监控、网络社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网络社区民族舆情责任追究等机制,不断强化网络社区民族话题的风险防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步发育成熟的市场体系对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推进大学生管理工作,特别是大学多民族学生的管理,给高校学生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是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种类十分多样,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们都运用不同的舞蹈展现着自己对大自然、对日常生活的认识。伴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快速发展,新时期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现实价值已经变得越来越小,使得很多具有宝贵艺术价值的民族民间舞蹈濒临消失。如何对这些濒临消失的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有效的传承是每一位中国公民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全球逐渐进入到一个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使用手机将自己的行为、言语上传到网络之上,将自媒体运用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工作之中具有极强的可行性。本文对自媒体时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传承策略展开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计算机网络发展和普及是不可逆的趋势,网络的发展不可避免冲击着高校学生,给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计算机网络正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客体、主体及工作方法,并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的工作途径和沟通方式.研究这些影响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和计算机网络充分融合,走出一条网络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之路,思想政治工作互动真正可行地实施.  相似文献   

14.
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始启蒙和多维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领域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既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在"网络时代"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以为新时期要将二者的融合作用于学生主体,形成教育合为,就要发挥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生态的启蒙作用,探求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的多维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人口流动频繁,区域间的人口互相流动是一大特点。在此之中,少数民族人员这个群体的流动,是比较特殊的。这些人员的流动,给他们自身以及城市发展管理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选取武汉市青山区某地为田野点,着重分析了当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生活方面的突出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建议,旨在对该群体能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林晓华  邱艳萍 《民族学刊》2023,(5):91-95+12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在“国家安全”顶层设计的战略布局中,舆论引导是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智能媒体时代涉及民族因素的重大舆情与突发事件的学理特征、舆论引导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文章分析了智媒时代民族舆情发展的“新媒体化”特征,指出其主要体现在网民数量庞大且多元化、新媒体与新技术成为民族舆情发展的主要平台与重要推手、民族舆情呈现出明显的“涟漪效应”与群体极化现象等。妥善处置民族舆情是国家安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是民族地区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此基础上,应从明确民族舆情治理的战略定位、构建全媒体民族舆情监测系统、掌握新媒体话语权诸方面入手,推动国家安全制度建设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网络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在网民中,大学生是生力军.因此,他们受到网络的影响更大、更深远,这一定会给大学生人格的养成带来深刻影响.首先,网络的特殊性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社会环境提出挑战;其次,青年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其对网络情有独钟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进入了各民族人口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与此同时,发生在城市里与民族有关的社会事件从无到有甚至有所增加。这些新情况都为城市民族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分析了当前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社会机理,借以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以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9.
微时代作为网络信息时代的新形态,对大学生群体乃至社会整体进程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民族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日常管理等层面,亦受到微时代浪潮的冲击。为了落实"双一流"战略部署和遵循微时代的发展规律,民族职业学院亟需通过增强现代网络信息意识;积极运用网络教学工具;建立互联网+教育联动机制;完善师生双向互动机制等措施,探索一条"微管理"教育路径,培养更具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民族人才。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环境下,承载着亚文化的网络小说、电视节目、广告宣传、流行歌曲、微电影、视频资料等获得了广阔的生成和传播空间。大学生既是新媒体的使用者,也是亚文化的受众。亚文化的传播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载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管理效用的内容与信息,比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其具有特殊的管理作用,能规范被管理对象的行为,引导被管理对象自觉模范遵守相应的制度。只有有效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载体,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平台,提高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理能力,才能有效的整合利用亚文化,消弭亚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