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山东省青岛第四十三中学始建于1964年,是青岛市文明单位、青岛市教学示范学校,2013年山东省规范化学校,2014年青岛市现代化学校,2015年青岛市中小学数字智慧校园。学校坚持"不放弃一个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生长点,致力于学校课程的多元建设,彰显"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健康自信、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2.
次成丹增 《生存》2020,(11):0147-0148
办学特色是学校教育的内涵,接地气,循规律,敢创新,能坚持,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努力打造适合学校全面发展和科学发展的教育品牌。作为一名教育干部必须清醒的认识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是让教育更加切近和遵循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3.
赖洁玲 《社科纵横》2010,25(11):142-144
高职院校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对于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必须抓住发展这一主题,科学定位、明确学校发展的路径选择,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师生的主体地位,统筹兼顾学校发展的各个层面,彰显办学特色,实现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青岛四十二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以"青岛市合作教学实验联盟学校"为平台,全力打造"好学课堂",深入扎实开展导学案设计,实现学校办学质量新突破。合作学习理念催生"好学课堂"研究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  相似文献   

5.
正青岛明德小学在"明礼修德,止于至善"办学理念引领下,在实践现代学校自主发展的过程中,结合学校实际,分析学校自身优势与不足,确立了以共筑"和谐"校园的总体构架,突出"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以实现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完美结合。学校积极打造传统文化特色育人环境,构建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以丰富的校园自主课堂为载体,以书香文化为特色,传承传统文化特色育人。  相似文献   

6.
正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提升办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在初冬的暖阳中,记者走进了崂山区育才学校,感受学校践行的民主教育思想,采访了"齐鲁名校长"崔仁波,听他阐释学校"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的办学特色。青岛画报:我们了解到,崂山区育才学校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形成了"四个一"核心素养工程,请您详细解读一下?崔仁波校长:学校立足于学生实际、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为学生制定了"有一个好口才"、"写一篇好文章"、"写一首好字""、"练一副好身体"的"四个一"工程。  相似文献   

7.
正青岛第五十中学围绕"全人教育"办学宗旨和"返璞归真、固本开新"办学理念,确定了培养"人格独立、内心强大、视野开阔、勇于担当的中国人"的育人目标。本着"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到两项特长,不是为了能加多少分,而是为了他以后的人生能够丰富起来"的原则,我校逐渐找准方向,针对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每个学科均完成了校本特色课程开发方案的制定,形成了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保证文化课程学习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具有学校特色.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成长嘉年华"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始建于1902年,是山东省首批重点中学、山东省首批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学校秉持"为社会负责,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教育,培养出一大批全面而有个性的优秀人才,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取得了骄人的育人成绩。自2004年以来考入清华、北大学生60人,走出青岛市文理科状元13名,其中山东省状元3名。  相似文献   

9.
正青岛燕儿岛路第一小学,创建于1994年,是一所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学校传承、深化中华龙文化精髓,以小龙人文化教育为特色,以开放、融合的姿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始终坚持"多元和谐、优质共赢"的办学理念,尊重学生差异和身心发展规律,以让每一个学生接受优质教育,有个性和谐发展为目标,圆"中国梦",铸"中华魂",形成了"‘小龙人'励童志"德育品牌,被评选为第五批"青岛市中小学十佳德育品牌"。  相似文献   

10.
正山东省青岛第六中学是一所知名的美术特色高中。学校始建于1962年,1992年学校加挂"青岛美术学校"校牌。建校五十多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服务"的教育理念,以"学画先学做人"为校魂,以"自尊、自强、求真、求美"为校训。学校先后向全国高等院校输送了近万名大学生,160余人被清华大学录取,500余人被中央美院和中国美院录取。先后被清华大学、江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院校命名为"美术生源基地实验学  相似文献   

11.
青岛嘉定路小学以"师资优良、教育优质、管理科学、特色鲜明、条件先进"为办学目标,坚持科研兴校,教研促教的战略,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了独特的办学风格,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后荣获得了山东省规范化学校、青岛市依法治教示范学校、青岛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青岛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青岛市雏鹰红旗大队、青岛市德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2.
正青岛长阳路小学始建于一九六四年春,学校现有教学班12个,学生480人,是一所市级规范化学校。2011年以来秉承"溯本求源、以人为本、奠基人生"的办学指导思想,学校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为切入点,搭建起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交融、为时代建设者的成长奠基"的学校发展框架,大胆提出了"没有特  相似文献   

13.
《探求》2020,(5)
作为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党的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主渠道、主阵地,党校必须坚定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始终贯彻"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围绕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使命和目标,把握党校教育的重心与关键,夯实党校教育的优势和特色,积极深化教学科研改革,不断探索党校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以增强党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高等师范专科教育以改革促发展黄启后属于边疆、少数民族类型的贵州省九所师专,由于省委、省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学校朝着“面向衣村,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以改革求发展,向着跨世纪的目标大步前进。一、面向农村的共同方向与各自办学...  相似文献   

15.
正学校有独特的特色,学生有喜爱的特长,"快乐育才"、"书法育人"、"科技兴校"等青岛的学校特色教育理念,提高了青岛的教育质量,转变着青岛的教育方式,推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科学发展。青岛实验初中、青岛第十九中学和青岛陵县路小学等,用特别的教育方式,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健康和谐发展,让学生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特色教育具有独特性、先进性、科学性、广泛性和稳定性,对提高学生整体素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青岛五十八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做好卓越人才培养的奠基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学生成长具有选择性、立体化、多通道的教育探索,探寻教学质量与学生多元发展最佳结合点,打造了具有五十八中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学生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2014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5年被评为山东省中小学首个全国文明单位。在青岛五十八中,学生不但会学,还很会玩!优质教学质量的背后,学生的多元发展和全面发展不是神话。  相似文献   

17.
靳健 《社科纵横》2001,(1):57-61
语文课程是指学校遵照语文课程标准,有计划地选择学校内容和学习经验,通过课堂语文学习、课外语文活动和语文学风建设,促进青少年个性全面发展,在认知、情意、技能诸方面达到语文学习目标的一项系统工程。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由于受国外现代课程论和国内课程改革实践的影响,我国的语文课程终于从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附庸和阶级斗争教育的工具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在人类教育史上,第一次以神圣的个性化的姿态跻身于全球课程现代化的行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不但推动了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语文课程涵义的发展。语文…  相似文献   

18.
《青岛画报》2015,(1):64-65
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小学坐落在崂山区政府北侧,背倚青峦,面朝大海。这所拥有35个教学班、1600余名学生、1998年才成立的学校,近年来办学水平迅速提升,获得了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头脑奥林匹克活动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其"和美教育"特色品牌在青岛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山东教育》等多家报刊相继推广了该校的和美教育办学经验。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5,(10):172-175
20年的文化素质教育,对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新时期文化素质教育应结合院校研究理念,实现文化素质教育特色发展:一方面,各高校借助院校研究方法,开展以改进实践为导向的理论创新,将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学校决策层面的重要参考;另一方面,各高校结合学校及区域特色,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引导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通过高等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以此调动地方政府和高校的积极性是建设高教强省的重要途径,可采取区域性突破和渐进式改革同步推进的方式,着重调整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政府与高校的关系。要改革高校获取办学资源的机制,促进高校特色发展;改革大一统教育评价体制,促进高校差异化发展;通过建立服务型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改变行政权力僭越学术权力的弊端,实现高校向学术性组织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