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对边疆民族地区先进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边疆民族地区进行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特殊性,指出边疆民族地区先进文化建设在于凝聚各民族的人心,在于焕发各民族精神活力,在于提高各民族素质。边疆民族地区先进文化建设的主体还是各族人民群众,只有依靠他们的力量才能建设起边疆民族地区的先进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3.
做好群众工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由于当前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已发生深刻变化,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主要从基本思路、重要原则和具体对策三个维度分析了做好新形势下边疆民族地区群众工作的问题。新时期,做好边疆民族地区的群众工作也将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巩固和发展兴边富民行动工作、增强推进兴边富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完成兴边富民行动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加强领导和工作创新等方面,论述了兴边富民行动与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加快中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对东盟的传播有利于营造有利国际舆论环境,建构良好国家形象.通过文化输出的传播力量可深化对东盟的传播效果.在当前文化变革期,文化不能脱离文化产业这样具体的文化形态而存在,文化产业成为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趋势.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丰厚,民族文化产业应成为其对东盟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要以民族文化产业提升西南民族边疆地区对东盟的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新兴的朝阳产业,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是我国第三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既关系到边疆民族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发展进步;同时,也有助于边疆民族地区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本地区民族文化资源.本文以我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云南临沧为例,研究和探索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以期指导、推动和实...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发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号召。边疆民族地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是资源储备基地,也是保障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要地,有其显著的使命任务、比较优势、特殊责任和区域特征。推进边疆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做好融入新发展格局、筑牢国家安全屏障、打造生态安全高地、维护民族团结、巩固边疆安宁等工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逐渐提到议事日程.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这不仅是我国政府迄今为止批准的唯一沿边开发开放区域规划,也标志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图们江区域的开发与开放,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以及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当地少数民族和沿边民族地区应以此为契机,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9.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结构性调查统计的基础上,从事实评定指数和稳定信心指数两个方面,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合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的发生路径和变化趋势展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共产党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实施了治理,其主要途径有:解放军进驻,维护安定,作为治理的保障;派遣中央访问团,传达中央政府的关怀,宣传共同纲领,争取及团结少数民族,构建新型的关系;建立民族自治区或联合政权,实行区域自治,改变旧的管理体制;开展抗美援朝等运动,向少数民族宣传爱国主义,树立祖国观念,形成并增强中华民族一家人的共同意识;选拔、培养及任用民族干部,管理本民族事务;进行民主改革,完成对所有制的改造,开展民主建政,统一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并成为诱发各种矛盾及影响边疆稳定和边防巩固的重要因素。稳定边疆和巩固边防,不仅是我国长期的战略任务,而且是当前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稳定边疆和巩固边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促进民族团结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是增进睦邻关系以及提高维稳处突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加强边防建设和遏制战争及御敌制胜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2.
边疆民族地区是中国的窗口,也是国家稳定的关键性、战略性区位之一.由于边疆民族地区边缘的地理位置、差异的宗教信仰、异同的民族文化,使得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危机事件愈加复杂.另外,国际利益的冲突、反华势力的渗透、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迥异、政治冷漠与政治激进的影响以及国内民族分裂分子、国际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分子的阴谋与破坏而引发各种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危机事件,严重威胁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国家安全.因此,提升国家主体文化在各民族国家认同建设中的分量,夯实各民族国家认同的文化基础,培育各民族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一体化路径,即在承认民族多元文化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进一步整合民族政治意识、提升民族文化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是规避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边疆民族地区对口支援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同频共振的重要举措。肇始于1979年全国边防工作会议的边疆民族地区对口支援政策具有深厚的法理基础,其历史演进与国家推动密切相关。在理论层面,边疆民族地区对口支援政策具有国家整合的诉求表达和实践效应,并凝聚着民族团结、社会团结、整体团结的价值理念,是一种“团结性整合”的国家政策。在实践层面,边疆民族地区对口支援政策的实施呈现出以党和政府为核心行动者的“一核多元”主体构造特征,并通过政府间整合、行政吸纳社会、政党统合全局的运行机制形成国家整合能力,进而实现政策期望。“团结性整合”的逻辑阐释可为边疆民族地区对口支援的理论拓补与政策完善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霍城县作为国道、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跨界铁路共同交汇的新疆北部沿边地区交通枢纽,这种独特的地缘区位优势为提升沿边开放,进出口加工和进出口贸易提供了极为优越和便利的平台.霍城县依托自身的地缘优势,积极发展边境贸易,探索出了一条西部边疆民族地区依托边境贸易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道路,推动了各民族的共同进步与和谐发展,对新疆乃至整个西部边境民族地区都有一定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16.
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根植于民族情感与民族意识的宗教文化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民族成员的政治认知与政治评价,并成为乡村政治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在民族地区乡村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以积极的心态关注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以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7.
18.
边疆民族地区是维护和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的重要阵地,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所在。中华各民族共同书写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历史。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历史是客观全面、动态发展、普遍联系的观点,重点加强边疆地方与祖国关系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华文化发展史、宗教同所在社会相适应的历程与经验史教育,确保历史观教育的方向性、科学性、主体性,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认同、历史认同、文化认同,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边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境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政治特殊性。“空心村”现象各方面的负面影响对边境安全中的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本研究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地区”)的乡村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边境安全及边民的重要性进行理论梳理及阐述;其次从延边地区乡村“空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两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延边地区乡村“空心化”主要表现为人口大量流失、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农村产业及社会保障空心化、民族文化传承受到威胁等四种形式。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城乡收入及生活条件多方面差距、产业及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的影响、地缘政治的影响等;再次基于边境安全与“空心村”现象的影响关系,对延边地区“空心村”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存在社会安全隐患问题加大、群众及基层组织防范意识及能力不足、社会资源难以整合、对边境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产生影响四个层面的问题;最后在边境安全视角下提出把边境地区“空心化”问题提升到边境安全的高度、发展壮大农村龙头产业,促进村民就业增收、优化边民财政补贴政策,实现“人心齐,泰山移”、进一步加强边境地区社会管控工作,增强群众向心力、凝聚力、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等五个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突出短板之一。边疆民族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有着内外共洽的现实价值,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布局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需要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依托。在当前工作开展过程中,既面临着相对复杂的环境基础和后继乏力的资源条件,也存在着尚待完善的治理格局等主客观问题共存的现实挑战。西部边疆民族地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进一步优化,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共生、提升各方面支持供给积极性的资源共生和统筹政治性、生活性与技术性的行动共生,打造生态宜居、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实现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层乡村各族群众的共同发展、绿色发展、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