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生态学的概念在中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民族生态学"是从生态学角度去理解生态文化问题,而"狭义民族生态学"则是把生态文化看成是生态人类学的另一种表述。"狭义民族生态学"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论和研究领域,擅长于对传统知识的研究。民族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及其研究成果在中国的西部大开发中可以发挥积极的借鉴作用,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也需要民族生态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之后,西方社会撕裂并陷入对立,民粹主义上升,导致乱象横生;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高歌猛进,"风景这边独好",彰显了"中国之治"的优势。观察这一现象,民族事务治理的不同是一个重要的分析视角。民族问题投射到国家治理层面,就涉及民族政策。比较中西方民族政策的差异,探寻"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背后的民族政策根源,总结民族政策助力"中国之治"的成功经验,对回应欧美对我国民族政策的污蔑和攻击,充分认识和理解中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兴边富民行动"是国家民委根据党中央的精神,为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而发起的一项配套工程.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促进生产力、真正使边疆各民族群众得到实惠的富民强国的行动.本文通过探析兴边富民与法规保障的关系,提出要逐步建立起一套保障"兴边富民行动"的法律和法规,做到"以法治边",才能实现各民族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本世纪初,在中国的西部邻国———吉尔吉斯斯坦的伊赛克湖畔,在一个曾于120多年前来自遥远的黄河边,至今也才有8万人口的小民族中,诞生了一位杰出的文化战士。他用自己的心灵之灯,点燃了民族的文明之火,并代表他的民族,把这文明的光和热唱给了整个世界。他就...  相似文献   

5.
构建多民族的社会主义民族国家是列宁的建国思想;在建立各个民族国家的基础上实现苏维埃国际联盟是苏联建国的初始设计.斯大林模式主导的苏联中央集权体制不仅形成了各个民族无"国家"和联盟无"民族"的民族国家二元冲突结构,而且导致了苏联在反对民族主义的斗争中向沙俄帝国的回归,造成了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分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斯大林民族定义之科学意义的丧失或过时.错误的实践既包括错误理论的指导,也包括对正确理论的错误理解或背离.  相似文献   

6.
严庆 《民族研究》2006,(4):20-29
"整合"和"民族整合"两词在当前的学术论著中出现频繁,学者们对"民族整合"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实现学术话语的趋同性认识和使用,有利于消除歧异性理解,形成认知上的共识.本文在对"民族整合"的不同表述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认为"民族整合"是不同于民族融合和民族同化的功能和过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建立地方性知识的学术研究过程中,一个主要趋势就是着重从生态安全的角度出发来建立地方性知识的理解框架,研究揭示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亲密关系".因此,民族地方性知识的发掘与利用,要确立民族之生态意识的"自觉"和具体生态的"情境性"逻辑,尊重民族文化自身的运行规律,重视民族生态知识利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以及生态知识之"地方性"中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8.
作者认为“藏边社会”的内涵丰富,涉及甘青川滇藏区、藏羌彝走廊、西北民族走廊以及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区诸领域的研究.这些地区的社会发展具有一些自己的特点.历史上这些地区有过民族团结互助共同和睦生活的时期,而且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给各方都带来过重大利益,不过也有过民族之间矛盾冲突甚至兵戎相见的惨痛教训.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做好“藏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实现各民族互相团结、共同进步,是研究这一地区的民族学、社会学和藏学研究者的一个共同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读者之页     
应加强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长期以来,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没有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部分领导不重视和理解民族工作,民族工作部门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人员少,中心工作长期抽,临时工作经常调,民族工作无人问,甚至相互踢皮球,工作  相似文献   

10.
慈善是一种公共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慈善是指个人和社会群体自愿地对社会或者受益人进行无偿救助的行为.自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这一道德现象就已经存在.然而,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甚至不同的民族国家里,慈善的性质、内容、范围、动机、目标等等是有所不同的,人们对慈善的理解也存在着某种差别.显然,当代社会的人们不再将慈善视为"恻隐之心"的自然表露,不再认为是"善有善报"的宗教心理所使然,不再被理解为对贫穷者的临时的、偶尔的、直接的、消极的施舍,而将其理解为个人或者社会群体的公共责任.  相似文献   

11.
在深情的注视中传达对兄弟民族的理解,在深切的关注和理解中表达对不同民族的印象。或许是长相厮守,或许只是一场邂逅,甚至只是看见一片风景,但你都会感受到它背后那化不开的民族情结…… 一、文明始于大西北,产生在高地上 问:周涛先生,您应邀担任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大西北》的总撰稿人,跑遍了陕、甘、宁、青、新五省区,同摄制组的陕西作家高建群跑了一遍后,高建群对大西北的贫困落后表示了他的忧虑,他甚至写了一篇题名叫《西北狼在嚎叫》的文章,为大西北鸣不平。宁夏作家张贤亮也谈到了由于一些政策所造成的宁夏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民俗文化圈及其本位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文化圈是在各民族所居住的生态环境、经济生活方式以及历史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的,世界上的各个集团、民族、国家相应地形成了不同于其它集团、民族和国家的民俗文化圈。在一国之内,由于民族不同,地域环境有别也形成了许多民俗文化圈。各文化圈之间自然就会产生许多偏见甚至诋毁,这既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又有害于民族间的理解和信任。本文就此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优势。——摘自习近平2014年9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数千年来,中国历朝历代都十分注重维护多民族的大一统,并把它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先秦人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汉朝人说"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隋朝人说"协同内外,混一戎华",元朝人说"天下一家,一视同仁",这种维系统一、各族一家的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成为各民族的精神共识。统一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与欧洲的邦国  相似文献   

14.
色彩,作为一种客观物质状态,在人类未诞生前就已经存在了,在艺术发生学上,作为人类感知和占有的对象,则与人类自身的起源同步。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中对于色彩的感知、需求和运用是基于人类朴素(甚至是原始的)的色彩意识,并溶入了各民族间对于色彩的理解,随着社会生活的进程而不断发展的。由于各民族间生活习俗、居住环境及宗教观念和图腾崇拜等的差异,形成了各民族间对于色彩追求和理解上的差异,因而在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本文主要指色彩方面)上也呈现不同的艺术取向和风格。这里仅就广西境内人数较多的壮、瑶、苗、侗4个民族作一尝试性的比较。  相似文献   

15.
丹东作为"兴边富民行动"的典型,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品也有较大提高。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丹东应抓住大好机遇,利用"兴边富民行动"的优惠措施,打造有丹东特色的边贸和旅游经济,使丹东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更上层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6年年会论文中,有关西北民族文学研究的部分可以用古代文学研究、现当代作家文学研究及民族民间文学研究三类专题进行分类述评。其中所涉之文无不以西北之地域、民族、乡土、民俗等地理环境与文化背景作为研究与探讨之出发或旨归,体现出文学与文化间的紧密联系以及西北民族文学的深刻植根性。此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亦应成为西北民族文学探讨的重要理论支点,对于民族文学的理解更不能离开这一基本语境。  相似文献   

17.
素有"湖北西大门"之称的恩施州咸丰县,地处鄂、渝、湘、黔四省(市)边区结合部,全县以土家族、苗族为主体的17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85%,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咸丰县结合少数民族聚居县、边区县的实际,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进一步巩固和增强民族团结,加快发展民族经济,保护弘扬民族文化,开创了全县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推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正>一、民族与民族国家霍布斯鲍姆曾说,"若想一窥近两世纪以降的地球历史,则非从‘民族’(nation)以及衍生自民族的种种概念入手不可"。[1](P1)霍氏即谓要理解民族主义,必先理解"民族"。但  相似文献   

19.
<正>古有"芙蓉国"之称的湖南,是一个多民族共生之地。汉族、土家族、苗族、瑶族等民族长期以来互通有无,共同演绎了湖南的历史,创造了独特的湖湘文化。湖湘文化的创造,是湖南诸多民族共同智慧的结晶,也是湖南各民族文化融合的成果。可以说,民族文化是湖湘文化园圃中馥郁芬芳的花朵。而湖南省民委创办和建设民族文化联系点,就是为了让这些民族文化之花开得更加美丽。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越是深入地追溯历史,同出一源的各个民族之间的差异之点,也就越来越消失。"——恩格斯:《爱尔兰史》"民族问题应当从历史的和经济的角度来提出。民族问题是世界性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