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侗族的礼俗对塑造侗家人真诚纯朴、热情好客的品格,对维系侗族社会和谐,发扬侗族礼俗文化,稳定地发展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研究侗族礼俗背后所具有的和谐意义,有助于人们认知、理解和诠释侗族的民族文化历史,尊重并吸收他种文化的经验和长处,也可以充分让世人认识侗人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2.
鼓楼作为侗族三大标志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蕴涵着侗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集体记忆。侗族鼓楼不仅拥有极高的建筑学价值,而且在侗族乡村社会中还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随着大众旅游及民族旅游的兴起,旅游的经济功能在民族地区开始受到重视,侗族鼓楼逐渐成为展示侗族文化的景观。本文基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的田野调查,试图探讨在旅游视域下,侗族鼓楼的社会表征产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其在游客的不断涌入下,其又如何进行空间的再生产?为在旅游视域下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及保护提供理论及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3.
侗族的祖先崇拜是侗族传统文化重要部分。侗族祖先崇拜主要形式有始祖崇拜、宗祖崇拜、家祖崇拜等。侗族祖先崇拜具有汉族等民族祖先崇拜的一般特征,但也有自己民族特色,例如至今还保存着一种与父系社会制度有关的萨岁崇拜以及带有浓厚的英雄化色彩等。侗族祖先崇拜在社会稳定、民族认同、文化传承、心理调适与安慰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族村寨是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也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平台。有利于促进贫困民族地区经济开发与民族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协调发展,促进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在特色村寨的建设中,有成功的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要发挥政府、当地居民、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力量,促使特色村寨保护试点成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民心工程,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德政工程,造福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工程。  相似文献   

5.
论侗族民间生态智慧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今天生息在黔桂湘毗邻地区的侗族居民和汉族居民一样,都是以固定农田的水稻种植为生.然而,由于侗族所经历的历史过程与汉族迥然不同,所处生态环境也与汉族地区相去甚远,从而在侗族传统文化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存理念,并衍生出具有侗族特色的生态适应方式和举措.经过长期的磨合,侗族传统文化已经有效地实现了与所处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有效地维护了区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6.
侗族是中华民族组成部分之一,长期生息于湘黔桂毗连地区及鄂西南一带,人口达百万以上。侗族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社会稳定。近年来,学术界对侗族的研究趋于活跃,特别在历史、文化研究方面出了不少成果。本文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侗族共同心理素质试作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侗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基本特征 侗族是中国南方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属古“骆越”的一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侗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并形成了稳定的共同心理素质。 (1)宽容和柔、趋静求稳的基本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7.
作为湘西少数民族之一,侗族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传统民俗文化和服饰文化艺术区别于其他少数民族,彰显着独特的民族魅力。侗族服饰风格古朴、特色鲜明、配色素雅、工艺精湛,是侗族民族审美的重要体现,更是侗族历史变迁、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通过对侗族聚居地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侗族民族、文化,对侗族男士、女士、儿童、老年服饰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深入探讨了作为侗族服饰的专用面料侗布制作工艺。旨在传承和发展侗族服饰文化艺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推进民族服饰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现如今品牌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发展已经不仅仅限于商标,许多民族文化也在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象。同时,贵州是我国拥有民族文化资源较多的大省,以及拥有着较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做好该地区的文化推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就以黔东南地区侗族文化为主探讨了如何在数字化传播视域下进行推广文化产业,希望能对相关人员开展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正>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没有一般的文化,只有一定时代、一定社会、一定民族的文化。侗族有自己历史悠久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鼓楼风雨桥、侗族大歌、侗语声调是侗族民族文化中的三大瑰宝。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扶贫攻坚中政府行为的特殊性民族地区扶贫攻坚中政府行为的特殊性是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特殊性所决定的。由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所具有的特点,以改善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状况为目的的政府扶贫行为也必然具有和非民族地区政府行为不同的一面。首先,它的基础不同,民族地区政府行为的基础较差,是建立在经济不发达,文化落后的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其次,阶段性的工作任务也不同。一般来说,在现阶段,民族地区政府行为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温饱问题,而非民族地区政府行为的主要任务却是如何实现经济飞速发展。第三,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存在着差别,民族…  相似文献   

11.
侗锦是侗族的文化传承,蕴含了民族传统文化,反映了同族人民文化心理,展示了侗人民的智慧,是侗族民俗文化的载体,是侗族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体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从侗锦的历史出发,来描述侗锦传统图案的特色,结合侗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与心理特征,来探讨侗锦传统图案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侗锦是侗族的文化传承,蕴含了民族传统文化,反映了同族人民文化心理,展示了侗人民的智慧,是侗族民俗文化的载体,是侗族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体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从侗锦的历史出发,来描述侗锦传统图案的特色,结合侗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与心理特征,来探讨侗锦传统图案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侗族,是一个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崇尚自然和谐、万物有灵信仰,农耕文明发展较早的民族。"饭养身,歌养心"的侗族人把歌舞视为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产生了哆耶舞、芦笙舞、斗牛舞、薅秧鼓舞、羽毽舞、竹筒舞、咚咚推等在不同场景下表演的舞蹈。透过具有浓郁民族性的舞蹈,我们可以感受到侗族人民的智慧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文化,同时这些烙印着民族基因的舞蹈也正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融以及审美观的改变而发生着变化。侗族舞蹈在传承和发展的同时如何把握民族性和现代审美之间的关系,成为推动侗族舞蹈发展的探路石。  相似文献   

14.
石玉昌 《民族论坛》2012,(10):81-84
侗族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和宗教信仰,在文化上表现出与汉族较大的不同。文化上的差异带来了审美观念上的民族特色,这种特色在侗族社会中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侗族独特的文化个性赋予了其社会更为多元的结构特点,对审美教育具有特别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侗族传统教育,指侗族民间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它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侗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研究侗族传统教育,不仅有利于弘扬侗族优秀的教育传统,而且对发展当前的民族教育事业,也具有积极意义。为此,本文对解放前侗族传统教育相关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6.
邓彦斐  易建州 《民族学刊》2020,11(2):22-29, 125-126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大国,近些年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经济的增长,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推动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西部民族地区作为全国扶贫工作攻坚难点地区的同时,也具有丰富的各类形态的特色文化资源,因此西部民族地区通过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脱贫工作并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可行性。但是,西部民族地区因历史地理等原因,生态系统脆弱、社会文化复杂多样以及文化资源本身的特点等客观因素决定了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开发必须考虑生态系统和当地社会的承载能力。因此在扶贫视角下,西南民族地区通过开发文化资源脱贫并实现文化振兴,应当将以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效用放在首位,杜绝过度开发。  相似文献   

17.
<正> 各民族的民俗事象,历来吸引了不少民族学研究者的眼光。他们试图从中发现这个民族生产生活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经验及其它的东西,以启迪人们摆脱各种传统的束缚,走向高层次文明。本文试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就侗族传统习俗及其所体现的文化模式作一些探讨。一、鼓楼经济习俗及封闭型文化习俗,是人们共同体不自觉地共同遵守的某种行为方式。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是在各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渐约定的,也随着该民族的发展而变化。侗族的传统习  相似文献   

18.
王晓刚  陈秋燕  王梦龙 《民族学刊》2021,12(5):50-59, 112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当前,我国政府和学者已从政策、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形成了丰富的学术与应用成果,但也出现了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心理健康化”、“单一学科化”的窄化趋势。民族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应认真梳理这些政策、理论与实践脉络,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合理构建其理论体系。具体来看,新时代民族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依据我国的国情、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心理行为特点,综合运用心理学、民族学、预防医学、社会工作和公共管理的理论与策略有效解决社会心态改善、心理健康促进、公共危机管理、民族团结提升、社会共同体认同、民族文化传承和美好生活实现等社会治理问题,有效推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真正实现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为解决民族问题和创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中国特色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19.
<正>地处湘桂黔交界地区的三省坡脚下,居住着近300万侗族人民,千百年来,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本民族独有的文化元素,形成了以侗族建筑、侗族歌舞、侗族服饰、侗族饮食为代表的文化现象。这里蕴藏着丰富灿烂的侗族文化,它既是侗族历史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侗族传统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块"圣洁之地",更是侗族原生态旅游的一颗亮丽明珠。在侗乡,有寨必有鼓楼,有水必有福桥。尤以长廊式  相似文献   

20.
李荣庆 《民族学刊》2013,4(6):9-13,91-92
流通是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流通业的发展能给西部民族地区带来契约文化的普及,提高人口就业率,加强对外经济的交流,从而拉动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稳定。西部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滞后,对此,政府应给予流通业优惠政策,加强流通业投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多形式发展流通业,大力培养流通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并推出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经贸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