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6,(8):100-103
中国近代,学界把"东学"狭指"日本之学术"。因为研究近代的黄遵宪"国学"与"东学"的关系,即借用了近代通用的"东学"之涵义。黄遵宪首先在《日本国志》中提到"国学"之词,并且多次提到日本近代意义上的"国学",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还叙述了日本近代江户时期的国学四大代表人物之一本居宣长。我国近代,国学界盛行"国粹"之说,也不可忽视黄遵宪的贡献。黄遵宪的《日本国志》给予了我国近代国学者极大的影响。我国近代学者通过《日本国志》,不仅了解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等,而且还了解了日本的文化,了解了日本近代的"国学",了解了日本的"国粹",黄遵宪对我国近代"国学"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贡献。并且黄遵宪也阐释了: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就对日本学术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8,(4):91-95
中国近代学者一般把"日本学术"称谓"东学"。虽然中国古代早有"国学"之词,但是古代的"国学"一般指国家的贵族学校。然而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一般指本国传统固有的学术。在中国近代,一度出现了"国学"热,根据考证中国近代"国学"与"东学"有密切关系。其一,中国近代"国学"概念源于"东学"。据考证:中国近代"国学"概念借用了近代"日本学术"中的"国学"概念。其二,中国近代"国学"大师的思想深受"东学"影响。中国近代"国学"大师中,大多数国学大师思想都受到了近代日本学术的影响,即受了"东学"之影响。梁启超、康有为、王国维、章太炎、黄遵宪、刘师培等大多数中国近代国学大师,都数次东渡日本,其思想深深留有"东学"之烙印。其三,中国近代从"西学热"到"国学热"深受"东学"影响。由于中国近代"国学"大师受到日本近代"国粹派"思想的巨大刺激,思维方式从热衷于"西学"的对外寻求救国救民的道理,转向了潜心研究本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的"国学热",并且力图从本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中华之精神,铸造东方中华之魂,以求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故而,不可回避地说:中国近代"国学"与"东学"有着深厚的渊源。  相似文献   

3.
日前,青岛首家儿童国学启蒙机构——青岛"童学馆"举行了具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开馆仪式,让所有家长和来宾印象深刻。据了解,"童学馆"品牌创办于2006年,系北京金色摇篮潜能教育集团旗下的全国连锁儿童国学潜能开发教育机构。以"秉承千年蒙学思想、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童学馆"为0-12岁儿童提供国学启蒙教育和全脑潜能开发,注重儿童心灵教育和德行培养,目前在全国已有30多家加盟馆。青岛馆的开馆,填补了岛城"儿童国学启蒙机构"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先秦国学是中国国学的基础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它与中国国学一样可分为自然国学和人文国学两大部分.先秦自然国学博大精深,是先秦国学的两大精粹部分之一.先秦各家几乎都以自然为基础,由此演绎出人事、政事;各家学说的核心都是探讨"天地人"的关系,而且不约而同地主张"天人合一";各家著述中都非常重视对自然国学知识的记载,并且所记自然国学知识居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秦代的"焚书坑儒"和汉代的"独尊儒术",严重地摧残了先秦国学特别是先秦自然国学,造成了中国国学史上尤其是中国自然国学史上的大断裂.从此,自然国学从先秦国学中的精粹地位沦为人文国学的附庸.  相似文献   

5.
黄明光  吴先勇 《创新》2016,(5):114-121
清朝在太平府、庆远府、镇安府、泗城府等广西壮族地区开办了大量的书院,这些书院与宋代书院相比,在办院宗旨和办院经费这两个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清朝广西壮族地区书院能够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来自中原的被贬官员为当地传播了先进的汉族文化,清朝广西壮族地区的地方官员为了自身职位升迁而兴办书院,修建书院时投资模式多样化,地方政府对书院经费支出提供保障,以及中央朝廷重视广西壮族地区教育。  相似文献   

6.
2011年12月8日,由韩国仁川大学中国学研究所主办的第三届韩中关系研讨会在韩国仁川大学松岛校区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通过思想文化的考察探索中国未来20年"。韩国仁川大学中国学研究所所长安性栽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朴光海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王达敏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书院文化,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它始于唐,盛于宋,延续于元明清.书院是官方藏书、校书或私人读书治学之处.横山书院位于大连瓦房店复州城西大街,是清代辽南最早出现的书院之一.其历史虽谈不上十分悠久,但却以独特的人文气质而闻名遐迩,与银冈书院、南金书院、襄平书院并称清代四大关外书院.目前只有银冈书院和横山书院的遗址被保存下来.横山书院作为清代复州最高学府,被誉为复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8.
王学谦 《求是学刊》2008,35(2):13-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了"国学热"现象,并不断升温,从知识界逐渐向社会其他领域扩散."国学热,,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浪漫主义倾向,是对业已逝去的古典文化的缅怀,是对情感家园的渴求,是文明古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民族情感的焦虑、价值危机的一种表征.这在情感领域中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情感家园代替不了文化实践.历史实践证明,国学作为封建理性无法为现代化提供合理资源.如果国学越出情感家园的范围介入文化实践则对现代化进程并无益处.  相似文献   

9.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学术,范式转移时代,"革命"与"危机"并存,故新旧范式之间的矛盾乃至冲突在所难免。在国学研究中,无论国学所充当的角色是信仰还是知识,都必须以稳妥的态度对待。在当今中国人文学科面临着范式转移的同时,整个知识界面临着一个更大的范式转移,即自然科学逐渐凌驾于人文科学之上。在此背景下的国学研究,要有大文化观的视野,强调自我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国学精神的汲取而非外在形式的复古,学术研究与文化普及并行而非局限于学术。唯此,中国人文研究的再出发才更有实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孔学堂》2015,(2)
经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首届·中国孔学堂图书博览会"定于2015年10月16日至18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孔学堂举行。中国孔学堂图书博览会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以提升和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国学出版物的生存发展力、影响力为目的的专业博览会。博览会将通过组织全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图书、期刊、数字出版物及相关文化产品和艺术形式的展览展示展演,邀请境内外国学  相似文献   

11.
国学特色的学习型社区,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开展社区传统文化活动为依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仁爱、孝悌、礼义、诚信等为社区共同的价值观,在社区治理中建立起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机制,通过居民个人学习和社区组织学习所构建的和谐发展的社区。创建国学特色学习型社区,应通过构建组织机构、整合文化资源、加强环境建设、开展社区国学活动、开发社区国学课程、培养社区文化骨干等多种渠道进行。  相似文献   

12.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0,(1):F0002-F0002,F0003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国学院(原名国学研究所),于2006年5月29日正式成立。4年来,国学院在教学、科研、学校文化建设、国学教育培训、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扎实的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国学精粹》及书画琴茶等多门课程,  相似文献   

13.
溯源“国学”的历时性内涵及反思其兴衰的时代背景,具有总结文化历史、着眼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城市国学讲坛(第二辑)》对国学内涵进行全面阐释的基础上,将国学教育纳入到现代化的语境中,探索出了一条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行不悖的教育方式;同时,基于对国学教育规律的把握,该著以国学的现代化进程为观照,主张打破学科、专业的限制,推进国学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互相促进、双向契合。  相似文献   

14.
当前方兴未艾的“国学热”,是在“后冷战时代”背景下,全球文化保守主义浪潮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相结合的必然产物。自近代以来,以儒学为主干的国学虽然历尽沧桑,但是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且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化重建的重要精神根基。国学尤其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必须经过深刻的自我批判和时代更新,才能实现现代化的转型,因此国学的自我批判将成为中国文化重建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试论北京辅仁大学的国学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京辅仁大学作为一所私立天主教大学,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办学宗旨。校长陈垣通过多种方式网罗了一大批国学名师,为学校的国学教育奠定了重要的师资基础。辅仁大学为了强化国学教育采取了一些富有特色的举措,学校因此成为当时中国国学教育的重镇,这些措施在今天的大学教育中仍不失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欧阳中石先生是著名的艺术家、书法家、教育家,在国学、书学、戏曲、教育学等多领域成就斐然。他创建和完善了中国书法学科高等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接受正统书法教育的人才。在几十年的书法教育工作中,他坚持推行"书法文化"的教育和研究理念,坚持"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里研习书法"。欧阳先生在学术上造诣精深,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高度的自信,对社会、民族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德行上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为后学仰止。  相似文献   

17.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0,(3):F0002-F0002,F0003
增强校园文化底蕴,凝就大学文化气质是学校开展国学教育的深层追求,为此,国学院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国学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现今许多人都在谈论90年代出现的所谓“国学热”,那么,其意义究竟何在呢?首先,“五四”所提倡的批判旧的文化传统的运动,后来几乎变成对整个传统文化的批判。时下所谓“国学热”,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这种文化失误的纠正以及要在当今社会再建中国文化的期望。其次,所谓“国学热”反映了一些人文学者的学术自觉以及要向学术家园回归的愿望。至于近几年由商业出版炒作下的“国学读物热”,充其量也只构成一种商业文化的市场表象,它与真正的国学研究毫无关系。国人所习惯的大哄大嗡热潮,往往是被世俗欲望与利害心理所搅起,丝毫无助于国学研究。真正的国学研究,需要的是冷静而热诚的社会理解,以及自甘淡泊、沉潜奉献的学者劳动。中国文化的希望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9.
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迄今有约1200年的文化历史渊源。它座落在湖南省衡阳市城北蒸、湘、耒三水汇聚的石鼓山上。该山三面  相似文献   

20.
廖平是真实圆融的学人,近代思想家和国学大师。其"学术六变"更革主张的人生动因,既有志意孤远、倡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因素,又有寻求国家民族觉醒振兴的因素。而廖先生的学问理念则是研究追探人生宇宙真理共球合发。对廖平"学术六变"之成因和理念追求的分析梳理,将有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